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德宏州民俗文化

德宏州民俗文化介绍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清平乡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会举办目瑙纵歌。平常时间,每当有节日或庆典,各村都会适时跳起目瑙纵歌。“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为了发展经济,发扬景颇文化,方便游客参与,当地政府有时也将时间略做调整。目瑙纵歌当……[详细]
  景颇族织锦是清平乡传统景颇族妇女的必学手艺。景颇族织锦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内容及色彩别具一格,花纹图案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苑中一朵瑰丽的“斑色”花,在景颇族人民中世代传承,是景颇族妇女朝夕接触的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手工艺品。……[详细]
  在清平,象脚鼓不仅是傣族的传统乐器,景颇族也与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清平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的象征。景颇族在婚葬嫁娶、进新房时都有相对应的象脚鼓表演形式,不同的步伐代表了不同的祈祷内容,是集娱乐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表演形式,景颇族称其为“赠歌”。在清平乡清平村委会芒帮小组有一位傣族象脚鼓制作手艺人滇小岩,他制作的象脚鼓鼓声雄浑,回声较好,得到业界一致的认可,滇小岩现已被云南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象脚……[详细]
  傣族的泼水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远古时,有个天神捧麻点达拉乍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残害人间百姓,为所欲为,但人们都没有办法来战胜他。他的7个美丽善良的女儿看到父亲胡作非为,就决定大义灭亲,为百姓除害造福。她们想尽办法,终于探听到父亲的生死秘决:刀砍、火烧、箭射什么都不怕,只怕用自己的头发勒脖子。一天,在父亲熟睡时,7位姑娘悄悄拔下父亲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心弦弓)对准父亲的脖子,只见父亲的脖子突然……[详细]
  德宏泼水节是世居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盛大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清明节后第七至第十天。泼水节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在傣族稻作文明基础上融汇11至13世纪南传的上座部佛教而逐渐形成的,是南传佛教宗教仪式与德宏傣族传统礼仪相结合的产物,呈现着傣族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泼水节的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活动包括民众采花、信众赕佛、祭祀龙亭、浴佛……[详细]
  湾中香蕉梁河县湾中村远离城市、人口较少,空气清新、无污染源,加上特殊地形形成的避风、无寒害的小立地环境,为生产无公害香蕉和有机香蕉以及进行“周年种植”都创造了优良、安全的环境条件,是云南其他产蕉区所无法相比的。梁河湾中香蕉其肉质软糯,香甜可口。传说,阿昌族古人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了智慧,因而被誉为“智慧之果”。目前,湾中村共有约500亩香蕉,在德宏州内销售火爆。……[详细]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共有36321户,15.85万人,居住着汉、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等民族。葫芦丝,傣语称“毕朗道”,直译为葫芦箫,属吹管舌簧乐器,历史悠久,在梁河县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中都有传承,在芒东、勐养的傣族聚居地区流传较广。芒东镇的章毕村,在傣语中意为“擅长制作和吹奏葫芦丝的村子”。民间有很多关于葫芦丝来历的传说故事,如德昂族的《昆撒乐和欧比木》、傣族的《桑亮与少玉》等,表明……[详细]
  三台山乡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西南侧,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辖4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海拔1136.75米。1437户,6315人。人均耕地面积5.4亩,人均收入749元(2003年)。德昂族是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历史悠久。三台山乡传统文化积存丰厚。德昂族的传统民居为竹楼(干栏)形式,形制与傣族和景颇族的竹楼不同,顶头很高,形似“诸葛亮的帽子”。传说诸葛亮平定南中时,曾将帽子赠给一位德……[详细]
  大等喊村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姐相乡贺赛行政村境内,是全市最大的傣族村寨。全村225户,988人,傣族人口占全寨总人口的95%以上。人均耕地面积2.05亩,人均收入1999元(2003年)。大等喊村建立年代约在明末清初,具有典型的亚热带自然风光,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瑞丽著名的歌舞之乡。竹篾墙干栏式民居精巧、明亮,村中的大等喊佛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富有地方特色,该村……[详细]
  新寨村、贺姐村所在的腊撒村委会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坝子,背靠山坡,前临陇川县至盈江县的公路,交通便利。户撒河从坝子间穿流而过,海拔1430米。生态环境好,村寨周围森林植被保护较好,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森林覆盖率54%。村子附近有曼旦水库、户撒河和天然草场,风景优美。建村时间可追溯到明代,系阿昌族自古以来的聚居地,是著名的“户撒 ”的产地。全村共计71户,361人,均为阿昌族。人……[详细]
  浇花节,德昂语称为“散根”,是德昂族最有标志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广泛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州潞西市、盈江县、瑞丽市、陇川县和梁河县,其中以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保存最为完整。从德昂族民间传说可知,浇花节的渊源与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德昂族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浇花节内容丰富,节日活动按照浇佛、供品品尝比赛、祭拜天地和念经祈求风调雨顺、打水给老人洗手、对歌和传烟、浇水、歌舞表演以及送花篮……[详细]
  芒市傣族传统制陶技艺潞西傣族土陶制作工艺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轩岗乡芒棒村芒巷寨。制陶工具有转盘“埋板”、木陶拍“扁波”、鹅卵石“麻幸”、木槌、木板、牛皮或竹席等,原料是当地的黑胶泥。一般经过取土、加沙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品种主要有土锅、陶罐、甑子、茶壶等。潞西傣族土陶制作技艺传女不传男,均由妇女制作,土陶一直是当地傣族的收入来源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制陶工艺在该寨……[详细]
  刀舞是从景颇族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由 术演变而成,历史悠久,但其渊源已无从考证。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颇族聚居区。景颇族刀舞,景颇语称“闪欠戈”,是景颇族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是刚劲有力的男性舞蹈,不受时间、地点、舞者人数限制,在节日庆典和庆丰收、婚嫁、进新房等喜庆日子特别盛行,也可用于强身健体。表演形式分“单刀”、“双刀”两种。表演时多采用蹲式、跳跃式及快速灵活移动脚步,……[详细]
  睡药疗法,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之一,云南的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傣医始祖医圣腊西答俄,创立了傣药“雅叫哈顿”,现已载入国家药典。随着傣医药医疗实践广泛深入,形成了傣族医药学理论,核心为“四塔五蕴”理论。“四塔”傣语为“塔都档细”,为:“塔拎”(土)即为人的肌体;“塔喃”(水)指人体的水血(体液);“塔菲”(火)指人体内的火气、热量、能量(阳气);“塔拢”(风)相当于汉族中医正气的范畴。……[详细]
  阿昌族舞蹈“窝罗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湾中、勋可、内盖、横路、关璋、弄别、动来等阿昌族村寨,各地的动作风格大同小异。阿昌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是“窝罗蹬嘎”,“窝罗”是曲调主要的开始唱词,“蹬嘎”意为舞蹈,总称为“窝罗舞”。舞蹈主要摸拟飞禽走兽的动作,如麻雀步、猛虎下山等。跳麻雀步表示希望得到好运,跳时唱的是“巴松昆”;跳猛虎下山步表示扶正压邪,大吉大利,跳时唱的是“窝罗歌”。最早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