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海南州民俗文化

海南州十大民俗文化

青海藏族唱经调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勇敢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藏传佛教兴盛以来,藏族口头文学融入到佛经中。长期以来,佛教在藏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有不同寻常的地位,佛教对藏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风格、习惯、伦理道德、精神追求等方面产生了相当深远影响。同样藏族唱经调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兴海县唐乃亥乡加吾沟村的农民中流传的嘛呢唱调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唱经调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唱着六字真言,转绕村庄及田地,祈求祛病除魔,人畜平安,农作物丰收。嘛呢唱经调式中有很多种,如“尼调”和“宜调”,其中赛宗寺有迎接0神时念诵的唱经调,《米拉日巴传》中的米拉日巴与猎人的对唱,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高原雪山、林密泉……[详细]
藏族拉伊
  藏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结合地形而形成三块文化特色区域。拉伊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安多方言藏区的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它的分布以青海湖环湖地域和黄河流域(以海南、黄南两州)为中心而向四方辐射。拉伊脱胎于藏族山歌,公元7世纪三大藏区的划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流播。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调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自由、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格等。拉伊历史悠久,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在人……[详细]
藏族扎木聂弹唱
  扎木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悦耳的琴声。扎木聂为四度关系音域琴,有三弦琴、四弦琴、六弦琴和八弦琴等种类。藏族扎木聂弹唱以独有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近、现代藏族社会的历史,在民族语言、音乐、演唱、舞蹈动作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分体现了近现代藏族社会的人文精神、艺术品格、生存状态和社会风貌,在文化人类学、民族艺术学、民族宗教学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藏族扎木聂弹唱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木聂,又称扎年,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扎木聂历史悠久,究其起源,众说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扎木聂是古代由印度传入西藏的一种多弦乐器演变而成的;有的学者根据藏文古代文献《西藏王统纪》中,松赞干布赐宴时曾有艺人演奏乐器的记载,判断……[详细]
庙会(贵德六月庙会)
  贵德县六月庙会(俗称为六月会)是贵德地区影响较大的庙会。贵德六月会藏语称为“周卡拉什则”,意为“娱神节”,自明代沿袭至今。从农历六月十九日开始,当地居民将供奉在贵德周屯二郎庙的二郎神和供奉在贵德刘屯文昌庙的文昌神,分别“请出来”,载入“神轿”,走转当地众寺庙后在河滨公园“相遇”。因为传说二郎神是文昌神的舅舅,因此人们将这场“相遇”称为“甥舅会面”。贵德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修迄的,旋从甘肃河州(今临夏)等地迁居世袭百户于此屯守,各带着自己的家眷族人,建成了周屯、刘屯和杨屯。贵德庙会主要围绕着周屯村的二郎庙和刘屯村的文昌庙展开的,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周屯的二郎庙大约修建于清朝中后期,刘屯的文昌庙大约建于明朝晚期,为贵德汉藏两个民族所共同信仰。贵德六月庙会是以多元民间信仰为基础、以完整的……[详细]
  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详细]

全部海南州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