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茶陵民俗文化

茶陵十大民俗文化

云阳山南岳宫庙会
  “云阳山南岳宫迎驾庙会”是云阳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阳山紧邻茶陵县城。史志载:唐初,云阳山曾封为南岳,只因洣水河不能通航大船,不便朝拜,所以后来改封衡山。但历代道佛教两家仍谓之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福地,故云阳山有“古南岳”之美称。民间传说:南岳圣帝——神农,在云阳山选址建南岳宫时,因漏数自己所坐山峰,把七十二峰数成七十一峰,不足镇住七十二地煞星数,遂改衡山为南岳。但他仍眷恋云阳山的山水灵气和秀丽风景,就在云阳山建造了避暑行宫(今古南岳),传说每年农历的六、七月便来到茶陵云阳山避暑。南岳圣帝—神农和神农族人当年来这里祭天祈丰,造福一方,从而逐渐形成了“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朝衡山”的习俗。因此,每年农历五月三十日、七月三十日,云阳山都要举行盛大的迎送驾庙会,且都是广大群众自发形成的一种……[详细]
茶陵湘剧
  茶陵湘剧湘剧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它拥有近600年的悠久历史,流传于湘、资流域的长沙、湘潭及湘东地区的茶陵和江西西部等地域。湘剧在承袭元南戏杂剧的基础上,拥有的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四大声腔,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兼收并蓄,形成了湘剧鲜明的地方特色。茶陵地处湘东与江西西部接壤,是早期湘剧最活跃的地区,如早期的弋阳腔连台本剧目《目连传》故事的主人公“目连”,其籍贯就是茶陵人,这足以证明湘剧与茶陵的历史渊源。同治、光绪年间班社兴起至宣统元年(1909)茶陵境内有很多戏班流入从事湘剧演出活动,其中包括仁和、庆华、永和等戏班,民国时期仁和班基本定居茶陵。解放后,1950年茶陵县人民政府接管仁和班,取名茶陵仁和湘剧团,使茶陵的湘剧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1954年奉省政府关于支援革命老区文化事业建……[详细]
客家火龙
  客家火龙又称香火龙,它集音乐、舞蹈、祭祀、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于一体,是流传于茶陵桃坑乡及其周边地区各种“火龙”的总称。客家火龙流传于湖南茶陵县桃坑、八团、江口、高陇、秩堂、湖口等有客家人居住的乡镇,尤以桃坑乡为盛。舞火龙大多在晚上,表演一般选择在宽敞的场地上燃篝火进行,亦可在一张四方高桌上表演。2006年,客家火龙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客家人舞火龙始于南宋淳熙年间,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据有舞火龙风俗的客家人介绍,舞火龙习俗源于一个传说:有条火龙飞过这里,它喷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得特别茂盛,五谷丰登;它一路飞过的村庄,家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那时起,就有了客家人舞火龙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背景的演变,客家人舞火龙风俗逐渐演变为人民群众祈福纳祥,向往美丽幸福生……[详细]

全部茶陵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