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山歌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山歌篇
[移动版]
61、
新店山歌
[
江苏省
南通市
如东市
]
新店山歌,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新店山歌流传范围以如东新店为中心,扩展到通州石港、岔河、五窑等地。山歌曲调有“薅草山歌”、“耥秧山歌”、“车水号子”、“积肥号子”、“挑泥号子”、“推水号子”、“拾狗屎号子”等。每年5至10月,是唱新店山歌的盛期,农民边劳动边哼山歌。新店山歌唱时有“说声”、“空声”之分:“说声”是有唱词的部分,“空声”是没有唱词只有虚字的部分。…
[详细]
62、
永安沙山歌
[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市
]
永安沙山歌,南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长江镇在100多年前还是一个长满芦苇的沙滩,到1921年才由当时的垦殖社筑堤围垦,人们称他为永安沙,围垦不断扩展,吸引了大江南北各地的农民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耕种、捕织创业生活,他们也从各地带来了许多方言、风俗习惯,也带来了各地的民歌、民谣、山歌、小调,他们在共同生活中互教、互学、互唱、切磋改进、交流、加工,逐渐形成了具有长江…
[详细]
63、
五句子山歌
[
重庆市
巫溪县
]
五句子山歌是宜昌民歌中特别发达的样式,到如今尚在流传的传统五句子山歌就有成千上万首。五句子山歌从诗的角度看,结构形式独特,内容情真意纯,是开在大山里的一枝古老的民族民间文艺奇葩。它以七言五句为基本格,五句为一段,有一段独立成章。如“问声歌师几多歌,山歌硬比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歌师喉咙都唱破,才唱一个牛耳朵”。也有若干段五句子联缀(最长有32段),称为“赶五句”或“排子歌”。五句子山歌的第五句最…
[详细]
64、
景东跳山歌
[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县
]
“打歌”又称“跳山歌”、“跳歌”、“跳笙”,是思茅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广为流传的自娱性民间舞蹈,遍布景东县每个彝族聚居及杂居的村寨,现已搜集整理43套,名称、跳法各异,特色亦不相同。据清代嘉庆《景东直隶厅志》记载,“打歌”在当时已流传。“打歌”除“闪闪歌”等个别有严格的时间、地点规定外,每逢春节、小年(农历正月十五)、火把节或婚嫁、聚会,都会彻夜玩跳。景东彝族大小村寨都有“玩场”,在玩场跳山歌是青年男…
[详细]
65、
岳北山歌
[
湖南省
衡阳市
衡山
]
岳北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的白果镇,与湘潭、双峰、衡阳、南岳接壤毗连。岳北人热情豪放,性格开朗,喜爱文化艺术,闻名遐迩的“岳北山歌”就出自这里,不管是田间山野还是街头巷尾,无论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黄牙稚童,都喜爱一展歌喉,唱出自己心中的万千感慨和缕缕悠情。据史料记载,“岳北山歌”约起源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详细]
66、
阳朔壮族山歌会
[
广西
桂林市
阳朔县
]
壮族山歌会每年的八月十五之夜,皓月当空,壮族男女青年三五成群,吹着木叶、唱着山歌,互相靠拢,以歌言情表意,有意者便相互结识,作为“恋爱”的开端,现在,壮族聚居的高田镇,许多青年们把会歌的地方选在月亮山,中秋之夜,山上山下歌声不绝,天上的月亮与山上的月亮相互辉映,共作月老,把许多海内外游人和附近城里的人们都吸引来了。“中秋之夜”成了阳朔州一大景观。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
[详细]
67、
山歌比赛
[
广西
百色市
靖西
]
龙邦的山歌比赛,男女歌手即席斗智斗才,出口成句,句句押韵,对仗工整,比喻形象生动。当优美的歌声一出口,观众就会发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山歌种类有:东西南部的“诗地那”(下甲山歌)、东北部的“诗壮”(凌结山歌)、“诗长套”(渠洋山歌)、东部的“诗天等”(天等山歌)、西北部的“诗龙临”(上甲山歌)、“诗论”(那坡山歌)、“诗巴乐”(巴乐山歌)、“诗哈嗨”(底定山歌)等共八种。其中下甲山歌和上甲山歌最普遍…
[详细]
68、
白茆山歌
[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市
]
白茆山歌流行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境白茆镇的传统民歌,创始时间无考。明嘉靖间山东副使白茆人顾玉柱,已在其所立《行乐歌》碑中,以山歌形式叙事。明代冯梦龙编《山歌》10卷,收录有白茆山歌。所流传山歌,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分劳动、古人名、地名、物名、节令、私情、摇船、长工、仪式、佛偈、叙事、儿歌等种类。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组合唱等。近年又创新出一种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形式,深受群众喜爱。曾数次进京汇报演出。…
[详细]
69、
布朗族山歌
[
云南省
保山市
施甸县
]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布朗族山歌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歌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浓郁。布朗族山歌唱腔圆润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颤音和滑音,尤其在女声中最为明显。一般有独唱、对唱、群唱三种形式。普遍流行的山歌有10个类别:古本山歌、盘花名、姊妹山歌、跑马山歌(又称花花山歌)、盘菜名、盘药名,盘山名、甲子山歌、盘天河、造大船。其中,古本、盘花名、盘天河、造大船和…
[详细]
70、
河阳山歌
[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市
]
