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地处巴山腹地,早年交通极为不便。货运全靠肩挑背驮,就连食盐都得到四川大宁河去背,一般卖上一块大洋一斤,与一斗包谷等价。至于瓷碗之类的用品,需要经汉水几经转辗,价钱很贵,平民百姓极少使用。窑碗相对瓷碗来说,便宜得多。所以,早年民间大多使用的是用粘土烧制的窑碗。人们吃饭、喝酒、上笼蒸菜习惯用小窑碗,装菜用窑品碗或瓦钵钵。那年月,市场上很少有瓶装酒,卖的酒、喝的酒多是农家或小作坊用木缸似的小甑子、土……[详细] |
岚河渔鼓起源于巴山岚河流域,距今千余年历史,濒临失传。据相关资料记载,岚河渔鼓是古巴人祭祀岚河水龙王,祈求鱼米满仓、风调雨顺的原始宗教舞蹈形式,后经代代相传,成为巴人重大节日的喜庆舞蹈。巴山深处居住的巴人,自古民风彪悍,崇军习武。由于物资贫乏,巴人就地取材,舞蹈用鼓由圆形传统鼓演变成为竹筒鼓。也有一种说法,这是巴人在用竹矛习武过程中,自娱自乐想出的一个变通之策。岚河渔鼓舞者,身披蓑衣、手持筒鼓、头……[详细] |
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一中民歌艺术活动。一般在新春佳节的夜晚举行。紫阳民歌社火也叫玩灯,它是舞狮子、彩莲船、龙舞、踩高跷、地蹦子等各种杂耍艺术形式总称。分为出灯、玩灯、卧灯和化灯几个阶段。出灯仪式其实是全部节目的预演;玩灯时,按照一定的节目顺序依次表演,唱词多以吉祥语编成的顺口溜;每个玩上玩到最后一家时,便卧灯,第二天晚又从这家开始接着表演;化灯是玩灯活动结束时,把用作表演的灯具集中火化,宣告本年社……[详细] |
庙会,也叫庙市,是紫阳集市之一,因会址设在寺庙或附近而称为庙会。它融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于一体,是群众文化娱乐和寄托美好愿望的重要活动。紫阳自古多寺庙,仅旧县城就有寺庙数十座。“文革”以前,庙会盛行,名目繁多,诸如观音、老君、祖师、药王、关帝、土地、城隍、财神等庙会,最引人注目。后来,由于“破四旧”庙宇大多被毁,庙会活动随之锐减。现在保存下来庙会主要有:擂鼓台庙会:名为真武祖师会,由擂鼓台森林公园管……[详细] |
旧时婚嫁,要“六礼告成”,讲门当户对,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为“纳采”:男女16岁开始提亲,俗称“掏内火”,介绍双方家庭状况,特忌有“门户”(狐臭病)者。二为“问名”:经双方家长同意后,由男方请“红爷”正式说亲,选黄道吉日取“红八字”(指女的年月日时生辰,以红纸字写),然后请“算命先生”合婚。三为“纳吉”:算命合婚后,再请“红爷”商量日期,正式取“红八字”订亲,男方备礼金,女方答以衣帽、针线……[详细] |
汉滨民间丧葬可谓富者铺张贫者俭,规模大小不定,视家境而为之。寿料,一柏、二杉、三楸、四杂木,寿料结构的用料粗细分“四块瓦”、“十二头”等。给棺材上添谓“收厢”,亲友祝贺,喜其成而视其不用。寿衣讲究上七下四,穿单不穿双。老人断气后则烧“倒头纸”,即用黄表贴门神,给亡者理发、穿寿衣、量对草垫、“脸纸”覆面、扎“打狗饼”,旁放熟面条一碗,用筷子挑起,谓之“过桥面”。后人需向亲友、邻里一一叩首报丧。入殓后……[详细] |
龙舟竞渡是一种汉族民俗活动,它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与比赛办法。一般在端午节举办。龙舟习俗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内容介绍1、集资。集资者由当地的“龙头儿”组织者或族长担任。如镇江寺的龙,就由镇江寺主事负责集资,走到谁家就喊:“镇江寺出龙舟啦,一家收10块。”各户也自觉交纳,拿不出钱的就交物。临赛的时候,划手……[详细] |
汉阴人说话,除了爱用形容词外,像四川人一样,喜欢展“言子”。“言子”又叫“俏皮话”,语言学上称“歇后语”,是汉阴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开玩笑逗趣时,常常爱用“言子”来表达幽默的情趣。一句好的“言子”,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写起来顺手,是一种十分巧妙地修辞方式。汉阴“言子”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寓意深刻,通俗易懂,群众喜爱。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运用“言子”,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详细] |
