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武冈民俗文化

武冈十大民俗文化

石羊走马灯
  石羊走马灯是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石羊桥黄沙村杨姓村民新春闹春、庆贺丰年、谢祖祭祖、喜迎贵客时表演的一种队列调度式的民间舞蹈。它起自元末明初,至今己传有五百余年历史。影响深远,己入编《武冈县志》和《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黄沙杨姓村民为纪念爱国先祖杨家将,教育后代忠心报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点灯走马的舞蹈步伐,表演出古代冷兵器时代所特有的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所扮演的人物为杨家将中的穆桂英、杨宗保、杨五郎,杨六郎、焦赞、孟良、杨八姐、杨九妹等主要人物。人物表情采取京剧脸谱化的夸张展示,又兼有地方戏曲的热烈欢快的气氛。表演场面宏大,调度有序,收放自如,节奏分明,动感强烈。通过队列变化,配以轻重缓急的鼓点,高吭入云的唢呐,来回跑步穿梭,出征、摆阵、破阵、厮杀、凯旋等一整套战争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古战场……[详细]
武冈卤菜制作技艺
  武冈卤菜制作术是一种民间传统食品的制作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武冈城区范围内,是湖南民间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卤菜味道独特,以其色香、味美、甘甜、耐嚼而闻名于世,有生津、止渴、健肝养胃的功效,富含人体必须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D等和微量元素。是居家、旅游必备食品。武冈卤菜制作工艺极为讲究,主要采用大茴、小茴、桂皮、公丁、母丁等二十多味纯正中草药辅之以猪筒子骨汤反复熬制,每熬制一次,凉干、冷却再反复三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卤剂更入味。制成的卤品有卤豆腐干、卤豆腐丝、卤猪血丸子系列;卤鹅肉、卤鹅掌、卤鹅翅系列;卤牛肉、卤牛肚、卤牛肠子系列;卤猪耳、卤猪内、卤猪脚、卤猪尾系列;卤蛋系列等。品种畅销海内外市场,赢得良好声誉。近年来,武冈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卤菜的生产发展,致力打造武……[详细]
武冈傩戏
  在老一代武冈人嘴里,傩戏被称作鬼戏,是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清代被称为“湘中五子”的武冈人邓绎有过这样绘声绘色的描述:“里门咚咚喧大鼓,诸巫齐作胡旋舞,大巫喃喃如唱歌,小巫屡舞还婆娑。巫歌巫舞令神喜,神君欲来满堂起。主人敬神百不扰,如天之福姿汝求。黄羊为牲白犬血,一一神前遍罗列。东方响明灯烛辉,纸钱悉悉随风飞。诸神醉饱出门去,明日迎神向他飞。”由此可见,武冈傩戏约在清代中叶已盛行境内。武冈傩戏的起源始自唐代。相传一位侯王闻知民间有两位法术高明的巫师,便想对其功力进行一番试探,于是在王宫修建了地下宫殿,将东宫、西宫娘娘及十八美女和七十二侯请至宫殿内吹拉弹唱、载歌载舞。一日,候王对被邀进宫内的两名巫师说,近些日子这里吵闹不休,两位大师有何本领将这些妖声妖气灭绝?巫师……[详细]
武冈六月六尝新节
  “武冈六月六尝新节”,又称半年节,是一个古老淳朴热闹的传统节日,主要是感谢祖宗和天地神灵,祈求庇佑五谷丰登,是农耕文化的缩影,主要流传于老武冈州地区。历朝所遗存的《都梁志》、《武冈州志》都有关于尝新节的记载。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辛苦忙碌了半年的各族劳动人民都停下手中的农活在禾场正中当着天地摆好供桌,将新采的稻穗和鸡鸭鱼肉放置供桌,恭恭敬敬地祭拜天地,然后焚香祭拜祖宗。尝新正式开始前,各家的主妇要盛一碗新米饭,夹上鱼肉,把狗叫到神龛前让狗先尝,这是因为传说神农为了拯救万民,要他的白狗到天上历经千辛万苦才偷来的谷种,为了感谢狗的恩德,神农定下第一碗新米饭要给狗尝的规矩。《吕氏春秋》中就有“天子乃以犬尝稻”的记载。然后,男主人再把事先割回来的三蔸半熟的稻苗拿到牛栏,恭敬地请牛尝新。这些仪式结束后,……[详细]
