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
[移动版]
141、
常州南拳
[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区
]
常州南拳,常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阳湖拳原名双插子、南侠展昭、常州南拳,是创始于常州地区的一种古典传统拳术,为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20世纪80年代挖掘抢救时,为了避免与广东、福建的“南拳”产生混淆,改名“阳湖拳”。《武进县志》载:阳湖拳为宋代南侠常州人展昭(展雄飞)所创,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自宋代起,历经展昭、姚言、唐荆川、白太官、陈坤书、蒋浩泉…
[详细]
142、
形意大成拳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
形意大成拳,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形意大成拳可溯源明末清初,经李洛能师傅创立。连云港人王建平于1986年拜形意拳五代传人李玉兰为师,开始练形意拳,掌握了形意拳中的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 。1992年又拜大成拳名家第三代传人赵续泉老师开始学习练大成拳的站桩、试力、发力等- 。他后来兼收并蓄其他传统武学拳法,并从八卦掌中…
[详细]
143、
武当拳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连云区
]
武当拳,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武当拳为武术的一种,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在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上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武当派的器械套路也有几十种,如六乘枪、四门枪、雁门神枪、岳家枪、龙门十三枪、一苇棍、撼山易棍、玄武棍、棍元铁棍、武当剑、八仙剑、三合刀、四门刀、戒刀、春秋大刀、雁尾单刀、虎尾鞭、连环锏、板凳拳、太极球等。武当拳派中还包含若干-…
[详细]
144、
少林拳功法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连云区
]
少林拳- ,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技击性强,因而驰名中外,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少林罗汉拳、心意把、柔拳、少林二十四路弹腿等少林拳术,被视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在少林寺内部仅有少数武僧掌握。由于长期以来的闭关自守,如今还能保持完整体系与古朴的风格。它动作刚健有力,爆发力强,套路结构紧凑;攻防意识强,实用…
[详细]
145、
洪派陈式太极拳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县
]
洪派陈式太极拳,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洪派陈式太极拳,是传统太极拳的正宗传承流派。陈氏家族祖先陈卜于明代洪武七年,从洪洞 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称陈家沟),据太极阴阳之理,结合传统的导引吐纳养生法,创“陈氏养生功”。陈氏第九代陈王庭经一道人点化,总结精化,随逐渐定型,成为名扬天下的太极拳。后来,因杨露禅教拳于北京王府,功深无人能敌,遂使太极…
[详细]
146、
王家拳
[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区
]
王家拳,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王家拳”主要分布在以通州区石港镇为中心,向南通周边流传并流传于南京、上海、陕西、天津、北京等地。“王家拳”起源于南通,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南通人王越群(字燕舟),集各派武术精华,反复揣摩,融会贯通,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太极元功王家手(拳)”。全套分成八模,每模各有八手,每手各有二十四五个动作。特点是:短小精干、好记…
[详细]
147、
海门戚家拳
[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区
]
戚家拳,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戚家拳”由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综合各家拳法之长,“择其善者三十二势”创编而成。编入其撰写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后世称之为“戚家拳”。“戚家拳”自明朝流传至今,其主要流行地区在江苏省海门市、浙江省台州、温州及北京市通县、山东省蓬莱市等地。现由…
[详细]
148、
北桥开口船头拳
[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
]
江南船拳(北桥开口船头拳),苏州市五批江南船拳扩展项目,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北桥位于苏州市北部,是个水网交叉,古老的水乡小镇。北桥船拳,源自于越大夫范蠡漕湖操练水师。唐以后,大量异地武术家迁徙来苏,带来了各种武学文化,促使北桥船拳在传承中蜕变、完善,吴地文人又把老百姓敬仰的历代英雄人物编成歌词配到武术表演中,形成了边打拳边唱歌这样一种别具特色的北…
[详细]
149、
平阳白鹤拳
[
浙江省
温州市
平阳县
]
【平阳白鹤拳】平阳县平阳白鹤拳,又称鹤拳、鹤法。相传由浙江人方七娘于清顺治年间首创。清嘉庆年间,白鹤拳传入平阳麻步雷渎,至今将近二百年历史。鹤法是平阳、苍南一带对白鹤拳的俗称,它是白鹤拳中的一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白鹤拳拳师温简永与其徒弟黄邦岩、温端贵、温从策等7人编绘擒拿108步的图册,拳套(摘要)56路的文本。1970年,温简永之子,温端坚系统整理并编写了《白鹤拳》一书,为白鹤拳的传承发展作出…
[详细]
150、
连云港查拳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
