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楚雄州民俗文化

楚雄州民俗文化介绍

  彝医药是彝族人民的传统医药,分布于云南楚雄和四川凉山等地。彝医学将天地元气分为清浊二气,蕴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基本物质。人体以清气络胸、腹、五脏,以浊气循肌表、腹、背,上下六气贯通,制衡内外邪毒。这是彝族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认知,成为彝医学的基础理论。水膏药疗法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外治法。彝族地区气候湿热,虫虺蚊蚋为害,瘴疠疫气为毒,疖肿痈疽时有发生。水膏药疗法用井水或冰水、雪水(在冬天或从高山收集后贮……[详细]
  据《云南省志医药志》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年),通海秀山沈育柏创建老拨云堂,生产拨云锭眼药,首开云南制药先河”。老拨云堂以“医以济世,世守其业”价值观世代相传。清朝末年,老拨云堂第八代传人沈元能用拨云锭治好了云南开化总兵夏豹伯久治不愈的眼疾,夏将拨云锭选为贡品受皇室嘉奖。夏欣喜之余赠藏头联予老拨云堂:“拨翳抽丝眼光若电,云开雾散医道通神。”从此,老拨云堂声名远播,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杭……[详细]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楚雄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有的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各……[详细]
  洞经音乐元初随道教传人禄丰,曾各地均设洞经会,是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相互吸收、交融、演变、发展而成的组曲式音乐,集唱、诵、忱、奏于一体,具有古朴、典雅、精深的审美特点。现集中在禄丰县黑井古镇和琅井村传承和展演。……[详细]
  禄丰县仁兴镇大箐村委会,是一个有着1300余人口的纯苗族村委会,是武定、禄丰、富明三县的苗族文化交流中心。大箐芦笙滚锅舞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影响力,是大箐苗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紧随着芦笙的响声,一位英俊的苗族小伙子身着苗族花衣跳上方桌,芦笙的响声迎来了载歌载舞的苗族“咱动”(小伙子)、“啦彩”(小姑娘),他们手拿芦笙,在吹笙领舞者的引领下,时而吹笙倒立,时而旋转滚锅,时而男人肩上托女人,时而多人站在……[详细]
  金山镇羊老鼓舞主要起源于金山镇南冲村委会竹箐口上村、中村,是祖辈口传心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传承下来的歌、舞、乐融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舞蹈,因为它的独具特色而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成为不论是喜事还是丧失都要登场的重头戏。羊老鼓舞主要道具有龙头、腰鼓、鼓筷等,龙头用木根雕制而成,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单看栩栩如生的龙头就是一件极不简单的手工艺品。龙头上插有箐鸡尾和红色飘带,表演起来十分有气势。腰鼓用牛皮和木板制作而……[详细]
  雨露正月灯会的历史渊源南华古有“九府通衢”之称,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云南高原“红土文化”。过去,南华有三大灯班,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沙桥灯班、藏当灯班已不复存在,唯有雨露白族正月灯会依然如期举办。雨露乡正月初八的灯会,是当地白族同胞为奉拜自己的本主(土主)而兴起。有考证认为,雨露村土主诞生于元朝初年,即公元1271年,土主百年之后,当地人为了纪念……[详细]
  龙笙舞。彝族阿车支系舞种,流传于法脿镇的雨龙上者窝、法甸、洛结等地,当地祭龙时跳歌娱乐称为龙笙。此舞则9个舞蹈套路组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历时3天。首日为祭龙,次日为转龙,第三日为安龙。转龙日起舞。届时,由12名中、青年男性扮相,可1人多装,饰掩面互不言语。两名持锣者领舞,舞者随锣声起舞。其舞姿自由多变,各显其艺。动作恢谐多变,气氛热烈欢快,生活气息浓郁。……[详细]
