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北山一带,有一种习俗,婚嫁迎娶,新亲上门,兴玩- 脸。在这地方,不管谁家姑娘的对象,从上门定亲、迎亲,以至到婚后回门,新女婿都要被同辈好友和岳丈家嫂嫂、姐妹抹几回大红脸。每当新女婿来到岳丈家后,新娘屋里的姐妹嫂嫂,招待热情,谈笑风生。她们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暗中借着给新女婿端饭递水之机相互使个眼色,便蜂拥而上,提早已准备停当的桃红水,抹在新女婿的脸、脖、耳、手之上。倘若新女婿早有发现,便抱头……[详细] |
洛南县,农民移居新房时,有一习俗“燎锅底”。首先是搬迁的日子,一般都定在农历三、六、九早上太阳刚泛红时,因为人们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其次是搬家时,什么东西都可以先搬去,惟有铁锅必须最后才搬。搬铁锅时还要烙个大锅盔馍。这馍要在原来的旧锅台上先烙一面,然后盖严用红头绳绕锅一圈,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搬进新家灶台上,翻个过继续烙熟。随之炒菜做饭。这时前来祝贺的乡亲们,一面啃着焦黄焦黄的锅盔馍,一面……[详细] |
洛南县换氽子系风俗与男婚女嫁相关,主要是表达双方意思的一种形式。具体是这样:男女双方经介绍相识,女方经毛看、细看认为对方就是自己意中人,男方也没有意见。于是,男方经过一番打扮,在红娘的陪同下,提一氽子酒,或提一瓶酒,酒的价钱不在乎,用红头绳系紧氽子脖子,来到女方家。吃过饭要走前,女方家主事人,便倒干氽子里的酒,给里面灌上净水,把准备好的香艾和葱迁入氽子里,解去原来系的红头绳,用自家的红头绳再系住氽……[详细] |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各色内衣流行,但在洛南乡村,仍有许多人喜欢穿裹肚(即肚兜),特别是驾鹿、寺耳、巡检、麻坪、洛源、三要等地更为普遍。当地群众认为,裹肚是长命百岁守护生命的吉祥衣服。洛南人穿裹肚历史悠久。民间沿用的裹肚,是人们防寒裹腹的衣物,椭圆形,用红布、花布制作,大小刚护住人的肚腹,上有一根套带,下有两根绳头,穿时先将套带套在脖颈上,下面用两条细绳在后腰束紧即可。这种既不像背心也不像坎肩……[详细] |
“十月里,十月一。孟姜女,送寒衣。走一里来哭一里,哭倒长城八百里。”这是流传于洛南各地的有关寒衣节的民谣。洛南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农历的十月初一,是流传了数千年的寒衣节。此日,为民间一年中节日里最后一个鬼节。传说这天是阎王爷给鬼魂放假的日子。此时正值立冬前后,天气渐冷,阎王爷好心给死人放假,也让活人给死人送寒衣。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在洛南各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秦始皇时,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详细] |
四月八老君庙会道教文化区沿途庙宇历史悠久,山顶老君庙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初一、十五朝拜老君庙香客成群结队,四月八老君庙会人山人海。1、在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原上徒步登山近三公里,对我们的体力是个考验2、老君洞的香火很旺,一群信男善女在那里祈福,频频敲打着石鼓,发出阵阵轰鸣,传递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可以去那边烧香。3、商洛老君山冬天的时候雪景很漂亮,不过注意下安全,有时山比较高,雪下……[详细] |
山阳人分为北部和南部,北部多为“大槐树”移民后裔,习称“本地人”,南部多为江淮流民后裔,习称“下湖人”。本地人操秦音,却没有关中诸生硬,下湖人操楚语,却比江南话易懂,秦楚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繁荣的民风民俗,主要表现为饮食习俗、居住习俗、婚姻习俗,喜庆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等。饮食习俗:山阳人习惯一日三餐,但也有一日两餐的。岭南农民“早晚两顿不见天,午饭排在正中间”,岭北农民“先做活,后吃饭”……[详细] |
洛南人为历史悠久,道教传统文化在各镇各村积淀浓厚,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和节日传说。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亦是人们常说的“元宵节”,其传说和遗迹全县各地到处都有。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据《岁时杂记》的记载,上元的由来是缘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经义《云笈七签》中云:“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后成人伦,长养万物。”上元节与道教崇奉的神灵有关。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详细] |
