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杂技

内家拳
  内家拳是浙江本地的优秀拳种,创于何时已无从稽考,其名始见于明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系王征南先生的内家拳传人,所著《王征南先生传》中说:“(内家拳)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可见其含量之重。该拳种一点就通,是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2009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内家拳以前叫“剑术”,俗名“鹅头颈拳”。传至民国时期,经过剡源夏明土老先生(奉化溪口畸山村人)整理,保留了…[详细]
十字八方拳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临清河县,西界广宗县,北与南宫市毗连,南与临西县及邯郸市邱县接壤。辖16个乡镇,522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片热土孕育了崇文尚武的传统习俗,武术流派纷呈,有梅花拳、八卦掌、洪拳、查拳等拳种。威县作为义和团运动发源地而声名远播,享誉中外。威县十字八方拳由来已久,据记载清朝雍正年间,威县邴庄村冯世礼得到武林高人指点,习练十字八…[详细]
鼎棋
  鼎棋是一种三人同枰而弈的象棋,其各方子粒、作用和名称与中国象棋雷同。此类三人棋古已有之,清代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已失传。鼎棋与清代徐珂记录的“三国象戏”基本相同。当时,将该棋“示人,皆不晓行法,棋后散失,局亦无存。”关于三人棋的玩法和评价,清代著名文学家梁绍壬谈到:“起手大抵两家合攻一家,然危急之际,亦须互相救援,缘主将一亡,则彼军尽为所吞,以二攻一,势莫当也”。1987年,定州青年杨永在与石家庄…[详细]
吴桥杂技·大变活人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以农业为主,土地贫瘠,人们靠种地无法养家糊口,-练习杂技、戏法并以此为生,挑着担赶着车北上南下,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魔术-大变活人》,是吴桥杂技艺人的传统节目,与吴桥杂技有着很深渊源。据传宋朝两名进京赶考的举子落榜后,无盘缠回家,欲轻生,被路过此地的吕洞宾救下并收两位为弟子,大弟子刘树青习杂技马戏、二弟子纪晓棠习戏法(即魔术),两位遵照吕老祖的教诲代师传艺把杂…[详细]
精武拳(械)技
  精武拳械源于霍元甲,他为了强国强种,把家传武学公诸于世,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团结各门各派,开创了武林一代新风。余姚姚电侠当时在上海一家印刷厂当学徒,经人介绍,成为上海精武体育会会员。1938年,姚电侠回余姚,把精武拳术传授给符永江。符永江之子符飞云向父学武,父子两在余姚广泛授徒约万余人次,余姚精武体育会亦应运而生(1988年成立)。余姚精武体育会在不断改革、发展基础上,创新了精武套路和绝技,…[详细]
四明松溪派内家拳
  四明松溪派内家拳是武术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主要流派,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同属内家拳范畴。它的发展深受老子、庄子学说的影响,结合阴阳学说和楚越文化,将武术之技击与人的修身、养性融为一体,为中华武术精髓之一。据《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记载;“松溪,鄞人,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张三峰,遂以绝技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四明松溪派内家拳风格…[详细]
宁波传统儿童游戏
  宁波传统儿童游戏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流行于儿童日常生活之中,且具有一定的形式与规则的游戏娱乐活动。它来源于生活,内容广泛、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适用年龄跨度大,宁波传统儿童游戏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可以分为宁波传统儿童体育游戏、益智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综合类游戏等多种形式。…[详细]
杂技口艺
  吴桥杂技名扬天下,这是人们对吴桥的杂技艺术成就的共同认知。吴桥杂技口艺主要分为口儿、春典和锣歌儿三部分内容。可在吴桥杂技的行当内,还有一句话讲“三分艺,七分口儿”,这“口儿”讲的就是“卖口儿”。“口儿”就是艺人在表演技艺的同时,所说的配场的话语。这“口儿”不是说,是“卖”。吴桥杂技艺人在表演中,一般是一边表演一边“卖口儿”。除了开场白的“口儿”以外,伴随着整场的表演都有许多的“口儿”,这已是演出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