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景宁民俗文化

景宁十大民俗文化

畲族民歌
  畲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闽东、浙南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有悠久的历史。“畲”字,意为“刀耕火种”,用作民族名称始于南宋末年。元代以来,“畲民”作为畲族的专有名称,普遍出现在汉文史籍。最迟在7世纪,畲族就已经定居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地区。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习俗和语言,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唱山歌成为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歌俗主要有拦路情歌、来客“比肚才”、“做表姐”、“做亲家伯”等。歌会主要有农历四月“分龙节”在福安穆阳一带苏堤山的牛石岗歌会……[详细]
操石磉
  操石磉是景宁畲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内涵。操石磉即用脚踩滚石块(石磉)进行竞赛,先用石块大多扁圆、底面光滑,大的可达数百斤,小则几斤、几十斤,以人力大小而定,一般在村、街的石道上进行。少年组多为两人一组,由一人在另一人背后挽其背、胸,让其双脚稳踩石磉,斜挺腰杆,然后合力推动石磉前进;青壮年组为三、四人一组,其中一人“健杆”,另两或三人抬杠子平胯,让“健杆”仰面斜挺,双脚踩石,伸腿挺腰,把稳方向,将百斤或数百斤重的石磉快速向前推进。快速向前的叫“炒豆”,慢慢游的叫“熬油”,两组相向而动、让石磉猛烈碰撞的叫“对磉”。“对磉”时如果被挤至街道一边就为输。1996年9月,操石磉被推荐为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详细]
赶野猪
  赶野猪是景宁县畲族一项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并流传的。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畲族人大部份生活在大山中,靠务农为生,主要种植蕃薯、大豆、玉米等作物。大山里野兽较多,尤其是野猪,对农作物破坏力最大,因此,野猪是畲民们的心腹大患,于是,有组织的进行赶野猪成了畲民们的一项重要活动。为了更好地达到驱赶效果,畲民在平时就训练赶野猪的方法与技巧,畲民们以竹子编成圆球当野猪,用木棍当土铳,分为两队,争相追打“野猪”,经过发展,逐步演变成了畲族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其战术丰富,对抗激烈,通过竞技有效提高了畲民的速度、耐力、灵敏程度和团结互助的协作能力。此项目曾参加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动动会,获得二等奖。……[详细]
4、问凳
问凳
  问凳是流传浙江一带畲族民间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畲族民间体育活动。今年被列位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古时代,人们处于愚昧时期,身染疾病,家受灾难,以“问凳”方式祈求神灵保佑,以期待消灾灭邪保全安宁。它的设置是在一个高1.2米的三脚架上,横套一根长4米许,直径为10CM的钢管,钢管两头分别焊着高30、40CM的铁板(30CM为靠背,40CM为握手)中间焊接着一块宽约20CM的铁板作座位,形似翘翘板的体育用具。两端各坐一人,上下翘动,同时左右旋转,边问边答,告知除病消灾的方法,因此被称为“问凳”。……[详细]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以及用作腰带、背带等的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定亲时,不论男方送什么礼物,姑娘回礼必需有自己织的彩带。畲族花带,亦称“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为畲族吉祥物,也是畲族传统手工业品之一。勤劳智慧的畲族妇女人八九岁起,就跟着母亲和姊姊学习编织。在屋内,她们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屋柱上,桌档或凳子上,另一端扎自已的腰间,双手轻快地提压带扣和穿梭。在野外,劳动歇力时,便在田头地角找根树桩或柴头拴上丝线,然后坐着或跪着编织。花带分线织和丝织两种。带上编着多种或单一的花纹,图案清晰,色彩鲜艳,织工精细,具有畲族人民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花纹有几何形、动植物形、文字等,如“蝴蝶……[详细]
景宁畲族婚俗
  景宁畲族婚俗,在浙江景宁,过去由于受旧社会民族歧视和压迫,畲族只好实行族内婚,远房同姓同辈可嫁娶。嫁男和做两头家是畲族婚姻特色。男到女方落户,和嫁女一样,女方出给男家一定财礼,男到女家要改成女家一样的姓,嫁来的男子在家庭和村坊不受歧视。做两头家即夫妻双方家庭都参加生产,赡养两家父母,所生子女多则再分出继承两边家庭。婚礼的特色较多:迎亲队伍到村时,嫁方村上女性拿杉木枝栏路,表示晚上要对歌;到中堂时,嫁方请四位男子与迎亲队伍中四人相对作揖,此仪式叫“拾田螺”,表示欢迎;中餐由嫁方请迎亲队伍,媒人就坐中堂席首位,叫“落脚酒”;晚餐由娶方请嫁方亲戚朋友,舅公就坐首席,叫请“大酒”,午后,赤郎举行“借锅”仪式,赤郎端点红烛放有一刀肉和两块豆腐的米筛向灶神作揖后,用迷语念借所有的炊具,姑嫂们把能藏的炊具……[详细]
景宁畲族祭祀仪式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长期以来,畲族民众创造和继承了一系列传统祭祀仪式,诸如做功德、传师学师等民俗活动,是畲族民众人生仪礼民俗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又成为极具个性的民族艺术。做功德是畲族成年人死后,家属为“超度亡灵”而举行的传统祭祀仪式,主要通过歌舞来纪念畲族始祖龙麒,并以此教育后代。传师学师又称做阳、做聚头、寿禄、祭祖等,由法师主持仪式,通常要持续三昼夜,表达了畲族崇敬祖先的感情和紧密团结、祈福消灾的愿望。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高皇歌》记载:“龙麒自愿官唔爱,一心闾山学法来,学得真法来传祖,……盘蓝雷钟学师郎,收师捉鬼法来强,手反千斤天罗网,凶神恶煞走茫茫。”至于“做功德”在《盘瓠世考》中有载:“盘瓠因为游猎,……跳过大树,被株尖所伤而终,……殡后长腰……[详细]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畲民对它的重视程度可与春节相媲美。浙江省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三月三的习俗即在这里流传。每年三月三,畲乡家家户户宰杀牲口,祭祀祖先。除此之外,畲民也多选择这天作为男女定情与婚配的日子。相传唐代畲族起义军曾兵败退入深山,因缺乏粮草而采食一种称为“乌稔”的乌色野果充饥,军威大振,于三月初三冲出包围。以后每年三月三畲民都要采乌稔叶煮出汁水,拌入米中烧饭,以示纪念,做乌饭、吃乌饭因而成为三月三一项重要的活动。夜幕降临以后,畲民还要举办篝火歌会,会上互相对歌,表演传统歌舞及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火把舞等,同时还要举行传统的畲族体育竞技活动。畲族三月三是维护畲民团结的重要纽带,在加强畲汉民族团结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畲族没有文字,三月三对歌时要求以畲语演……[详细]

全部景宁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