《谷雨公祭仓颉典礼》项目2008年3月被商洛市命名为市级非遗名录;2009年6月15日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2009年8月已向国家级申报。申报单位:洛南县文化馆。“谷雨公祭仓颉典礼”这一民俗文化形式流传于秦岭山中洛河源头的洛南县境内。洛河,不仅为“洛南花石浪猿人”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而且为中华文明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源头。早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黄帝史官仓颉在洛河旁受“元扈凤图”、“……[详细] |
洛南担芯子属陕西民间传统社火艺术形式之一。其主要流传于秦岭山区的洛南县景村、古城、永丰、保安、麻坪、石门等乡镇。据调查西北五省(区)均未发现,堪称传统民间社火艺术一绝。洛南担芯子主要是山村庄户人家,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元霄佳节、喜庆新春之时,走村串户助兴取乐表演。其表演内容以《牛郎赶织女》为主,其音乐伴奏多为唢呐曲牌《雁落沙滩》、《张良归山》。表演时由一名壮年扮成牛郎角色,肩挑七尺扁担,担上站立金哥……[详细] |
位于秦岭山中的商州,四周群山环抱丹水绕城,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适情适性。商州人热情好客,美食文化独具特色。笑话说:商洛的车牌第一个字母是H,翻译成中文解说就是“爱吃”。商州的“吃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不管是山村、城市,过事,自然离不开“吃”。所谓“过事”,就是老百姓讲的红白喜事、庆典、开张、大寿生日、盖房上梁等等,一切都离不开吃。要吃就离不开酒,酒是山里人自己酿造的纯包谷酒。商洛人就图个豪爽,过事,一……[详细] |
镇安人都会腌腊肉,镇安人都会酿造包谷酒。在镇安民间去访问,你如果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首先弯腰揭开酒缸上的大石板,量一量里面酒的深度,其次,抬头向上,数一数屋檩上挂的腊肉块子有多少,就心中有数了。镇安水土好,水乃生命之源,水的软硬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软水煮饭,食不耐饥,硬水煮饭,吃了不容易消化,所以,一个胃口娇气的人猛然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不服水土换肚子,然而到镇安出差的人,从来没有发生过……[详细] |
结婚成家在大多数人眼里,无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人们把它看的非常重要,一对男女从相识到结婚,演绎出许多繁琐的程序,沿袭已久,便约定成俗了。地处秦楚交界的镇安县,是一个多由外地移民迁栖而聚的居民区,特别是清末明初,从湖广、江浙、山西等地移民在镇安定居后,来自不同习俗的影响,使一个较为偏避的地方变得既有秦楚互通的粗犷、又有南北交融的风韵,冠以礼仪的通婚习俗很有讲究,就是经过文u洗礼的今天,……[详细] |
沉香传说是流传在陕西省洛南县境内的民间故事,市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沉香传说主要以江南才子刘彦昌,与华山三圣母缔结姻缘后皇榜高中,被皇上派往洛州知县后,发生的一系列天上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主要有民间故事《刘峪遇蟒》《宝莲灯保平安》《仙桥送子》《书堂山学艺》《劈山救母》《保安的故事》《牛皮洞的故事》等组成。这个故事从唐代流传至今,《劈山救母》《二堂舍子》以及洛南静板书《三圣母》说唱艺术等剧……[详细] |
镇安渔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说唱艺术,属于道情的一个分支,广泛流传于陕西省镇安县,是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传统艺术和特色剧种得以完好保存。明清年间,渔鼓由湖广移民传于陕西镇安,与当地的花鼓小调、道情戏等民间音乐想融合,逐渐形成了“镇安渔鼓”这一独特的汉族曲艺曲种,渔鼓也是镇安当地流行最早的民间乐器之一。当地许多民间艺人背着渔鼓走家串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