  葫芦笙:又称芦笙舞。是双柏车苏支系的主要舞蹈,它流行于大麦地镇的石宝村、三折面、野牛、蚕豆田和爱尼山乡的麻海笑山等车苏人聚居的地方。芦笙舞在双柏源远流长。过去,芦笙舞只在清明节、祭龙、栽秧时才跳,以求一年到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撒下的高梁籽粒饱满;现在芦笙舞除白事不跳以外,其余时间均可跳。并在跳的同时,还辅以优美动听的素里调。由一人领头,众人合之。双柏的芦笙舞可分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集体舞除吹芦……[详细]
  青棚笙:流行于双柏县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彝族群众,凡讨亲嫁娶,起房盂屋,都要从山上砍回青枝树叶,在场院和院坝搭上青棚,地上撒上青松毛,作为喜庆场所以及宴请宾客和跳歌的场地。因男女均在此青棚内踏歌起舞,且跳的又是-地区倮倮、罗婺、阿车等彝族群众的各舞种套路,人们不便区分和记喊,就统而叫之青棚笙。青棚笙属自娱性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舞时除领舞者手持乐器外,其余舞者手上不拿任何东西,动作变化主要在……[详细]
  跳虎节:流行于法裱镇小麦地冲和-镇木久郎一带。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村里的彝族“罗罗人”都要由一位长者率领,穿着形似虎皮纹的外衣,挨家挨户地去跳、去唱,定时举行接虎、祭虎、跳虎、送虎仪式,人人都要参加,并遵从“跳虎节”俗规,意为送福免灾,镇邪除恶。在这些彝族罗罗人支系的心中,罗罗人共同的祖先是老虎,他们认为,“虎节”就是过年时接虎祖的魂回来和彝族罗罗人一起过年。……[详细]
  象鼻山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在大麦地镇的的河口村委会石宝村举办,村落所在的山形从高处往下看酷似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山。节日时,象鼻山附近的彝家人会自发地相聚在象鼻山,像过节一样,人人穿上崭新的衣装,尽情狂欢,从早到晚吃住在山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节日活动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对唱山歌、跳花鼓舞、四弦弹唱、跳芦笙舞等,人员最多时可达近四、五千人,跳歌场上有羊汤锅等彝家美食,同时出售当……[详细]
  祭龙节:流行于法裱镇法甸村委会一带,舞四时农事,尽兴而休,以祈求“风调雨顺,粮茂物丰”,节日时主要以跳龙笙为主,这是当地彝族罗婺支系在农历二月初二过祭龙节时跳的一种舞蹈。整个活动持续三天,内容有祭龙、请龙、转龙、跳龙四部份组成,这些内容还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模拟龙蹬脚、龙翻身、龙摆尾等古朴、原始的舞蹈动作外,还贯穿了一系列的农事生产过程,以生产工具为道具,把放水、犁田、撒秧、栽种、收割等农事活动融入……[详细]
  岩神抢婚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双柏县安龙堡乡他宜龙村举行。在这个时候,这里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村外的石岩子山上,杀鸡宰羊,纵酒对歌,尽情狂欢,以当地特有的方式祭奠传说中被岩神抢走的彝家少女。随着时代的变迁,“抢婚”二字在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已成为历史,而他宜龙村的岩神抢婚节却越过越热闹,除周围九村十八寨的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参与外,附近易门、峨山等县的群众、客商也纷纷前来参与狂欢,天刚亮明就来到石……[详细]
  开街节:正月初八在安龙堡乡说全街塔棚扎彩,彝民云集街市,笙歌戏舞,岁首第一个街天,以迎新除旧,俗称开街节。开街节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彝族人民从各地赶来,一是进行物资交流,讨个开市大吉,财源茂盛;二是娱乐热闹,会“意中人”。街道上、公路上到处人山人海,四弦铮铮,笛声悠悠,各种歌舞曲调清脆悦耳,歌山舞海,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近年来,在说全跳得最为传神的花鼓舞已成逐渐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角色,所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