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柳州市民俗文化

柳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三江侗族大歌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三江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则可分为鼓楼大歌(“嘎得楼”)、声音大歌(“嘎所”)、童声大歌(“嘎腊温”)、叙事大歌(“嘎锦”和“嘎尽”)、礼俗大歌、戏曲大歌和混声大歌(“嘎世尼所”)等7种。主要歌腔有几百种,代表作品有《嘎高胜》(高山歌)、《能闷高京》(高山井水歌)、《嘎伦练》(蝉歌)、《嘎依哟》(知了歌)等。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一代传一代,世代相传下来。大歌曲式结构独特,每首歌均由“歌头”、“歌身”和“歌尾”三部分组成。大歌的声……[详细]
苗族系列坡会群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各乡镇村屯的节日活动。这期间,每天一个坡会,排列成序,连续不断,是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苗族系列坡会群作为一个独特的节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聚会活动的契机,更让山民们在互相赶坡中实现展现才华、谈情说爱、交友叙旧、传递信息、交流技术、交易商贸等不同的愿望,展现出这个地区以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征、风俗习惯、民族审美情趣,它凝聚了民族的共同情感,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显现出非常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加之农村受城市化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苗族系列坡会群出……[详细]
柳城壮欢节
  柳城县壮族山歌,又称壮欢,与苗族的节、瑶族的舞、侗族的楼并列为“柳州风情四绝”,素有“广西民歌看柳州,柳州民歌听壮欢”之说,并因此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柳城壮欢节。节日这天,柳城县大街小巷,鲜花怒放,灯笼高挂,彩旗招展,作为柳城“壮欢大赛”赛场的白阳广场装扮一新。悠扬的歌声在山水间飘扬,十月的柳城成了歌声的海洋。壮族人称自己的山歌为“欢”,称唱山歌为“做欢”。汉代刘向《说苑》、《越人歌》就有记载。欢,叙事抒怀,以歌代言,抒 感,传情达意。祖辈利用“口传心授”的方式相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6年,柳城山歌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0月13日,柳城县在太平镇举办了“柳城县首届壮欢大赛”,此后每年十月或十一月举办壮欢大赛。柳城的壮欢尤以太平壮欢为佳,音韵优美,特色鲜明,最具……[详细]
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
  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非常美味。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螺蛳汤料,由螺蛳肉、三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等配制而成。螺蛳粉的制作步骤:1.猪骨,大料,沙姜,干枣,枸杞,香菇加水熬汤待用;2.腐竹油炸之后切块待用;3.炸完腐竹的油趁热浇到盛着辣椒粉的碗里制成辣椒油待用;4.干锅(不加油)炒干酸笋后加辣椒油、盐爆炒,加入骨汤、腐竹、螺蛳汤料煮沸;5.清水烧开放入米粉煮好捞出装碗,加入适量油水,淋上骨汤洒上切碎的酸豆角、香菜、小葱,香辣可口的螺蛳粉即完成。柳州螺蛳粉被誉为著名的南方小吃。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组织开展螺蛳……[详细]
融水县苗族民俗
  融水苗族自治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也有相同之处。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多或少都有变化,原因是生活富裕了,节日内容增多,往来礼品、红白事礼品、节日供品数量增多、数额增大,但一个民族内部各居住区域也不尽同,倒是不同民族之间有趋同之势,例如,结婚送礼品除了传统的东西外,各民族都有送衣柜、电器、席梦思、摩托车等。下面就分别叙述主要是苗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居住。苗族依山为寨聚族而居,一般小寨10余户,大寨多达500余户。房房建筑多半是曲回廓的吊脚木楼,吊脚楼结构紧凑,不用铁钉,柱连梁,环环相扣,工艺水平很高,楼的两侧建有偏厦,屋顶盖杉皮或瓦片。楼上设走廊,从走廊开门即到火堂,火堂上挂有火炕、火堂兼厨房,楼下为饲养牲畜,堆放杂物的地方,整栋楼全为杉木结构。饮食。苗……[详细]
融水县苗族婚礼习俗
  在广西融水苗族的婚礼有独特的风俗,一般要经过下述“三步曲”后才算完礼成亲。第一步是“送礼曲”:两人定情时除了互送的礼品(手信)外,在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里送礼银、鸡、肉、酒之类的礼品。送多少,看家庭富裕而定。结婚请酒那天,女方也送来一担(或几担)蛋品、粽子和糍粑,还有两只头上扎有谷穗的0鸡。男方收下后,将粽子和糍粑分送给客人。这是表示女方过门后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第二步是“抢羊曲”:女方的陪嫁品除了棉被、衣服、衣箱外,还有角上扎有红纸的一只大山羊。送亲是时,由四个未婚女青年牵羊,与挑礼品的一道走出村寨。到了寨边的大树下,男方早已派有结亲队伍,接挑女方的礼品担,并由四个未婚的英俊男青年出来阻挡送羊(意思是礼品多了,山羊留下给女方家里吧)。这时:一方要送礼、一方要阻拦,推推拉拉,有时碰得跌……[详细]
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鼓楼又称“罗汉楼”,埋巨木为中心柱,建成塔形“独角楼”,矗于侗寨之中,立地顶天,成为侗家人的精神象征。风雨桥横卧江上,在侗族观念中是沟通阴阳两界的“生命之桥”和护寨纳财的“福桥”,因此不吝雕琢修饰,使其集亭、塔、廊、桥为一体,壮丽辉煌。楼、桥上的各种图案及雕梁画栋寄托了侗族人民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和美学追求,是侗族文化特性的集中体现。侗族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民间工匠……[详细]
柳州苗族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农历风调雨顺、农业收的节日,是苗族地区最为普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水安太乡举行的芦笙节(又称为十三坡会)最为典型。其场面闹非凡,气氛炙热如火,充满着原始而古朴的狂欢情结。届时,随着十三声响亮的鸟枪声划破长空,十三位德高望重的“头”(领头人)举起十三碗糯米水酒,“呀一一呜”的欢呼声在满两三万人的场坪上此起彼伏。场内数千把大小芦笙即刻同时吹,刹那间笙歌响彻云霄、惊天动地,如惊涛骇浪,似排山倒,犹滚滚雷鸣。穿着百褶裙,戴着雪白的、叮当作响的银饰的“达配”(苗家姑娘),围绕着吹芦笙的“达亨”(苗家后生),跳起了欢乐优美的踩堂舞。“达亨”们使劲地吹,“达配”们尽情地跳,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欢呼的、呐喊的,吹的、踩的、看的,如痴如醉。村民往往利用芦笙……[详细]
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
  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地点:柳城县白阳广场,蜜桔观光采摘园时间:11月(每两年一届)柳城生态蜜桔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现已成功举办了3届,成为了柳城旅游节庆的新招牌。柳城人民所从事的劳动被称为“甜蜜的事业”,其中一甜——蔗糖业早已美名远播,而蜜桔现在又为柳城增加了新的甜蜜。柳城人民以蜜桔庆丰收,喜迎八方宾客,蜜桔节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会议推介、大型歌舞、商品展示、竞技比赛、旅游观光等多个板块。蜜桔节上感受生态,感受甜蜜,感受喜悦!……[详细]
鹿寨中渡古镇和家宴习俗
  “和家宴”是中渡古镇一项独特的民间习俗,来源于百家宴。由古时中渡的“吃和饭”演变而来,意为招集本乡或本街巷“和得来”的邻里故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一习俗已传承近千年。随着中渡古镇旅游业的兴起,“和家宴”也用于接待外地游客。……[详细]

全部柳州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