查拳,连云港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查拳是回族中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省。查拳在竞技武术比赛中也受到热捧,先后受到各大武术队的推广训练,查拳项目的水平,也直在攀升.查拳的活动范围目前在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查拳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
[详细]
151、
金台拳
[
浙江省
金华市
义乌市
]
金台拳金台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北宋名将金台,是金台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少林拳为基础结合众家古拳等糅合而成,在吸收众家之长中注重自身拳术特点,以其虚实有度的步伐、刚柔并济的- 、朴实无华身法和攻守兼备技术特点盛名于宋朝年间,自古霸不过羽、拳不过金即是此人。发源地:金台拳所属百家拳,即集众家之所长,持本家之精湛所形成的以少林拳风格为主的拳术。它发源于北宋年间宋仁宗时期。源流:关于金台拳的源流,…
[详细]
152、
永新二十四式通背拳
[
天津市
北辰区
]
永新二十四式通背拳形成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距今已有158年历史。当年,宜兴埠人温长勇在省隶武举大赛中摘取葵丑科武状元,荣获头等侍卫封号,可佩刀入宫,曾任山东青州营参将,咸丰皇帝下旨拨款建“状元及第”,清政府每月发给俸银,从此温家在宜兴埠发迹,并在镇内推动民众习武。劳作之余在田间地头、村间空场,都有习武者的身影,后来温家晚辈敬赠“武魁”大匾一块悬于温家正厅。由于镇内民间习武盛行,太祖通背拳第…
[详细]
153、
王秦庄少林功力拳
[
天津市
北辰区
]
王秦庄村已有近300年的习武历史,清康熙末年(1720年),村内就曾有刘姓和景姓两家组成的保镖为主的习武会馆,习武人员达30余人,曾经威震一方。村民们也在劳动之余,习武健身,切磋武术技艺,王秦庄村成为北运河畔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漕运文化和妈祖文化的影响下,河北省沧州少林功力拳师王大友,闻名来到王秦庄落户,住宿于村内慈善组织抬埋会馆。抬埋会是无偿为村内贫穷无能力掩埋…
[详细]
154、
心(形)意拳
[
山西省
晋中市
榆次
]
心意拳,又称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主要流行于山西晋中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常用于防身护镖和强身健体。自明末清初,逐渐形成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三大主要流派:一为以河南洛阳马学礼等为代表的河南马派心意拳;一为以四川金道人(金一旺)为鼻祖的金家功夫(心意拳);一为以山西戴隆邦、戴文雄、郭维汉、李洛能等为代表的山西心意拳。山西心意拳在基础桩功、拳架、拳式、练习方法、要领、…
[详细]
155、
南少林五行拳
[
山西省
太原市
尖草坪区
]
南少林五行拳又名“行迟功”,此拳源于福建少林寺。据《少林五行柔术谱》记载,清乾隆年间,福建少林寺寺僧妙丹禅师会此术,寺被火焚,被迫出走。行到直隶(今河北省)通州境内,有李恩元拜妙丹为师学此艺数年,李传其孙李志英,李志英在天津开设镖局,广交天下武林英杰。后有山西太谷县人董俊,字秀升者,于清光绪辛丑年慕名往学,遂将此拳传入山西太原一带,该拳术在太原、清徐、晋祠、榆次、汾阳等地影响很大。南少林五行拳历经…
[详细]
156、
华山太极拳
[
陕西省
渭南市
华阴
]
华山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拳术之一,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为养气理念,以大极图的动化为道,阳主气,阴生形,用心意表现出的一种自然运动姿势,阴阳不见面,达到阴阳平衡。由孟氏后裔与华山真人口授心传,在华山脚下,几经衍变,薪火相承,成为华山地区独有的拳种,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华阴县志》、《洞天记》记载“华山太极总仙之天,即少嗥为帝,治西岳”证明华阴就是华山太极拳(剑)的创始扎根发祥之地。战国后期,…
[详细]
157、
洪洞通背缠拳
[
山西省
临汾市
洪洞
]
洪洞通背缠拳又名“通背拳”、“洪洞通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拳种,主要流行于山西洪桐及周边地区,通常用于防身健体。通背缠拳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自清乾隆年间先辈郭永福大师传艺洪洞以来,已盛行二百多年,传播十余县,其习练者众多,名师辈出。通背缠拳有其鲜明独特的拳理、拳法和技术要求。“通背”者即周身通达,力从背发之意也。“背”为周身活动中心。“缠拳”者含意有三:其一,为缠绕之意,为化敌力之法;其二,即手…
[详细]
158、
傅山拳法
[
山西省
太原市
尖草坪区
]
傅山拳法系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名人傅山先生所创,至今在民间已流传了三百余年。傅山将养生- 八段锦与道家紫微八卦午之精华相结合,创编出傅山拳法。此拳技法多样,姿势舒展,融太极拳与道教健身术于一体,既能养身健体,又具搏击防身之功。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武术资料挖掘整理中,山西省灵石县蔡承烈献出了一册光绪六年(公元1880)的《傅拳图》手抄本。其内容主要有六十多个套路动作名称和图像,还有六路傅拳名称的记载…
[详细]
159、
李雅轩太极拳
[
四川省
成都市
]
李雅轩太极拳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流派,发祥地为四川成都,国内外习练者众多,尤以川渝两地最甚,在国际武坛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李雅轩太极拳2011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李雅轩太极拳源于一代太极宗师李雅轩先生。抗战以前,四川尚无太极拳拳种。1938年,李雅轩入川将太极拳带进了成渝两地,川人惊识,这软绵绵的太极拳原来非同一般。李雅轩定居蜀地传播太极拳近40年,从学者…
[详细]
160、
黄啸侠拳法
[
广东省
广州市
]
黄啸侠是我国武术界爱国抗日的著名武术家。他自小受各派武术的熏陶,后融汇贯通平生所学中外武技,创编出练步拳、练手拳、五形拳等拳术套路,20世纪80年代,黄啸侠拳法被国家体委确认为一个独立拳种。黄啸侠拳法多样,包括冲拳、弹拳、斫拳、劈拳、扫拳等基本拳法,主要拳术则有八式混合拳、击踢连拳、搏象拳、降龙拳、伏虎拳、杀蛟拳等,另有多种器械、-等。它讲究实用,没有花架,以进攻为主,用高桩步,不仅有强身健体、自…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3]
[4]
[5]
[6]
[7]
[8]
[9]
[10]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