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百色市 > 隆林民俗文化

隆林民俗文化介绍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详细]
  “打老庚”,苗族称“噶江”,译意是“老树的根”,即把“老庚”之间的关系,寓意如树根般牢固可靠。建国前隆林人打老庚是讲究对象的,由于统治阶级的离间挑拨,各民族间互相歧视,民族关系紧张,民族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常见,因此打老庚多在本民族间进行。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各民族团结和睦了,不同民族之间也渐渐互打老庚。同性之间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打老庚”。双方如果有意,年纪小的就主动带了酒肉到……[详细]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偏苗人口有八万六千多人。如果把居住在近邻的西林县、田林县的偏苗人口也计入,则桂西有近十二万人口。在这片遥远、偏僻、闭塞的地域,苗族青年的恋爱异彩纷呈。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三恋——坡恋、街恋、月恋。坡恋——即在一年一度的跳坡节上恋爱。跳坡节为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二至十四共十三天,有近三十个跳坡场。一天一个坡场,有时一天有两、三个跳坡场同时跳坡。最大的跳坡场一天可云集五至六万人,最小的坡场也有……[详细]
  德峨乡彝族主要分布在八科村、那地村、岩头村和保上村等地,是德峨民族文化的一支强有力的建设队伍,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德峨,也创造了德峨丰富的彝族文化。彝族火把节是德峨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在德峨堪与苗族跳坡节相媲美。德峨彝族火把节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来源有这样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详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庄稼成熟即将收割时,仡佬族人们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这就是仡佬族的尝新节。因各村寨和姓氏的习惯不同,吃新节的时间,各地并不一致,居住在德峨乡仡佬族的吃新节基本都在八月十五这天举行。仡佬族过尝新节有杀牛的习俗,节前大家筹钱来买黄牯牛一头,以供节日时祭祀用。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吃新节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详细]
  根据民族专家认定:隆林的苗族有六个支系:即偏苗,白苗,红头苗,青水苗,花苗,素苗等。每个支系皆以不同的服饰划分,苗族六个分支的女装差异较大,款式繁多,各有特色。相同之处:苗族衣料昔日都以麻织土布为主,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围腰,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和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从苗族绚丽多彩的服饰上充分显示了苗……[详细]
  彝族服饰款式繁多,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年满15岁,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和亲友就要送给手镯(手镯一般是银质、有花纹不合口,便于取下,也有的是玉器,有的妇女还喜欢戴银戒指、金戒指)。要穿……[详细]
  隆林的仡佬族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穿衣也有多种习俗:节时穿新衣,不同职业同服,过八月十五时戴斗笠,一生穿衣不分季节。其特点是:颜色为青、古时没有花,后来有人把人字花织在布上,成服后绣花于袖子,布外托巾,花绣口。仡佬族妇女擅长于纺织,服装面料都是自织自染的细布,结实耐用,朴素大方。仡佬族男装上衣前胸对襟,有七至九颗布制纽扣。袖子与衣等长,四个或两个衣袋,颜色为蓝、黑两色,布质较厚,耐磨耐寒。裤子多……[详细]
  仡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隆林等地。农历正月十四中午,每家以两人为一组,带上米酒、猪肉、糯米饭出门拜树。选择高大的树,由近及远举行停工先在树前点燃鞭炮四响,一人向树身轻砍三刀,成嘴巴状,每砍一刀问答一句。然后将祭品塞进“树嘴”,用红纸封住,表示树饱劲足。接着除草、培土、植树造林。拜树节的来历仡佬人民拜树,并不是拜所有的树,而是只拜青刚树。因为青刚树是仡佬族的祖宗树,它同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的迁徙活……[详细]
  打磨秋是彝语叫“磋逻磋”,流行于隆林,西林等县的彝家村寨。彝族打磨秋有悠久的历史,在彝族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彝家村寨一连几个月天黑沉沉,不见下雨,也不见太阳,草木干枯,河水断流,瘟疫流行。大家正在发悉的时候,李家兄弟想出个办法,拿来两根木头做成磨秋,兄弟俩坐着磨秋上天说情,求老天爷开恩。他们打了15个昼夜的磨秋,终于把老天爷说服了。天上刮起了大风,下起大雨,雨后天晴,阳光普照大地,……[详细]
  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在隆林境内,长发乡的有东王、干坝、长发,德峨的有小德峨、弄杂、水落洞、大水井、隆或乡的有淦塘等等,皆为传统的跳坡场。“龙日”赶此地,“蛇日”赶彼地,人们记行一清二楚。届时,方圆数十里乃至更远地方的各族群众都纷纷前来“赶跳坡”有的点着火把爬山越岭,有的背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