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镇客家山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汉语口传的客家山歌源远流长。“客家”在《辞海》、《辞源》有记载,《辞海·客家》载:“汉末建安至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乱频繁,居民南徙。北宋末又大批南移,定居在粤、湘、赣、闽等省交界地区,本地居民称之为客家。”有史记载的贵港市客家人则“自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徙至粤东上”。至今约有830多年。客家人属汉族,文化底蕴深厚,能歌善舞。相传,自从……[详细] |
贵港市港南区位于贵港市南部,在西江流域郁江南岸,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桂平市交界。东津镇位于贵港市港南区东北部,与广西玉林接壤,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当地居民文体活动丰富,喜民俗文化活动,其中,以舞狮为甚。舞狮又称“舞狮子”、“狮子舞”,于年传入贵港市港南区,以东津镇最为典型,多在做社、婚庆、建房、祝寿、开业等民间红事活动中表演。东津舞狮继承了南派舞狮的主要特点,注重威猛、力量的表现……[详细] |
香江烧鸭是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的地道美食,香江烧鸭在瓦塘香江街的制作、销售、延续已有100多年历史地域秘制,用料讲究,皮脆软酥、肉嫩骨脆、香气袭人,入口即能品尝到甜肉甘香,烟熏香味与肉香味完美糅合,令人回味无穷。目前,廖氏家族以及香江村民在附近乡镇和贵港市城区开办经营的“香江烧鸭店”已达20多家,于2013年8月,香江烧鸭作为贵港市的美食代表载入广西地方志《广西传统名吃志》,香江烧鸭更是誉满八……[详细] |
瓦塘镇香江端午龙舟赛,系瓦塘镇香江旧码头边上端午节期间举办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香江端午龙舟赛是指香江地区举办的端午龙舟赛,由香江村、新江村、上江村三个村共8支参赛联合举办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赛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每年端午节,香江两岸群众都自发举行龙舟赛,众多木船这天从不同的方向汇聚香江,自由角逐。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便有了统一赛制的端午龙舟赛。20世纪60年代后期……[详细] |
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综合性的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花灯的制作技术来源于广东。彩灯的产生,是从人类运用火、发明灯、制造灯具等发展而来的。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燃起了火堆,点燃了火把,这火堆、火把就是原始灯的起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做采光的灯。据史书记载,周朝就有了烛灯。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详细] |
麟驹舞俗称麒麟竹马舞,广泛流传于贵港市港南区的湛江镇双联村一带,是一种娱乐性歌舞,为当地农民元宵佳节最喜闻乐见的一中娱乐活动。代表性的舞蹈有《十二月令》、《麟驹贺岁》等。麟驹舞展现的是一种人兽同乐的和谐场景,其渊源可追溯到远古的百戏。麒麟竹马舞可以认为是贵港龙凤麒麟舞的一个最早的分支。大约盛行于1898年间,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相传麒麟为兽中之王,有驱邪押煞、消灾解难的作用,竹马也是一种吉祥喜……[详细] |
白玉蔗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外观白而略显淡黄色,如白玉般光洁,故名“白玉蔗”。白玉蔗富含磷、铁、钙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糖分适中,嚼之甜而清脆爽口,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润肺、解酒之功效,是果蔗中的珍品,深得两广、海南等地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又销往武汉、上海等地,大受顾客喜爱,年销量增长5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白玉蔗特点:一是种植地域性较挑剔,目前仅有木格镇种植,多年来,外地人……[详细] |
