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苗族篇民俗文化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苗族篇
[移动版]
61、
苗族踩鼓舞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
镇远金堡爱河踩鼓舞主要流传在镇远南部金堡苗族乡。全乡面积179公里。该乡属苗族群众聚居之地,共有10个村,160个村民组。踩鼓舞以爱河村为中心,幅射周边村组。另外县城西南8公里的涌溪乡也有踩鼓舞流布。鼓为苗族先氏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礼器,又是娱人活动中的象征物。苗族立鼓为社和祭鼓活动,在史籍和苗族古歌中均有记载和传唱。1959年,金堡爱河踩鼓舞田茂银等代表黔东南民兵,在贵阳参加全省首届民兵会演获一等…
[详细]
62、
苗族踩花山
[
贵州省
安顺市
]
踩花山是苗族同胞在正月里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天,在踩花山的山坡场上,汇集了附近苗寨的人们,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花山场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踩花山场上最惹人注目的是穿着华丽的姑娘们。她们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赞美那些精工细作的银首饰和刺绣作品,这是她们互相媲美和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最好的机会。她们给踩花山场染上了鲜艳的色彩。踩花山的节日活动丰…
[详细]
63、
凯里苗族板凳舞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
苗族板凳舞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凯里市及周边地区。该市位于贵州省的东部,黔东南的西部,清水江上游,苗岭东北麓,是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全市面积1306平方公里,所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约45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63%,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4%,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凯里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带,横跨黔中山原和黔东中低山丘陵两个地貌区,最高海拔1…
[详细]
64、
苗族多声部情歌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台江县
]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等苗族村寨的一种苗族原生态民歌。在台江县的方召乡、南宫乡、革一乡境内和剑河县久仰乡一带苗族聚居地。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苗族人口占总人口98%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县,素有“苗疆腹地之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江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苗族传统文化。方召乡位于台江县城东南面,距台江县城十多公里,是山地地貌向嘎斯特地貌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条…
[详细]
65、
苗族长鼓舞
[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
苗族长鼓舞,是生活在贵定云雾山中苗族(海葩)同胞欢庆丰收,庆贺太平的艺术表现。主要分布在贵定西南面的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猴场堡乡和都六乡。贵定县境内多民族杂居,苗族是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支系较多。其中的海葩苗,他们一般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和深山峡谷,村寨有水,水资源丰富,森林茂密,山川秀丽。海葩苗为苗族一支系,据传说此支系来自大海,服饰配以海贝而得族名。以…
[详细]
66、
雷山苗族铜鼓舞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
铜鼓舞是我国壮族、彝族、瑶族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它来源于文山壮、彝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活动。铜鼓舞表演时,鼓手有节奏地击鼓,通过鼓点节奏的变化引起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铜鼓舞中的集体舞有多种队形,男女青年可以围成圆圈,也可以排列成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者情绪随舞蹈而起伏,舞法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舞蹈场面欢快动人,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雷山苗…
[详细]
67、
毕节苗族采花节
[
贵州省
毕节市
七星关区
]
每年的端午节是水箐苗族同胞最期待的日子,这一天也是他们盛大的“采花节”。每到这一天,苗族同胞们就聚集在选定的山头,通过唱苗族歌曲、跳舞、吹芦笙、对山歌等形式欢度采花节。未婚的少男少女们在这个节日里以歌传情、以舞示爱,找到自己心怡的伴侣。林口镇有苗族2千多人。每年正月初三是苗族传统的“踩花节”,在林口镇新庄村,林口镇、大银镇苗族同胞都要赶来参加节庆。踩花节适逢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踩花节”、“…
[详细]
68、
苗族古老话
[
湖南省
湘西州
花垣县
]
按古苗语直译应为话古老话,苗语直呼就是“古根”。叙述了苗族人民开天辟地、射日射月、长途迁徙的过程,是神化了的苗族史诗。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苗人的宇宙观、历法的发明、武器的创造、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发展、人类的繁衍、氏族的形成、氏族战争和古代苗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习俗等等。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老话”一直是苗族中集智者、史者、文化人为一身的法师历代口授秘传和再创造传承,从不示与外人所知。选得吉…
[详细]
69、
苗族花棍舞
[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
苗族花棍舞花棍舞,又叫打花棍,苗语音为叫“糯脑”。主要流传在罗甸县木引乡摆落村一带红苗支系聚居的村寨,是一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表演时人数变化较大,有一人,二人、三人、六人不等,多数为三人表演。全舞由“劳刚阿”即(打花棍),“拖劳”即(两人棒),“劳格哈”即(顶腰劲)、“让阿亢”即(龙吃水)、“凹得”即(抬伤人),“打松”即(簸米)、“摩冷架”即(要粑粑)、“邦松”即(耗子0棒)、“劳季”即(舂碓)等…
[详细]
70、
苗族椎牛祭
[
湖南省
湘西州
]
