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民俗文化

榆林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陕西省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省政府批准公布将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申报的“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项目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横山羊肉甲天下。横山地椒羊肉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北横山羊肉(香草情牌、香草园牌、双城乡牌)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横山羊肉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它具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详细]
  横山县境内流传的陕北说书,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从事说书的人多是盲人,六十年代初有百余人,遍及全县。建国前,盲艺人走门串户,为群众说平安书、祈福增寿。建国后,说书成了一种娱乐享受。横山说书形式简单,活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听众人数的限制,穷乡僻壤都可到,家庭院落,田间地头也可说。陕北说书原来只是一人表演,在右小腿绑三层竹板,左膝上绑一扇小铜钹,右手背戴一串蚂蚱子,配合……[详细]
  秧歌,俗称“社火”,在横山流行甚广,是人人熟悉、老少皆爱的一种世代相传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每逢新年、春节、元宵、国庆等盛大节日,工人、农民、学生、干部都以秧歌表演助兴,特别是春节、元宵、秧歌则遍及城乡。秧歌是多种文艺节目的综合表演形式。它白天沿门子,晚上踏大场、唱贺调,同时常常把腰鼓、龙灯、狮子、竹马、高跷、霸王鞭、扇子舞等节目穿插在秧歌队中表演,称为大秧歌。秧歌的动律特征是“扭”、“摆”、“走”,……[详细]
  横山县刺绣是历代民间劳动妇女们的艺术,在民间美术中属于最基本、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理清陕西省横山县民间妇女刺绣的历史,或横山县妇女在某个历史阶段或事件中的刺绣状况及作用等,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对横山民间刺绣艺术的研究,必须先更好地理解陕北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陕北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要运用图像学、形式分析、调研采访等方法,力求对陕西横山民间刺绣艺术有较全面的认识。一、横山……[详细]
  陕北盛产枣儿,那枣儿又大又红,像一颗颗玛瑙似的,令人垂涎欲滴。陕北有这么多红枣,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红枣密不可分。中秋节前后,枣儿红了,一颗颗红枣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河湾沟岔,到处红彤彤的。农家怀着喜悦的心情,用竹竿或木棍把枣儿敲打下来,于是满地红艳艳的,来人不拒,任你品尝。新鲜的枣儿脆格生生、甜格滋滋,令你胃口大开。农家把枣儿捡拾回家中,馈赠亲友,正像陕北民歌中唱的那样: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那亲人尝……[详细]
  在陕北大地上,有一种特殊的民俗:敬拜土地。这种民俗可以列在各种民俗的前列。可以说,每一位上了年纪的陕北人从内心到行动年年都坚守着这样的民俗,这种民俗既是陕北农耕文化内核的重要元素,又是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应有组成部分。可惜的是,这样的民俗不仅在民间面临消解的危局,而且在文化人中间也面临头脑不知、思维浑浊甚至认识漠视的困局。敬拜土地民俗的深厚土壤:对于世世代代依托土地谋生的陕北人而言,无论从内心,还是从……[详细]
