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临夏州民俗文化

临夏州十大民俗文化

古建筑修复技艺
  古建筑修复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甘肃永靖,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闻名西北的木工大匠。就在甘肃临夏州永靖县,有着一批世代相传的木匠工艺大师。他们所掌握的古建筑修复工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县的工匠历史已有千年,其中以白塔木匠最为出名。多民族聚集,使得这里的人情风物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各民族的特色都得到了体现,这也就为民间的手工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底蕴丰厚的艺术技艺的土壤。永靖当地本少有木材,但却有数不清的优秀木匠。白塔寺古建技艺受到当地农牧分野和地缘文化及多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众多的寺庙殿堂作品,又可细分为汉式、藏式、回式,以及……[详细]
米拉尕黑
  米拉尕黑,东乡族民间故事。又名“月光宝镜”。在东乡族民间还有韵散相间的《米拉尕黑》诗体故事流传。2008年6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申报的“米拉尕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保护:555Ⅰ-68。古老的年代,一位英俊出色的猎手米拉尕黑,用箭射下一片月亮,得到一面月光宝镜,而镜中留有一位叫海迪亚的美女的身影。米拉尕黑得到智者的指引,找到了海迪亚,以宝镜作媒证和聘礼,约定第二年完婚。但就在他们准备举行婚礼时,战争发生了。米拉尕黑跨马出征,抵抗入侵的敌人,当米拉尕黑远征时,财主恶少马成龙请来魔鬼给海迪亚喝下迷魂汤。战后米拉尕黑赶回戈斧山,而海迪亚已失去记忆。米拉尕黑得到智者和风雪宝驹的帮助,在马成龙娶亲时救出海迪亚,并且用他们彼此相爱的往事和月光宝镜唤起海迪亚的记忆,……[详细]
河州贤孝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是流传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因表演内容多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河州贤孝的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人(过去主要是盲人)手持三弦,自弹说唱。其节目数量颇多,多为艺人们据书编就,世代流传。为了便于区别,艺人们把表现国家兴亡、忠臣良将的节目叫“国书”,《伍子胥过江》、《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包公案》等即属此类;反映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男女情爱的节目叫“家书”;此外还有《王祥卧冰》、《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以“二十四孝”故事为内容的节目和《白猿盗桃》、《花厅相会》、《小丁丁》等节目。河州贤孝历史悠久,形式古朴。但由于目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详细]
松鸣岩花儿会
  松鸣岩位于临夏州和政县城南23公里的吊滩乡小峡风景区之中,景区由西方顶、南无台、玉皇峰、鸡冠山四峰组成,是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也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松鸣岩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甘肃省和政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举行。据《和政县志》记载,松鸣岩每年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开龙华大会,朝拜者累千巨万,香火甚盛。根据史料研究,花儿在和政县出现应该在明代前期,距今至少已有数百年历史了。松鸣岩花儿会有持续的历史传承性和博大的开放包容性,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和场合。松鸣岩花儿会上,歌手们除了演唱各种河州令外,还有《牡丹令》,演唱地点或在山坡,或在草坪,或在山口,或在林中,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伴奏乐器有0、四弦子、吱呐、二胡。……[详细]
莲花山花儿会
  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西南部,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地)六县78个会场。此类民歌早在三百年前即已兴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花儿传唱遭到封禁,改革开放以后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莲花山花儿会形式独特、规模宏大、程序完整,分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等过程,从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主会场会期达6天,历经唐坊滩、上山、下山、足古川、王家沟门、紫松山等处,参加民众达十万人次以上。莲花山花儿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代表性歌手主要有景满堂、丁如兰、张生彩、朱淑秀、米兆仁、汪莲莲等。莲花山花儿以创作的即兴性、韵律的固定性、语言的乡土性为其最大特点,俗称“野花”。代表性曲令有《莲花山令》等。因具有独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体性、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被国内外学者誉……[详细]
