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黄冈市 > 罗田民俗文化

罗田十大民俗文化

东腔戏
  东腔戏又称东路花鼓,以哦呵腔、畈腔等山野唱腔行板,以锣、鼓伴奏为主,富有大别山地域特色,是源自西路花鼓的楚戏的姊妹剧种,清中叶至今在这里世代口耳传授,从第一代师祖陈兴太至今已有9代传人,前7代的多名老艺人20年前就上了《湖北省文艺志》。在陈家山垸内,至今还保留有一座历经200年风雨的古戏楼,厅堂内悬有师祖陈兴太题写的匾额“源远流长”。这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东腔,今年70多岁的陈月舟,全家人可合演一台戏。“文革”期间,村里的戏班曾遭禁查,但人们仍私下口耳传承,村里东腔戏班的现任召集人陈贵生便是那时开始学唱东腔的。9代传承中,陈家山戏班打破了过去女戏男唱的传统,开始培养女演员。目前戏班的演员能唱东腔戏72种板腔中的50余种,保留有《珍珠塔》、《秦香莲》、《天仙配》等30个大本子剧目和《拦马》……[详细]
赶柳翠
  罗田民间舞蹈“赶柳翠”主要描述古代社会上几种不同身份的人物,追赶观看准备到庙堂敬香的官家小姐柳翠所引发的故事。舞蹈伴奏乐器以锣鼓为主,演员根据出场顺序,穿戴相关的服饰和使用相关的道具,按照锣鼓节奏表演,其诙谐风趣的剧情主要靠演员用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来展现,具有独特的地方生活气息。演出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演员的技艺和观众的情绪而定,长则半天,少则1个小时。演员人数5-8人不等。罗田县地理位置属于东经111°06′—115°45′,北纬30°01′—31°12′。海拔最高1729.13米,最低为46米。据史料记载,“赶柳翠”于唐初发祥于大别山南麓罗田县及其周边地区一带,到宋朝时由单击鼓演奏改变为锣、鼓、钹、小锣、马锣、木鱼合奏,并沿续至今。“赶柳翠”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它在舞蹈、表演……[详细]
罗田畈腔
  罗田县是京剧鼻祖余三胜的家乡,它位于大别山脉南麓,地跨东经115°06′至115°45′,北纬30°01′至31°12′。海拔1729.13米的大别山主峰坐落其间,为最高点,全县以山区为主,丘陵次之,地势南高北低,最低处海拔46米。起源于远古时期劳动号子的罗田畈腔是在大别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民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它吐词用罗田方言,发音用小嗓(喉部发音。任黄州团练副使时的苏东坡当年游察罗田时被罗田畈腔所震撼,称畈腔歌唱者为“鸡人”),其曲调高亢嘹亮,节拍自由悠扬,最高音可达小组字“5”音。演唱时最少要二人以上,一人提牌子(领唱),一人打背弓(接腔),所有人拗蔸儿(齐声唱和)。它曲目丰富,可分《歌儿》、《挣音》、《盘腔儿》等三大类。《歌儿》内有山……[详细]
大别山放歌
  大别山放歌,集罗田民间音乐、民间歌舞和生产生活习俗等传统文化于一体,是黄冈首部原生态民俗歌舞,体现了罗田民间民俗的传统特色和原始风貌,将独特的民风民俗、浓厚的乡风乡情较为完整系统的以艺术形式再现于舞台,同时展现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罗田的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和旅游产品。……[详细]

全部罗田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