汉阴素有“安康白菜心”之称。生长繁衍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在劳动之余或节日庆典之时,最喜爱看在汉阴民言、民歌、民舞、民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地方文艺,这就是汉阴花鼓。花鼓,又名小调,锣鼓伴唱锣鼓伴唱即兴杂唱,有歌有舞,顾名思义称花鼓。唱花鼓是汉阴民间中最常见、流传最广,普及面最高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局限,能即兴创作演唱。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等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只要敲起锣鼓,便……[详细] |
在汉阴,也有“二人转”,俗称地蹦子。它虽然流传广泛,安康、商洛各地均有,但以汉阴尤其王家河较为著名与活跃。地蹦子多于春节和正月十五“玩灯”时演出,常与龙灯、狮子、彩莲船等组成玩灯队走村串乡,向群众拜年问好。此外,村中有人家娶亲、盖房、祝寿或给婴儿做满月时,也常请几班地蹦子表演助兴,以增添喜庆气氛。地蹦子形式活泼,短小精悍,多由一丑一旦对歌对舞。演出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只要在地上铺张草席即可演出。有时……[详细] |
汉阴八岔戏,又称“七岔戏”、“花鼓戏”、“小调戏”等。它是本地民间艺术与外省流入的民间艺术融合、衍化、丰富发展起来的地方民间小戏。八岔除流行于汉阴外,还流行干安康市的汉滨、旬阳、白河等县区。起始由“打围鼓”清唱,玩“彩莲船”,踩“高跷”,扮妆唱“花鼓调”等单一内容单一形式,逐渐蜕变出一旦一丑歌舞对唱。进而用一两首民歌小调连缀演唱一出简单的小故事。随着剧目的增多,曲调使用也进而变化,因为经常只用六、……[详细] |
1、不钻刺架,不遭刺挂。2、闲事少管,免得伤脸。3、说媒担保,自寻烦恼。4、积德行善,双目不见。5、劈柴劈小头,问路问老头。6、出门弯个腰,进门有柴烧。7、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8、君子报仇,十年不晚。9、嘴巴两张皮,说话不费力。10、嘴皮生得薄,一天总爱说。11、碗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12、挂羊头,卖狗肉。13、吃谁的饭,砸谁的锅。14、核桃性,砸着吃。15、狗子烤火,不沾人气。16、叫化子……[详细] |
陕南山区的山民们,不论谁家宰杀了肥猪或是猎获了较大的野物,便要请邻居相好来吃剖膛。这吃剖膛以肉为主,并无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几升黄豆,做起大碗豆腐,洗净成筐洋芋,或焖或煮,弄一大锅,用几只大盆盛起,放在院落、碾盘或树疙瘩上,由客人或蹲或站围着去吃,那肉片切成如木梳大小足一指头厚,那酒是成桶的自酿的包谷烧。只见那男男女女吃肉如吃豆腐:喝酒如喝凉水,吃得嘴角流油,喝得满脸通红。平川人初进深山,见这大……[详细] |
祝酒词是在寿诞、婚娶、乔迁和其它喜庆活动,或者丧事中向人敬酒劝酒的歌词,解放前非常盛行。宁陕山高林深,山区人民劳动强度大,水土硬(水中含矿物质多),则形成了饮酒盛行的习俗。据副食公司统计:1982年销售的酒量393863公斤,1987年销售的酒量404600公斤,平均每人一年喝酒5.62公斤(各地和私人酿酒还未计算在内),这是祝酒词能够长期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祝酒词是招待客人的“支客师”即兴编导的……[详细] |
酒令是在饮酒中, 输赢的一种游戏。酒令的种类很多。1.联句酒令每人联一句诗,联不上者罚酒。2.划拳在本县流行以下几种:《布包石头》:中指食指同时张开伸出代表…剪刀”,拳头代表…石头”,巴掌代表“布”。即剪刀剪(胜)布,布包(胜)石头,石头砸(胜)剪刀。《明七暗过》:数人饮酒,按次序数数。逢“七”就照常念数,到了“七”的倍数,如“十四”、“二十一………”,就不念数,让其“暗过”,若记不好,念了“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