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山歌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山歌篇
[移动版]
21、
观澜客家山歌
[
广东省
深圳市
宝安区
]
观澜客家山歌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所有客家人居住的全部十二个社区,用当地客家方言演唱,根据观城社区八十多岁的老山歌手、东纵老战士黄潜回忆前辈人黄四发及期上辈演唱山歌的历史,观澜客家山歌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基本格式为四句七言体和五句七言体。其中四句七言体的一、二、四句押韵,五句七言体的一、二、四、五句押韵。主要演唱形式为独唱(个人演唱)、对唱(双唱、一唱一和)及群唱(四人唱、五人唱…
[详细]
22、
白杨村山歌
[
上海市
奉贤区
]
上海市奉贤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各类长短山歌演唱源远流长。汉族长篇叙事诗《白杨村山歌》是流传于上海南郊奉贤县民歌之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专家认为:《白杨村山歌》推翻了一直以来的“汉族无民间长篇叙事诗,江南无民间长篇叙事诗”的错误论断。藏族有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彝族有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汉族终于有了吴语口传叙事长诗《白杨村山歌》。《白杨村山歌》是一篇描写爱情的民间长篇叙事诗。基本内…
[详细]
23、
奉贤山歌剧
[
上海市
奉贤区
]
奉贤山歌剧是由流行于民间的山歌发展演变而成的上海本土新剧种,是继沪剧、滑稽戏之后发源于上海本土的第三大剧种,被戏称为“上海的独养女”。清末民初时期,散居在奉贤各地的山歌能手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带有一定职业色彩、有角色分工的民间文艺小团队—“山歌班”,用清唱的的山歌为当地农家的哭丧嫁娶添彩助兴,成为当代山歌剧团的最早稚形。20世纪五十年代,奉贤各个公社纷纷成立了“农民业余宣传队”,在农闲时排练有角色…
[详细]
24、
盘县彝族山歌
[
贵州省
六盘水市
盘州市
]
盘县彝族山歌,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北地区,其中以盘县淤泥乡的山歌最具有代表性。盘县彝族山歌按内容可以分为情歌、酒歌、劳动歌、叙事歌。从演唱形式上来分有独唱、两人对唱、群体对唱,也有集体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的时间、场合也比较自由灵活,甚至歌词的语言,不少也是半汉半彝以至纯汉语的;歌词结构以七言四句为多见,也有四句一问、四句一答的,曲调婉转悠扬,被当地人…
[详细]
25、
大新高腔山歌—诗雷
[
广西
崇左市
大新县
]
大新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东西界崇左市江州区,东北临南宁市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接百色市靖西市,西邻龙州县,并与越南接壤四十多公里。2006年底全县人口近36万,其中壮族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居住在大新县境内的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们不论是村头小憩,上山打柴或是田间劳动、赶圩路上,都喜欢唱山歌。他们用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达友谊、歌唱爱情,传授知识,-…
[详细]
26、
鹤峰山歌
[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
鹤峰山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既是劳动的山号子,又是生活的浪漫诗。鹤峰,是湘、鄂、黔、渝的文化融汇之地,其溇澧腔韵历练而成的鹤峰山歌,别具一格,异彩独放。鹤峰山歌是大山中的鹤峰各族人民面对高山峡谷、飞流瀑布,长声高腔、呼山唤水喊出来的歌,伴随着狩猎、采集和肩挑背扛的农耕生活而产生。鹤峰山歌,其声腔热烈粗犷,高亢激越,富有感召力、呼唤力和号令性,又有“山号儿”之称。有以巧妙恰意的虚词、闲句号儿对表达实际…
[详细]
27、
高腔大山歌
[
贵州省
遵义市
桐梓县
]
高腔大山歌是流传在桐梓县狮溪一带地区传播的一种古老的以黔北方言为基础,以秧歌、劳动号子、山歌、民歌、渔歌、樵歌、小调为基本原素的民间说唱艺术。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街接地带属贵州省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狮溪地处黔北渝南的结合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而形成独特的山地文化。桐梓狮溪高腔大山歌主要分布在狮溪镇、芭蕉乡、水坝塘镇一带。源于先民农耕、渔猎、…
[详细]
28、
高腔山歌
[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
福宝位于四川省合江县东南,地处川南黔北渝西结合部,北连合江县城,东邻重庆江津,西南接贵州习水,素称“原始森林,夜郎古道”,现为国家森林公园,AAA旅游区。区内的福宝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有“中国山乡民居经典”之誉;镇郊的福宝岩居部落有“人类生活的原点”、“巴文化‘历史冰箱’”之称。域内山水交汇,明净空灵,具有山水风光的原始性,民俗风情的纯朴性,历史文化的厚重性。“福宝高腔山歌”是福宝产生、流…
[详细]
29、
上海田山歌(吴歌)
[
上海市
青浦区
]
吴地民歌民谣总称“吴歌”,它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是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历史。吴歌包括“歌”和“谣”两部分,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情歌,又包括劳动歌、时政歌等;按音乐形式进行区分,吴歌有命啸、吴声等六类音乐。江南颇具个性特征的民歌形式田山歌亦为吴歌之一种,主要集中在上海青浦的练塘、赵巷、金泽、商榻四个郊县,以及江苏的吴江、吴县和浙江的…
[详细]
30、
滚板山歌
[
四川省
泸州市
纳溪区
]
“太阳出来嘛一点红喔,那月亮出来哟都像弯弓喔,那星星啦出来喔都悬吊吊哎,那雷公忽闪哟闹哄哄。”走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将军村的乡村道上,不时会听到从田间地头传来的山歌,幽默、诙谐且形象生动的歌词,让人忍俊不禁。这便是纳溪民歌——滚板山歌。滚板山歌震天吼纳溪民歌独具特色,而纳溪民歌中的滚板山歌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谓滚板山歌,即是以连续的短句,用连说带唱的方式,节奏明快地进行演唱。这里的连说带…
[详细]
31、
崇明山歌
[
上海市