  在鱼河众多的寺庙中,位于古堡北城永昶门东侧城隍庙绝对值得大书特书。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创建之日算起,它已经有了500余年的历史,当地“城隍救康熙,获封府城隍”的传说,更是为鱼河堡城隍庙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正月十三这天,适逢鱼河堡城隍庙庙会。作为延绥三十六堡中的一座普通军堡,鱼河堡城中的城隍却位居府城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登基称……[详细]
  坐席“偷红筷子”现在不值一提的竹筷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可说是家里的奢侈品之一,家里有一把竹筷子,着实让人羡慕。高粱秸秸当筷子十分普遍,吃完扔掉,下一顿再扳一双。爱好的庄稼人,用红柳修一双筷子,就是高档餐具了。“有炒面,没筷子”的俗语,就是筷子短缺的真实写照,一家人竟连沾起一碗黄炒面的竹筷子都没有。就连红白事,全村都借不够筷子,用秸秸筷子并不罕见。面饭用的是一般筷子,甚至是秸秸筷子,经济条件好的……[详细]
  八月十五“偷瓜果”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中秋节。八月十五炉雪花、吃瓜果。晚上,秋高气爽,一轮明月照如白昼,在院子中央,摆上条桌,雪花和各色果品装盘摆放,献月赏月。男主人焚香叩头后,全家人在院子里吃雪花、水果,品茶赏月,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孩子们吃饱喝足之后,满院子追逐嬉戏。三炷香过后,人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收拾几案,回家睡觉。可惜,家父去世早,食不果腹,哪里还顾得了玉兔,村里几……[详细]
  转九曲“偷灯儿”九曲也称灯场,转九曲称转灯儿。转灯儿可以转换运气、消灾祛病,早生贵子。所以感觉运气不顺、病魔缠身的、新婚夫妻和久婚不育的都要转灯儿。而求子女的转完端一盏灯儿回家,预示将儿女带回家。端个头灯儿则更保险,等于菩萨将今年的第一个“准生证”发给你。端灯儿也叫“偷灯”。转灯儿讲究转圆,一是指转灯儿的人前面的已经转完出了彩门,后面的还在进门,沿续不断,灯场内没有空隙。站在高处观灯,锣鼓家什通天……[详细]
  在陕北好多地方,男女结婚时,那对儿新枕头里面装的都是麦秸。其实,平常装枕头大都是用的荞麦皮,也有用蚕屎的,据说,蚕屎有打凉败火的药用价值,就是荞麦皮也是凉性的,并且柔软舒适,可结婚时为啥偏要装些麦秸杆杆,巴巴拉拉的,扎人拨刺的?据说,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感到扎人难受,让你睡不好觉。传说,春秋时期,吴国把越国打败以后,越王勾践也被抓起来了,后来买通吴国的宰相伯喜否以后,才放他回了越国。对于这-之辱,别……[详细]
  抬龙王,又叫抬龙王爷,它是庄稼人所有求雨活动中,最悲壮、最声势浩大的一种。龙王爷是庄稼人一生最崇敬最惹不起的神灵,龙王庙也几乎村村有。虽然村村都有龙王庙,可这许多个龙王爷中间,就有个灵验和不灵验的问题了。困此,抬龙王爷前,一般都会选附近村子里最灵验的那一位,不一定就抬自己村中的这一位。这样,就有个请龙王爷的问题了。请龙王爷,也不真是把龙王庙中的龙王爷(塑像)请到自己村中来,而只是请来龙王爷面前的木……[详细]
  在绥德,卧室的窗台上或炕头上约10-20厘米的小石狮子,农家称之为“拴娃狮”,在绥德称为炕头石狮娃。在乡下,人们在家宅卧室炕头上放置一只石狮娃,有什么作用呢?当地人认为这炕头石狮娃,用场大着哩!妇女怀孕后,在炕头上放置一只石狮娃,并在石狮娃身上扎系上一根红绳。这样做既可把孕妇怀的胎儿的灵魂拴住,又能保佑母子平安。因为石狮在,屋子里就会充满阳刚之气,母子就不会受到阴气、邪气的侵扰。这种习俗带有很浓的……[详细]
  定仙焉镇位于陕西省绥德县东南部50公里处定仙岭道西部焉口,北接吴堡县,南连清涧县,东面濒临黄河,是绥德县最偏远的一个大镇,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慕其仙境歇息而得名。娘娘庙位于定仙焉镇何家碱东头土台上,娘娘庙原在腰崖峁,明代成化年间迁建于此。传说有年3月18日,一只千年老狐狸跑入腰崖峁娘娘庙,把娘娘庙的神牌衔到定仙焉何家碱东头土台上,人们发现神牌不在神台,就到处去找,在何家碱见到神牌端端正正地立在土台上……[详细]
  响水豆腐相传于清朝早期,盛行于清朝末年,因年代久远,首创者已无法考证。这种豆制品的制作工序十分的繁琐,早期属于纯手工制作。横山响水豆腐来源响水镇位于横山县北部无定河南岸,东一里无定河上有一天生桥,桥下有一泉眼,取名豆井。相传王母娘娘过天生桥时内急,左看右看没有可去之处,于是匆匆在桥下一隐蔽处小便。王母娘娘走后,有人发现此处有一股泉水往外冒,清洌甘甜,泉井形状似红豆,故取名豆井。后来人们发现喝了豆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