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淳安县民俗文化

淳安县十大民俗文化

淳安竹马
  “淳安竹马”历史悠久,始源于元末清初。据清《淳安县志》记载,朱元璋屯兵淳安鸠坑源的谷雨岭(现称万岁岭),曾遗下战马一匹,因战马思念主人,日夜嘶叫于山岗,然乡民觅而不得,遂以“神马作祟”为惧。为祈祷地方平安,岭下各村百姓皆糊纸竹马,让孩童骑上它,走村串户边跳边索讨“常例钱”,然后买来香纸,连同竹马一起焚化,藉以超度战马亡魂。“淳安竹马”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期间“淳安竹马”变化不大,几乎都是以祭祀为主的一种民间活动。直到康熙道光年间,竹马开始与“两脚戏”渗合,简称“两脚戏竹马班”,后来发展为“三脚戏竹马班”。解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文化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淳安竹马”抢救、保护的力度,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发展成今天的大型广场竹马舞,使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以焕发……[详细]
瑶山秋千
  “瑶山秋千”主要传播于淳安县的瑶山、光昌、富山和王阜。这一带位于淳安县北部,与临安市和安徽的歙县毗邻,距千岛湖风景区38公里,是浙江省山核桃之乡。是一种当地农民用来赶集或社庙活动中使用的游乐器械。由四根木柱做成一个可旋转的十字叉,每个叉口系一条布带,布带上坐一个小孩。当十字叉旋转起来时,布带上的四个小孩就轮番上下转动,小孩的感觉是一上一下,故称“秋千”,又因为是出在瑶山乡一带,故称“瑶山秋千”。“瑶山秋千”是融杂技、舞蹈和歌唱为一体的淳安民间民俗表演活动。秋千为一柏木制作的柱架,柱架上装有能移动的木轮十字架,十字架上另有四副小秋千。表演时,秋千由八名壮年男子扛抬行走,行进中伴有颇具地方特色的“三吹三打”。小秋千上依次坐着身穿红、绿、黄、蓝四色的四个小女孩,四个小女孩齐心协力使小秋千转动翻滚,……[详细]
淳安三脚戏
  淳安民俗素尚歌舞,每到春节元宵,市井乡间均有演傩神戏和表演各种歌舞的习俗,跳竹马尤为盛行。清光绪年间,湖北黄梅采茶戏和江西赣东采茶戏传入浙西后,与民间歌舞跳竹马(竹马班)相结合,以采茶戏的剧目、曲调及表演形式,融合本地的民间音乐、地方语言及风俗习惯,由歌舞向戏曲演变,于清代末年逐渐形成浙西的地方小戏——三脚戏(通常是生、旦、丑三个脚色演一出小戏,故名),又叫睦剧,睦剧是全国少数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浙西山区。其表演特点自然、活泼、粗犷、朴实,以表演生活、生产动作为表现手法,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化菖蒲乡宋村徐龙福(淳安人)最早开办“三脚戏班”。经徐龙福传艺,遂安、淳安一带有了一批三脚戏艺人。此后,三脚戏在淳安扎根、发展。前期多为半农半艺的业余班社,仍保留竹马班的……[详细]

全部淳安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