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板鸭,又名无为熏鸭(徽菜谱上有这一叫法),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加了一道熏制过程,鸭子的色香味,果然胜于盐水鸭,于是他一边养鸭一边做……[详细] |
无为县陡岗板龙灯,是当地谢氏家族传承的传统民间灯会,间隔时间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由群众自发性组织筹款、捐物进行舞灯庆典。龙灯共19节,分首节、中节、尾节三大部分,灯体主要以木板底座,竹为骨架,白皮纸糊整体,采用蜡烛照明。首节为龙头形,腔内有珠、唇有须、头有角、腮有翅、壳有毫、身有鳞,脑顶塑造如来佛、观音、魁星点元、四进士、悟空、八戒等三十六尊全立体塑像,明、暗火三十八盏。中节共17节,每节大体相……[详细] |
无为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无为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承载着无为人民的精神与感情的重要载体,是无为人民智慧的体现。无为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别,品种齐全。“劳动号子”在无为民歌中具有代表性,它土生土长,别具一格,由于不同的劳动环境和生产,随劳动节奏应运而生。这些劳动号子“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气势磅礴、风格各异”。秧歌在无为民歌中也是土生土长的一个艺术品种,它具有……[详细] |
无为剔墨纱灯简介,又名宫灯。具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上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制作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详细] |
无为县位于皖中,南频长江、北依巢湖,山环西北,水聚东南。素称鱼米之乡。无为劳动人民祖辈生活在长江边,务农为本。由于长江洪水泛滥,粮食颗粒无收。为了生活和生存,他们800里长江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既种田又捕鱼,来维持生活。为了庆贺渔业丰收,捕鱼平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三十,无为人都要玩“鱼灯”祈福。当时的民间习俗: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玩“鱼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