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拳
[移动版]
81、
常山猷辂拳
[
浙江省
衢州市
常山县
]
常山猷辂拳传承于常山县新昌乡猷辂村严氏、谢氏等几大家族,现已传承至-。严、谢两家拳法各异。严家拳清咸丰时严氏祖先严维旺由太平军处习得,谢家拳则习自佛门,后为清朝武状元,并传下“学得好,守得好”的祖训。多年来两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在猷辂村形成世代相传的习武风尚。常山猷辂拳重拳少腿,干劲有力,刚柔相济,体现了南拳的固有特征。严家拳的主要路术有:连步、九步、单凤散翼、落地开花、双肘落地等;谢家拳的主要…
[详细]
82、
拳棒(全堂拳棒)
[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市
]
铁崖故里全堂村隶属三贤故里枫桥古镇,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尚武之风承传久远,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杨氏祖先中历代武将迭出,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顶峰,随后瓜瓞绵绵,世代传承。民国1914年成立永兴会,会员多达200余人,永兴会活动频繁,会员武艺精湛,至今尚传诵民间。全堂国术团成立于1945年,除文革中断之外,传承至今。全堂国术在传播和演变过程中,以宗族血脉为传播途径(后不分姓氏)、以实战应用为主要目的(后又…
[详细]
83、
绍兴螳螂拳
[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市
]
螳螂拳是一种突出技艺性的名拳,有勇猛善战斩钉截铁的狠势。螳螂拳是明末王郎所创,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王郎寄居山东某寺院与主持僧其师兄研习各种拳术,因师兄外出云游,王郎独居寺院无聊闲坐山间丛林中偶见螳螂捕蝉,双爪兼用,悟通它手足并进的特殊动作,又取猴子捕雀快速凌厉之步法,创编了螳螂拳。螳螂拳约一百余年前传入上海“精武体育会”。当时精武体育会正在发扬光大之际,聘请南北各派武林高手传授武艺,总…
[详细]
84、
赵家拳棒
[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市
]
赵家拳棒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宋初,由檀溪何氏一脉世代相传。咸丰年间,泉畈村何文庆率众抗捐,组建“莲蓬党”,后又转战浙东,花明泉村建造武祠,外聘武师,使赵家拳棒偏重于实战格斗的一面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长足发展,强盛的习武风气孕育了武术名家何长海和国民党中将何竞武。解放后,泉畈、花明泉两村武术仍有传承,在各类地区武术比赛中偶露峥嵘。2003年,在瑞安举行的“瑞王杯”浙江省国际武术大会暨浙江省…
[详细]
85、
白猿通臂拳
[
河北省
沧州市
黄骅
]
白猿通臂拳约在嘉庆年间传入沧州(盐山县大韩村,今属黄骅)。初,王延明,有“通臂王延明,威震陕甘宁”之说。时有浙江乌县金沙镇钮凤鸣、钮凤山兄弟二人,自幼习武,因打抱不平殴伤豪绅周某,被充军延安。钮氏兄弟闻王延明之武威,登门拜师,认真求艺。三年后充军期满,别师返乡。为避仇家,全家几经迁徙,定居于沧州之盐山县城北大韩村(今黄骅市黄骅镇),闭户授艺予钮朝宸。钮朝宸除授艺予钮万金外,并收当地贾书府为徒。此拳…
[详细]
86、
岳家拳(岳武穆柔术)
[
浙江省
]
岳家拳是我国古代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宝贵拳种之一,它是南宋名将岳飞在抗金作战中结合传统优秀拳法拳理开创出来的,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现流传于金华的岳家拳称“-穆柔术”,她博采各种拳术的精华,技击风格独特,分为套路、桩功、散手、点穴、炮锤、劈挂、擒拿等,能使用刀、枪、棍、剑、锏、拐、钩、锤、斧、匕首等器械。其武术系统分为:武德修养;练功手法、步法、硬功练习法、内家柔术习练法;岳家拳的核心套路为:左…
[详细]
87、
太虚拳
[
广东省
广州市
越秀区
]
太虚拳太虚拳(俗称太虚六睁逼打花拳)属于武当内家拳种。武当内家拳由武当张三丰所创,后逐渐分为南北二派。以张松溪等为代表的南派武当内家拳,其中一脉传至清皇室,在清咸丰年间由伍荣羽加以发展,形成体系化的太虚拳,并流传至今。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太虚拳理论体系完善,掌有四极,手含八极,可打六睁,以座山马为特色。其拳式有快慢之分,慢拳养身、快拳御敌,功效各异。太虚拳以道家自然法则观为精髓,融儒…
[详细]
88、
李家拳
[
广东省
惠州市
]
惠州李家拳与广东民间流传的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莫家拳齐名,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它创建于清朝早期,由惠州市河南岸米地村的村民李义发起,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
[详细]
89、
新会“蔡李佛”拳术
[
广东省
江门市
新会
]
“蔡李佛拳”,岭南拳术一大流派,为广东新会崖西京梅人陈享于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蔡李佛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18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合共193套。技击手法有30种,掌法有28种,桥法有29种,槌(拳)法有35种,身法有14种,腿法有16种,步法有18种。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
[详细]
90、
莫家拳
[
广东省
东莞市
]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脚法有:撑鸡脚、虎尾脚、穿心脚、钉脚、过门连环脚。拳法特点是斜身肩半吊马,步法灵活,手法紧密,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软硬兼施,长短配合…
[详细]
91、
高氏迷踪拳
[
河北省
沧州市
黄骅
