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武隆区民俗文化

武隆区十大民俗文化

土坎苕粉传统制作技艺
  相传清康熙年间,土坎有一个纤夫,认识了一个从湖南来的商人。商人听闻乌江两岸遍坡种的是红苕,而吃法仅是煮食时就告诉他红苕还可以磨成细浆,沉淀并制成苕粉来吃。纤夫回家后就开始学着加工制作苕粉,发现粉丝光洁柔软,煲汤、干炒食用方式多样,改变了红苕不便存放,食用又比较单一的情况。每年红苕成熟采挖之后,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红苕粉,如今,武隆苕粉已成为独具武隆特色的非遗食品,走俏重庆市内乃至全国各地。制作红苕粉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2019年列入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武隆碗碗羊肉传统制作技艺
  碗碗羊肉是起源于重庆武隆羊角镇的传统名小吃。武隆碗碗羊肉传统制作技艺选用武隆白马山、仙女山高寒山区天然牧场的优质本地山羊肉,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能御寒、补虚、防病,属肉中珍品。最初流传于武隆区羊角镇,因商家将羊肉装成一碗一碗的售卖给收入较低的纤夫和船工而得名。武隆碗碗羊肉传统制作技艺历经百年传承,已成为当地著名特色小吃,广泛流传于重庆、涪陵、彭水、石柱、黔江等地,2019年列入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获得中华名小吃、重庆地标菜等多项殊荣。……[详细]
寺院坪香会
  和顺寺院坪香会是和顺地区一项重要的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寺院坪位于武隆区弹子山上,于和顺镇辖区内,海拔最高点1660余米,登山顶瞭望四周,仿若一览众山小,由此人们又称它为“四眼平”。寺院坪香会至少可追溯到300年前。和顺镇上的百岁老人们说,他们小时候就听祖辈们讲,大家都是打着火把上山参加香会。长期以来,寺院坪香会在渝黔湘鄂一带声名远播,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2019年列入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武隆鸭江老咸菜制作技艺,是流传在武隆区大溪河两岸的传统咸菜制作技艺。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朝弘治年间,武隆人氏刘秋佩高中进士,正德授户科给事中。乡人进京看望刘秋佩,顺便带了一罐老咸菜前往。刘秋佩品尝后夸赞不已。随后进献给皇帝,由此开启了鸭江老咸菜成为贡品的历史。它以本地土产青菜头为主要原料,以本地陶土烧制的泡菜坛为主要工具,按照种料、选料、晒料、制佐料、拌料、净坛、装坛、发酵、出坛、分装等十道工序,产出金黄软糯、入口化渣、清香可口、回味悠长的老咸菜。这项技艺广泛流传于武隆区鸭平片区,其中又以鸭江镇王氏家族为代表。2000年春天,出生在鸭江镇制作老咸菜世家的王世群,创建了重庆市第一家生产传统老咸菜的现代化企业——重庆蓝群食品有限公司,坚持正宗传统工艺,使用地道本地原料,追求正宗传统味道,取得了……[详细]
  青吉村地处海拔400—800米的山区,棕榈树资源非常丰富,利用棕叶、竹篾、稻草编织成为山区农民传统的业余爱好。作为民间艺术瑰宝之一的青吉棕编,作品从简单的螳螂、小鸟、蝴蝶,到较为复杂的金鱼、壁虎、乌龟,再到更复杂的牛、虎、仙鹤、龙等,设计精妙、编织精致,并能创编出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形象,奥妙无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棕编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生审美情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棕编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熟悉生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目前在凤溪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并授牌为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2019年列入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打篾鸡蛋”,又称“打篾球”“打竹球”“打竹秀球”,是仡佬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民族集体体育竞技游戏。常在山间和田野举行,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庆礼与竞技于一身。打“篾鸡蛋”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仡佬族先民练兵活动的传承和演变。“篾鸡蛋”,是用柔韧的楠竹或金竹细篾编制而成的,形如鸡蛋,小的如拳头,大的如足球。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篾鸡蛋”内塞稻草或碎布旧棉,空心“篾鸡蛋”内装铜钱或石粒,一般重量不超过250克。“篾鸡蛋”的外面涂有各种颜色,像一个个彩球,用以往来抛接娱乐。“打篾鸡蛋”不仅需要机智、灵巧的动作配合,还能锻炼人的力量和速度。活动设进攻和阻击双方,设“界河”对击,篾鸡蛋落地一方为负。活动或掘地为窝,阻击者每人执棍守一窝,进攻者投蛋于窝,并乘阻击者离窝击蛋抢占据点(窝),活动规则严格规范。这……[详细]
  在重庆武隆区羊角镇石床村,传承上百年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黄氏家训》内容涵盖励志勉学、治家教子、修身处世、慈孝婚恋等多个方面,激励后人敬老爱幼、勤劳善良、热爱祖国。黄家五代120余人同堂,在高祖母杨兴明的带领下,以黄氏百年家训为立家之本,是十里八乡引以为傲的百年世家,被誉为重庆“第一大家庭”。杨兴明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7年5月,杨兴明家庭继荣膺“全国最美家庭”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授予“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7年春节,黄春红代表黄氏家庭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录制,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黄氏百年家训所展现的“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群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浓缩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氏家族谨记……[详细]
  老鹰茶,又称大树茶及老荫茶等,原产于大娄山,是大娄山地区特有的茶种。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唐朝还曾为贡茶。据历史文献记载,熙宁和元丰年间:“蜀茶博马皆用粗茶;到了宋朝,随着推茶制、茶马互市和以茶治边等政策的实施,粗茶(老鹰茶)和细茶(绿茶树种类)都作为博马易的商品。”嘉庆己未纂辑《清溪县志》载:“宋元以后茶马交通,故市繁。”民国版《汉源县志》载:“县中惟黄泥保产之,顺河八谷山(今石棉县美罗乡、丰乐乡)亦产,味最浓,厚吸不多,有茶,黄泥保两河乡出产较丰。”从石棉县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纪念馆陈列的193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煮泡老鹰茶的铜壶及采购老鹰茶等物质的文献资料,也可以看出老鹰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武隆浩口乡生长的老鹰茶树,有野生的,也有移栽在自家门前门后的。仡佬族……[详细]
  武隆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包含武隆洞藏酒传统酿造技艺和赵家花酒传统酿造技艺。武隆洞藏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武隆区长坝镇东山洞湾黄姓族人传承下来的黄家上百年的酿造、洞藏高粱酒的古老工艺。湖广填四川时,黄氏从江西迁至长坝,至第七代传人黄应智时,掌握了酿酒技术,并烤酒营生。建国前期,为了躲避土匪侵扰,黄家除备足日常买卖所需外,把余剩的烧酒都藏到了临近的洞湾岩阡,最后发现进洞藏过的酒,味道醇香厚重,更受人欢迎。从此以后,黄家不卖烧酒,而改卖洞湾藏酒。黄家还立下规矩,烧酒进洞不出三载不出洞,黄家古法酿、藏工艺的洞藏酒因为这样的品质和信誉从此名扬乡里。赵家花酒传统酿造技艺是苗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适合一年四季饮用的民族工艺酒饮品,采用传统的纯手工、无添加、纯粮食酿制的“精酒”,也是苗家人专门接待客人所用的酒。从前苗族……[详细]
  浩口仡佬族蜡染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蜡染是苗族、仡佬族民间艺术精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富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鉴赏价值。2019年列入第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全部武隆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