吴歌扩展河阳山歌,是指张家港市南部、以河阳山地区为中心的民间歌谣。从史料记载来看,河阳一带从明代就已有山歌传唱活动。河阳山歌藏量丰富,目前流传下来有1200多首,题材广泛,除广为流传的四字头小山歌外,也有大山歌和长山歌。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在于至今仍保留有较多远古的民歌,尤其是二字头的《斫竹歌》,经有关专…
[详细]
71、
沅陵山歌
[
湖南省
怀化市
沅陵县
]
沅陵山歌是起源于原始农耕生产时期的生产劳动的民间音乐形式。流传于沅陵县域各乡镇。沅陵地处湖南西部,北倚武陵,南靠雪峰,位于两大山脉之腹,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更是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6年,沅陵山歌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由于沅陵是在大山之中,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与外界相对隔绝,因此,沅陵山歌保持着原始状态和这一特殊…
[详细]
72、
吴歌(白茆山歌)
[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市
]
吴歌扩展(白茆山歌)白茆山歌,是指常熟境内盛行于白茆塘流域的山歌。蕴藏量丰富,有劳动歌、时政歌、节令歌、地名歌、历史传说歌和情歌等,盛行三句头、四句头短歌,但也有几十句甚至几百句的叙事长歌,其中尤以劳动歌和情歌最为丰富。曲调丰富多变,灵活柔丽,旋律典雅古朴,有大山歌、小山歌、四句头、吭吭调、春调、三邀…
[详细]
73、
长阳山歌
[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县
]
长阳山歌在三千多年前就被称为“蛮歌巴舞”、“下里巴人”。在县境内的地名中留下了不少痕迹,如“对舞溪”、“歌唱坪”、“锣鼓淌”、“发歌岑”等等。长阳山歌在全县各个乡镇广泛流传。截至目前已收录长阳山歌1400余首,分为在田间边生产边喊歌和边劳动边打锣鼓喊歌两种类型。长阳山歌有独唱、对唱、一人领唱、众人和等多种演唱形式和多种曲式结构。长阳山歌种类亦繁,其中以号子类、锣鼓调子类为大宗,其次是小调和反映婚丧…
[详细]
74、
二声部山歌“双音”
[
福建省
宁德市
蕉城区
]
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流传于福建省宁德市的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及其周边的畲村,畲族“双音”,是畲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畲族山歌中的奇葩,是我国畲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山歌歌种,畲族“双音”有别于其它畲族山歌,在于它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声部音乐复调性的组合形式。极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主要表现形式1、二声部山歌“双音”属清唱,演唱形式,每个声部至少1人,每个声部的演唱人…
[详细]
75、
陆河山歌
[
广东省
汕尾市
陆河县
]
2011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他们把中原山歌与当地山歌相结合,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陆河县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祖辈长期劳动中集体创作的民间歌谣,始生于农耕和岭岗山坳、田头地尾,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比拟手法比较多,语言浅白,通俗易懂,韵脚比较讲究,一、二、四句同韵脚,普遍七个字为一句,多以独唱、男女对唱形式出现。陆河客家…
[详细]
76、
屯堡山歌
[
贵州省
安顺市
]
屯堡山歌为屯堡人所特有,屯堡人(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发动“调北征南”从江南带到黔中安顺·带屯军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平坝县天龙镇的天龙村、天台村、二官村及安顺市西秀区的一些屯堡村寨,天龙镇属贵州省平坝县,是安顺百里屯堡文化圈的东大门,位于平坝县城西南面13公里处,镇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伍龙寺和天龙屯堡等建筑群。在六百多年前,江南一带的文人骚客们就善长于以诗词歌赋为裁体追求心仪的女子,作为当时…
[详细]
77、
茂南山歌
[
广东省
茂名市
茂南区
]
汉族。茂南方言演唱的民歌。表现形式有独唱和对唱,内容有叙事和抒情,结构多为七言四句的“四句头”山歌体,旋律简单,浑厚、质朴。具有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作用。…
[详细]
78、
武当神戏
[
湖北省
十堰市
丹江口
]
武当神戏是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王氏家族汲取武当文化及当地汉族民间戏曲和民歌小调的音乐营养,使之演化成为当地独特的汉族传统戏曲种类,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主唱大本头戏、连台本戏,以历史故事为主,以唱功见长。目前,武当神戏已挖掘整理30余个剧目、9腔24调。2011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王氏家族世代喜爱戏曲,加之家产大,有养育戏班的基础。明天启四年(1624年)前后,王…
[详细]
79、
羌族山歌
[
四川省
绵阳市
北川县
]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辖3镇17个乡,总人口14万人,共有羌、藏、回、汉18个民族,其中羌族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6.9%,占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2003年7月6日,国务…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