八音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体系,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大部分乡村,是我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据考究,明末清初,八音出现在港南区各个乡镇,以湛江镇双联村竹山屯一带为代表,并逐步走向兴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港南八音。湛江八音是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八音一般由六到八人组成一班(队),主要以八种乐器共同合奏。这八种乐器分别是唢呐,大钹,小钹,木梆子,大锣、小锣等,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二胡、秦琴等乐器。湛……[详细] |
香江龙舟赛已有百年历史。今年端午节,除了龙舟比赛,还有祈福仪式、祭河神、群龙醒狮表演、水上娱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的活动也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央视利用新媒体手机平台现场直播龙舟比赛。香江龙舟赛已然成为贵港一张闪亮名片,当天吸引了近三万人到场观看比赛。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港南区瓦塘镇香江第六届“和为贵”端午龙舟节上,来自本地8支龙舟队在香江江面激扬江涛,一决高下。经过三轮激烈比拼,谭村队问鼎……[详细] |
武林镇龙舟赛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平南县武林镇龙舟赛在西江武林段热情上演,为群众送上精彩的端午民俗大餐。“我已经连续参加三年的龙舟赛了,为能取得更好的名次,我请了10多天假回来做好赛前训练。”在广东从事纺织工作的贤化屯小伙古明纬说。与古明纬一样,贤化屯有30多名青壮年特地从外地请假回乡训练,为比赛做足准备。“比赛是由周围村民自发组织的,赛道长,很能考验队伍的耐力及团结精神。……[详细] |
消防演练一般是政府组织的活动,然而在广西平南县大安镇,群众们不但自发地每年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并且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节日——大安镇消防节。大安镇消防节是一个被大火烧出来的节日。大安镇古称大乌圩,清代时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商铺林立,小巷纵横。但由于当时的建筑基本上以砖木、泥木结构为主,加上人们缺乏防火安全意识,大安镇在道光年间曾遭遇过一次特大火灾,损失极为惨重。火灾过后,镇上有识之士意识到防火工作……[详细] |
桂平市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民俗民风各异,丰富多彩,其趣横生。这里介绍紫荆镇木山村板瑶同胞之婚嫁习俗以飨读者。父母“送嫁”紫荆镇木山村板瑶同胞的婚嫁之日,女家是不办酒席请客的。那天,新娘的父母带着一家大小和亲朋好友送自己的女儿到男家参加婚礼和吃喜酒。女家“送嫁”人数的多少,是人们衡量新娘美丑及其父母声誉大小的重要标志。为了显示这一点,新娘的父母在女儿订婚以后,便四出游说拉客,并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帖。……[详细] |
“舞春牛”是桂平市石龙镇群乐村的壮族同胞在每年开春前举行的、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祈福活动。正当“立春”到来之际,群乐村的壮族同胞们便兴高采烈地敲起锣鼓、舞起“春牛”。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春牛”走家串户给村民们拜年,为村民们祈福,祈求“牛年”给乡亲们带来好日子、好运气。流行于石龙镇的春牛舞很有特色。旧时从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个别村至三月初七),是当地传统的“会客节”,由各村安排日期,请春牛队表演。……[详细] |
富有壮族特色的桂平石龙镇安旺村平安蝴蝶舞,原名又叫舞蝴蝶,是平安村流传下来庆丰收、祝升平的一种模具舞蹈,喜庆或重大民间节日,如元旦、春节、三月三等跳跳,增添喜庆气氛。蝴蝶舞以竹篾扎架,糊纸彩绘制作而成的蝴蝶模具,通过各种程式与动作表现蝴蝶的生活情趣。它是一种传统的壮族民间舞蹈,一对青年男女,手执鲜花和花篮作前导,一群随同人员,边舞边唱人们幻想的故事情节.,表演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历史源渊,大部分是……[详细] |
贵港平南县大安校水柜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群众性活动,它起源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6年),初期为民间自发形成的一个定期性群众活动。当年大安镇(古称大乌圩)是广西历史上的名镇之一,商铺林立,小巷纵横。道光十四年(1836年)遭遇一场特大火灾,把大安圩变成了一片废墟,损失极为惨重。火灾过后,镇上各界有识之士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发动各商号、店铺和街坊,组成义务消防组织,由居民捐资赞助购置水柜,装配了水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