湘西苗区在明清之际有“苗疆”之称。当地山河雄奇壮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使之成为苗族传统文化赖以滋生繁衍的一片沃土,但因交通的闭塞而阻隔了外来文化的碰撞、侵蚀或同化,使苗族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湘西苗族椎牛祭便是其中最为古老、最为奇异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形态之一。2006年,苗族椎牛祭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湘西苗族椎牛,是苗族最大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其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苗族…
[详细]
71、
苗族“贾”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
“贾”是苗语的音译词,在丹寨苗语中有“讲、说、评、论”等含义。“贾”,学术界多意译为“理词”,而最准确的意译应该为“贾理”。“贾”既是对这类亦诗亦歌体口头作品样式总的专称,也是对这种样式的单个作品的通称,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篇章组成,总篇幅超过1万行。苗族口述历史文学经典《贾理》广泛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30337平方公里,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
[详细]
72、
苗族跳花坡
[
贵州省
毕节市
黔西市
]
苗族跳花坡,当地苗族苗语称“欧道”,意为“赶坡”,“跳花坡”是汉名,是因为坡上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义不尽相同。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八都要举行活动(初一至初五在铁盔山村淹塘二组的小山上举行跳花坡,当地苗族称“跳小年”,初六至初八在铁石乡政府门口跳年厂举行,当地苗族称“跳大年”)。大年初一,苗族群众穿着盛装,带着芦笙、萧筒、口琴、干粮等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吹起芦笙、唱起苗歌、跳起苗舞,以苗族特有的方式…
[详细]
73、
苗族“猴鼓舞”
[
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区
]
苗族“猴鼓舞”主要流传于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位于贵阳市南郊18公里,花溪镇以东10公里,隶属于贵阳市花溪区,东抵龙里县水场乡,南接花溪区黔陶乡和青岩镇,西邻花溪区花溪乡和小河区小河镇,北至南明区云关乡和花溪区小碧乡。总面积68.29平方公里,耕地13875亩,林地3.5万亩。人口20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现辖九个行政村、六十个村民组和两个居民委员会。孟关乡地处…
[详细]
74、
苗族采花节
[
贵州省
六盘水市
盘州市
]
苗族采花节是集祈祷祭祀、欢庆节日、谈情说爱于一体的古老民间习俗。主要分布于盘县的马场乡滑石板村、保基彝族苗族乡、原舍烹苗族彝族乡及周边苗族聚居区。苗族支系特多,采花节因其支系不同而异,以马场乡滑石板村的“花苗”采花节独具特色。马场乡位于盘县东南部,属喀斯特地貌,距盘县城关镇48公里,距盘县政府所在地红果95公里,东邻黔西南州普安县的三板桥镇,西接板桥镇,北抵英武乡,南接珠东乡及老厂镇,全乡总面积1…
[详细]
75、
苗族祭尤节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
苗族祭尤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据传是祭祀苗族古代英雄蚩尤的英灵。祭尤节主要流传在丹寨县长青乡的腊尧、扬颂;扬武乡的干改、干河;排调镇的孔庆、双尧;龙泉镇的新塘、乌尧、野蒿;兴仁镇的岩英、乌里、乌佐以及凯里市舟溪镇;麻江县宣威镇等龙姓苗寨。丹寨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苗族占总人口的76%,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面,东接雷山县,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西与都匀接壤,北抵凯里市,西北与麻江县隔清水江相…
[详细]
76、
剑河苗族多声部民歌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
多声部民歌指的是织体结构形态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主要集中在壮、侗、布依、高山、毛南、提价、苗、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数采用二声部形式,少部分为三声部和四声部艺术。苗族多声部民歌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等地苗族村寨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据老歌手推算,这种由青年男女传唱的民歌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它以宫、商、羽、徵、角为主要音列,和音为纯五度、纯八度、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
[详细]
77、
剑河苗族飞歌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
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的苗族民歌飞歌因在革东地区流传而得名,称为“革东苗族飞歌”,苗语称之为“HXakYangt”。其演唱使用苗语真嗓,声音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曲调明快、穿透力强、极具感染力,主要流传于剑河县革东镇和岑松镇、台江县施洞镇一带。由于苗族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其起源时间已无法考证。因演唱的双方隔山对歌,声音轻了听不清,只有大声喊方能让对方听清演唱内容,于是才产生了靠真嗓演唱、穿透力强、极具感…
[详细]
78、
高坡苗族射背牌
[
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区
]
高坡苗族射背牌是高坡苗族独有的一种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花溪区高坡乡,流传于龙里、贵定等相邻地区的苗族村寨。花溪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距贵阳17公里。花溪区辖15个乡镇、办事处,165个行政村,高坡为花溪区下辖的苗族自治乡,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1712.1米,属高寒山区,气候寒凉,湿润,风大,多雾。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使高坡地区的苗族文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加上…
[详细]
79、
苗族大迁徙舞
[
贵州省
毕节市
赫章县
]
苗族大迁徙舞分布于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可乐等乡镇。苗族大迁徙舞苗族称“够戛底戛且”,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苗族大迁徙舞描述在原始时代,部落间征战,苗族先祖格蚩尤老,带着千万队伍和家室被迫迁徙,途经浑水河,跨过杜那义慕大江岸,到了黑羊箐,最后落脚在棱诺诺地的哪鲁、比讨坝子一带。全舞分三段:一段“鸡叫舞”,描述夜半离乡,开始迁徙;二段“行路舞”,描述途中艰辛和难…
[详细]
80、
苗族“古歌古词”神话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
由酒歌、大歌、理词和神词四大部分组成的苗族“古歌古词”,流传于黄平、施秉、镇远、凯里等县(市)。使用“古歌古词”的苗族村寨大多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竹林。村寨边有苗族图腾神树——枫香树,因其被神化而受到特殊保护,是寨子历史悠久的“见证者”。寨子周围有层层叠叠、延绵不断的梯田,夜幕降临时,雄浑、深沉的大歌,浪漫、婉转的酒歌似仙乐飘洒于夜空。上古时期在中原有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