  生铁冶铸技艺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镇古城王氏家族祖传技艺。据王氏家谱记载,永靖太极镇古城王氏,原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白土坡王家大村人,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大将邓愈、冯胜等追击北溃元军,由于军备需要,王家先祖王宣、王训等奉差调,从山西调兰修建黄河浮桥镇远桥。桥建成后,王家垄断了在甘肃的铸造行业专利。王宣、王训二人后迁至太极镇古城,历传600余年。王氏铁器是以黄河沙为制模原料,以铸铁、铜、铝等材料为铸造原料,通过设计、制模、合模、化铁、浇铸、抛光打磨、彩绘七大工艺流程,采用一物一模的方式铸造生活用具、农具、法器、人物造像等产品的传统手工铸造技艺。代表性产品是古典法器,其风格古朴,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既是传统手工翻砂工艺的活标本,又是民俗学、宗教学、美术等学科难得的文化载体。……[详细]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毡在古代称为“”或“”,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用棍棒碾轧制毡的工艺。周代史籍记载:毡,毛也,揉毛或毡。北魏(386—534)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称:“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可见当时毡的制造已较为常见。进入唐代,毡的使用更加普遍,原州(今宁夏固县)、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宁州(今甘肃宁县)、丰州(今内蒙五原县)的鞍毡均闻名西北。据《新唐书》记载,吐蕃国(位于今青藏高原)也以红毡、霞毡著称,并进贡长安。目前毡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四川、甘肃、青海、内蒙、宁夏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用途可分为多个品种,其中包括炕毡、坐垫毡、祈祷毡、……[详细]
  河州平弦古称平调、述调,1949年以后也称“临夏平弦”,其主要演奏乐器为三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曲艺曲种。主要流传于甘肃省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等地,是婚宴寿诞、佳节假日及公园、茶园常见的演唱曲种。和河州贤孝相比,平弦为“绸缎”、“细活”,其流行于各自的圈内。河州平弦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与河州贤孝相比,贤孝调少,唱词通俗,倍受大众喜爱;平弦调多,词句优雅,流传范围较狭。河州平弦唱词多由七字和十字句组成,内容多以演唱历史故事或汉族民间传说为主。平弦曲调一般是牌子曲结构,曲调按前岔一述腔一杂调一述腔一后岔连缀。平弦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竹笛、碰铃、四页瓦等。平弦曲词来源相当繁杂,上可推到唐五代变文、金元两代诸宫调,下至明清宝卷……[详细]
  拉扎”节在甘肃省莲花山地域的方言中简称“拉扎”,也叫节令,“拉扎节”流行于康乐、临洮、渭源等地的部分乡镇村寨,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又一个隆重的节日。“拉扎”实际上是藏传节日,在藏语里就是“山神”的意思。是祭祀山神、祈求风调雨顺、避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节日。这一天各村各庄的人们要宰杀牛羊、摆上新面盘馍等供品来祭祀山神,也叫“攒拉扎”。其主要活动就是“跳神”,感谢山神一年来对其“管辖”范围内五谷和生灵的保护。由于气候的不同,庄稼收获的前后时间不同,各县各庄各村的“拉扎节”时间也不一样。从农历的八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初一送寒衣才告结束。尤其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最为繁盛。吃“拉扎”时还有两个讲究,一是端上来的肉菜不论多少、不论多么可口好吃,都不能分光吃尽,要有剩余,以象征吉庆有余;二……[详细]
  筵席曲又名“哈来目”,是阿拉伯语,意闹洞房,回族和东乡族青年在结婚的当天晚上都要闹洞房,贺“哈来目”。贺词即兴由一人领唱,众声随和。有显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亦有浓厚的封建传统气息。例:恭喜恭喜大恭喜,一家有喜大家的喜。养下儿子满路红,养下女子一门亲。高山上跑马路不平,平川里跑马雾沉沉。新女婿骑马身挂红,新媳妇后头坐车中。恭喜恭喜大恭喜,大门上安着下马席。油食奶茶摆桌上,快请新亲来歇气。红对子贴在大门上,鸣炮三声迎新娘。进了房门灯笼红,桌子上摆的自鸣钟。…………………………………………………………恭喜恭喜大恭喜,“哈来目”贺声不容易。“哈来目”不是空贺的,要吃油香酥馓哩。肉菜粉条还不算,还要想吃“试刀面”。吃饱闹足起了身,多谢大家的好应承。……[详细]

全部临夏州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