]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相传为达摩祖师所创,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传至沧州也已有二百余年。高恩武兄弟是高氏第八代传人。高恩武从8岁开始习武,练习的过程很是艰苦。开始的蹲架子基本功,一蹲就要一个小时。练完了浑身疼,腿酸得上半米高的炕都上不去。“热练中伏,冬练三九”,三九天,开始穿着小棉夹练习,练着练着浑身就会不断冒汗,穿不住衣服了,就光着膀子甩开练,身体越练越热,越练越有劲。把毛巾搭在脖子上,不一…
[详细]
92、
八仙拳
[
河北省
沧州市
河间
]
八仙拳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八仙门拳法劲力讲究惊涌二力,以惊为速,以涌为形,二者相合,带动内力,顺形而发。在武当武术中有武当(醉)八仙拳,又称“醉八仙”。是模仿传说中的八仙,如汉钟离解衣,蒙蒙胧胧;吕洞宾饮酒,似醉非醉;铁拐离独步下云梯,如灵猿出洞等等,表现醉形、醉态。因其拳行招走势如醉汉,故名“醉拳。其醉打技法取之于柔化巧打拳种,成形于明清。醉拳将地术拳法、醉形溶为一体而独树一帜…
[详细]
93、
青县麒麟拳
[
河北省
沧州市
青县
]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青县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麒麟拳是阴山派道家的练功拳。该拳法创生于东汉末年,成形于明万历年间的了阴山派道家,面世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青县。麒麟拳是内外兼修的一门优秀拳种,其内功以“混元天罡功”为主,其外功以“麒麟拳法”为形,二者合一,一功造成。该拳种强调内外兼修,包含了哲学、养生学、美学、中医学、气功学和运动力学等诸多元素和精华,使该拳种具备…
[详细]
94、
沧州通臂拳
[
河北省
沧州市
沧县
]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它不同于白猿通背、猿猴通臂、螳螂通背和二郎通臂。通臂拳又称独流通臂,因它源于独流,故有此称。又称沧州通臂,因1916年沧州郭长生将此拳引进沧州,此拳在国内外影响颇大,故“沧州通臂”很驰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拳种和拳法》书中说:“沧州通臂拳讲究激步勾子、纵步斩,其代表人物是刘玉春和郭长生,人称‘郭燕子’。”(注:刘玉春系郭长生的恩师)。通臂拳所以称通臂二十四势或二十…
[详细]
95、
东北西地弓拳
[
山东省
东营
广饶县
]
东北西地弓拳,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在广饶县东北西村李氏家族世代相传至今,历史至今曾流传到滨州博兴县、潍坊市、寿光市、青州市、胶州市、淄博临朐县、临沂市等周边地市。地弓拳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有名的武术之村东北西村得以传承保留至今,以前共有八十多套,到文革结束时,还有66套,现在基本保留下来和还能挖掘出来的有53套,而且是枪、刀、剑、戟、流星、拐子、梢子棍、双怀杖、锏、鞭等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
[详细]
96、
曹娥形意拳
[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县
]
据《形意拳论》云: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总是一气之流行也,其目的在养气益力,动作简而功无穷,故称“形意拳”也。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据传形意拳是南宋名将岳飞所创,原为“意拳”。至清分为“山西派”、“河南派”、“河北派…
[详细]
97、
祁家通背拳(海淀)
[
北京市
海淀区
]
祁家通背拳自祁信创始以来,历经九代传承,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丰富发展,逐步成为了集枪、刀、手为一体的优秀拳种,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区流传甚广。该拳法以单操、散手技击为主,套路为辅的练功方法,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养生性,久而习之既能防身自卫,又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如今以崔凤纪等人为代表的第八代传承人正努力学习和继承祁家通背拳艺,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详细]
98、
江南船拳
[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区
]
江南船拳是流行在我国太湖流域、江南水乡的一种拳种文化。江南,一般包括苏南、浙北和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以太湖为中心的吴文化地区是江南的主体和核心。所谓船拳,顾名思义就是站在船上打的拳。船身的不稳定和船体的面积限制等,不仅给拳术演练者加大了练习难度,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所以江南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
[详细]
99、
缠丝拳
[
重庆市
荣昌区
]
缠丝拳,是活跃在荣昌一脉地方武术流派。缠丝拳以其独特为技击美、节奏美、劲力美、形神美、动作美等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殊范畴,反映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更以“仁”与“和谐”的武德思想形象而执着地丰富着中华传统美德。…
[详细]
100、
武手拳
[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
武手拳源于清代,由清朝名师王洪良传至昌邑。其基本功有陆趟踢腿、十二小单拳;主要- 有行功、内功心法;武术套路有翻车捶、异极剑、野战刀;- 有行功、内功心法等。武手拳的特点为大开大合,攻防开合,功防劲力,弹蹦跳跃,近身靠打,以巧破千斤,打人不见影,以打兼防,速来快入,柔中带刚。…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特产搜索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