崇明区
]
崇明岛地处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崇明岛自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露出水面,形成沙洲,开始有人居住。因长江水的缓急多变,沙洲涨坍无常,至明末清初才逐渐稳定下来。岛上的居民生活艰难,主要依靠围垦种植、捕鱼、煮盐等为生,所以民风非常朴实。在崇明岛一千三百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崇明劳动人民在崇明岛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长期浸润下,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0于实际需…
[详细]
32、
大新山歌“诗三句”
[
广西
崇左市
大新县
]
大新县“诗三句”始自唐代的大新(时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盛极许多朝代,20世纪30年代从雷平、恩城、宝圩、振兴、堪圩流传入板价村一带传唱至今。自古以来,这里的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以歌会友,以歌抒 感。到1958年的“大跃进”、“大饭堂”时期,有人认为“赶歌圩”是妨碍生产,就把“歌圩节”禁了。紧接着的“文革 ”年代,山歌作为“四旧”在“横扫”之列。一禁一扫,冷落了二…
[详细]
33、
恩施五句子山歌
[
湖北省
恩施州
]
恩施五句子山歌是一种结构形式独特的民间歌曲品种,它的历史渊源无据可考。恩施自治州所辖八县市有大量的五句子山歌作品存世。2011年6月,恩施五句子山歌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句子山歌以鄂、湘、渝、陕、豫、皖、赣等7省市为主要流布区域,鄂、渝、湘交界地区,系五句子山歌流布的密集区之一。恩施自治州则是这个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施五句子山歌成千上万,从内容上划分有:趣味无穷的劳动歌,叙…
[详细]
34、
浦东山歌
[
上海市
浦东新区
]
浦东山歌,流行于上海浦东地区,以东乡小山歌为主体,以及各类相关小调所组成。随着唐代的古捍海塘、钦公塘至如今的航头、新场、惠南、老港、芦潮港沿线,成了《筑塘号子》、《盐民山歌》等劳动号子的流传区;原盐衙下沙、新场及老县城南汇、川沙及人口集中的街镇,成为“小调”传播区;老张江等广大农耕区域成为《踏车山歌》、《莳秧山歌》等“小山歌”的传承地;靠近老港、书院沿海一带,因受都市文化的远程辐射而成为哭嫁、哭丧…
[详细]
35、
上海田山歌
[
上海市
杨浦区
]
田山歌唱腔主要传唱于水稻耕作区域,上海的田山歌在音乐与文学特征方面独树一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中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并且具有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田山歌是农民在耘稻、耥稻时,由一人领唱,众人轮流接唱的一种歌唱形式,又称吆卖山歌、落秧歌、大头山歌。现主要流传于青浦、金山和松江等地区。吆卖山歌的演唱形式由合唱、独唱以及辅助词“虚词”前后承接唱等部分组成;落秧歌由独唱、男声合…
[详细]
36、
连滩山歌
[
广东省
云浮市
郁南县
]
流传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民间歌谣,被称为是南江文化变迁“活化石”。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是粤西云浮市郁南县的名镇,因旅居港、澳、美、加拿大的人众多,所以也有“侨乡”之称,这里的人都喜欢唱山歌。简介山歌因源于连滩镇而得名“连滩山歌”,由于它是南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承载着当地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郁南…
[详细]
37、
宝安山歌
[
广东省
深圳市
宝安区
]
宝安山歌是指流传于原宝安县的石岩山歌、大鹏山歌、龙岗皆歌、九龙山歌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基本都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大多是一字一音,偶尔也有一字多音。旋律有的高亢明亮、有的婉转深情;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主要传人有戴坚平(76岁),叶永亮(86岁)池官华(66岁)、廖保(70岁)等。…
[详细]
38、
九峰山歌
[
广东省
韶关市
乐昌
]
乐昌市九峰镇,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部,境内群峰叠嶂,农民开门见山,上山砍伐,爬坡耕种,寂寞之时唱歌解闷,有情之时以歌道情……初始时叫“唱山歌”,因此类山歌曲调传唱于九峰地域,故统称“九峰山歌”。“九峰山歌”现共有五个曲调:“刘莎妹”、“下南京”、“过山帮”、“九峰山歌”、“牛尾村山歌”、“刘莎妹”唱的是与木头有关的劳动、贸易、生活,因此又叫“刘莎妹杉木歌”,歌词从上几代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
[详细]
39、
梅县松口山歌
[
广东省
梅州市
梅县区
]
梅县松口山歌,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中国著名民歌客家山歌中的典型代表。民间世代相传“自古山歌松(“松”在客家方言中与“从”同音)口出,那有山歌船载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歌手“刘三妹”的美丽传说,堪与广西“刘三姐”的故事媲美。松口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质朴浅白,意境含蓄优美,唱腔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海内外客家人所喜欢,是极为宝贵的民间…
[详细]
40、
资溪畲族山歌
[
江西省
抚州市
资溪县
]
资溪畲族山歌(第四批省级)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唱山歌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都是通过祖辈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就是畲族山歌重要组成部份,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常借用畲语章法手抄歌本。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记事、扬善惩恶…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鐗逛骇鎼滅储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3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