武冈丝弦
  丝弦是一种民间曲艺,已有四百多年的演唱历史。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丝弦曲调柔腻、委婉,词藻雅致,抒情轻快。多数是表现封建时代女子哀怨情感,也有风趣、诙谐的内容。在武冈丝弦中“独对孤灯”、“独坐绣楼”、“摘葡萄”、“越调”、“秋江”、“双下山”是很有代表性的。据《武冈州志》等史志记载,武冈丝弦形成于明代,经艺人们不断地总结加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广为传唱。后因社会变革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武冈丝弦日趋衰竭,濒临消亡。解放后,政府文化部门多次对武冈丝弦进行挖掘整理,先后编印了《武冈丝弦音乐》、《武冈丝弦》、《武冈民间丝弦音乐集》等资料。武冈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武冈丝弦的抢救、保护工作,已成立武冈丝弦研究会……[详细]
武冈木偶戏
  木偶戏群众称观音戏。木偶形象生动,全县原有马坪苏从顺家一台,法新大井林绍二家一台,清溪方家一台,原武陵镇石牌坊王松庭家一台。节目、唱腔灯祁剧,有“魁星点斗”、“三星庆寿”、“文王访贤”、“双拜寿”、“天门阵”、“三气周瑜”、“长坂坡”、“三请犁花”等200来曲。……[详细]
武冈阳戏
  武冈阳戏起源于清末民初。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太健康的,但是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有专门的班子,但专业艺人不多,大都是农闲外出演戏,农忙回家生产。节目有“何氏磨媳”、“赶子牧羊”、“傅公子逃难”、“铁板桥”、“湘子服药”、“刘海戏蝉”、“磨豆腐”、“打草鞋”、“打妻劝夫”、“磨房生子”等70来曲。很多节目的内容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风格则诙谐幽默。……[详细]
  朱王故事这武冈城里的历史典故,不管是“五龙不出城”还是“火把迎亲”等等,都跟老百姓至今还念叨的“朱王”有关。公元1391年,也就是明太祖二十四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周妃生下的第18个儿子朱楩,被封藩到甘肃岷州,被称为岷庄王。四年后,当皇帝的父亲也担心岷庄王势力强大,自己江山难保,就一纸令下免去其原有封号,改封云南为王。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早逝,就由太孙朱允炆继了位。公元1399年,也就是惠帝建元元年,惠帝朱允炆召见各地藩王,朱楩自然在其中。朱楩生性多疑,担心朱允炆召见为名,谋害为实,于是抗旨而归。朱允炆大为恼火,一道圣旨下到云南,令其举家迁往福建漳州,并脱去其身上蟒袍,使其一夜间“废为庶人”,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才被重新封为岷藩王,并于永乐二十一年,也就是1423年10月……[详细]
  五龙不出城“五龙不出城”是武冈最为经典的民间传说。武冈古城内的穿城河,叫渠水,是雪峰山赠给武冈人的礼物。在穿城河上,共有五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五座桥间隔不远地横卧在一条河上,且座座有一个“龙”字,这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有关。五座桥中的第一座叫兴龙桥,因离湖南省著名的28口古井之一的武陵井仅百步之遥,所以也被称为武陵桥。桥最初建于什么年代,已无从考证,史料上只记载了明末被毁又重建。传说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被朱元璋封为岷王定居武冈后,看到他的四哥朱棣抢了侄儿的宝座当了皇帝,满腹怨气,发誓要过一回“皇帝”瘾,于是大兴土木,修建王城,加固城墙,又引来渠水贴城墙而流,以让王城“固若金汤”。并建桥五座。为实现有朝一日登上皇帝宝座的愿望,他将这第一座桥取名为“兴龙桥”。第二座叫攀龙桥,建筑风格类似……[详细]

全部武冈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