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于玉林市玉州区州佩村的传统武术。习武之风盛行于玉州州佩村,州佩村很早以前就有习武的传统,州佩基本上每个生产队(共18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武馆(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州佩村还有10个“茶门”(今称武馆,即喝茶聊天、练武的场所)。直到现在,州佩仍保留下武林庄、爱国堂、长胜居、明善堂、庆善堂、义勇居、浩然居等7个有规模的武馆。其武术主要套路为:拳术七路,即四平天地、铁线连头、小拆打,四门炮打,即“……[详细] |
在玉林境内,有座遐尔闻名的古关,叫鬼门关。《辞海》中著明:“鬼门关,古关名。今介于北流、郁林两县间,双峰对峙,中成关门。古代为通往钦、谦、雷、琼和交趾的交通冲要”。鬼门关是南、北流江的分水岭,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接点。鬼门关传说讲述的是:当时,此地极为荒凉可怕,大树遮天蔽日,毒蛇恶兽出没,更有大大小小的魔鬼藏于其间。魔鬼会耍鬼法,能随意摆弄象门扇……[详细] |
杨贵妃传说是讲述唐代美女杨贵妃的故事,在桂东南一带流传甚广。传说杨贵妃出生在容县十里乡杨外村,她出生前后,就有种种神异迹象。如其母怀胎十二个月始临盆,其时满室异香、胎衣如莲等等。三岁时被容州任后军都督的杨康收养,八岁被长史杨玄琰收养,十六岁被选为寿王妃,二十一岁被送入道观,二十六岁被唐玄宗娶为贵妃,三十八岁被绞于马嵬坡……民间传说以杨贵妃入宫前的种种事例为主,描述了杨贵妃的出生、成长经过,以及她对……[详细] |
传说中的绿珠原姓梁,晋代时期出生博白县双凤镇绿萝村。传说讲述了绿珠非但容貌美丽,且聪颖伶俐,能歌善舞会诗,是远近闻名多才多艺之美女。西晋永熙年间,江湖大盗出身的巨豪石崇出任交趾采访使时,途经博白地,惊慕绿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可“极目南天”,以慰她思乡之愁。绿珠的倾国姿色被赵王司马伦的部将孙秀垂涎,威逼石崇进献绿珠予他,被石崇拒绝。后孙秀以策叛为由诬……[详细] |
陆川温泉已发现三百余年,其座落在陆川县九洲江与渺垌河汇合处的沙滩上,此景历来为陆川的八景之一——温泉浴日。温泉传说讲述温泉姑娘为救遭受巨大病痛的劳苦百姓,甘在九洲江底为人们熬药治病的动人故事。传说形象地塑造了温泉姑娘勤劳善良,舍已为人,不惜牺牲自己,为子孙后代带来治病的“神药水”的感人故事。温泉传说通过塑造温泉姑娘舍已救人、无私奉献的形象,体现了陆川人民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详细] |
《龙岩由来》的传说故事,主要流传于广西陆川县北平乐、珊罗一带。陆川县地处丘陵地带,境内多山丘,北部多石山,尤其是珊罗一带,石山环绕,形成了独特的优美景观。在这些秀美山水之间,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传说故事。《龙岩由来》的传说故事,就是这许多动人传说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传说之一。《龙岩由来》的传说讲述了青蛇精毁坏百姓庄稼,吃掉百姓耕牛、家畜,祸害百姓,玉帝派东海龙王前去征服青蛇精,经过恶斗,终于将青蛇精收……[详细] |
伏波将军传说流传于广西陆川县南部乡镇。该传说讲述的是汉代名将马援即伏波将军因平南蛮王有功,各地均建庙宇敬供。清末年间,陆川县龙化村出了一个叫余草斗的土霸,因其欲毁伏波庙占地,被民众贬为妖孽,伏波将军显神灵,将南蛮王转世的恶霸余草斗消灭,为民除害的故事。故事中生动刻画了伏波将军智斗妖孽,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通过塑造伏波将军为民除害的形象,反映了陆川人民面对恶霸、强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伏波将军传说……[详细] |
“喃嘟管”乐器的前身俗称“喃嘟荷”。清末民初就已流传于我市博白三滩、东平、亚山等一带的农村,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习俗乐器。“喃嘟荷”的音色浑厚粗犷又柔和抒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喃嘟荷”与普通的民族吹奏乐器音色大有所别,用嘴唇及口腔可以控制音色、音量、音高;同时可发出接近人声的乐音,类似北方的管子、河南的坠子。博白客家人在“七月十四节”前习惯吹“喃嘟嗬”(即喃嘟管)这一民间古老简易乐器,意在呼唤……[详细] |
玉林采茶舞是我市的民间舞蹈之一,其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该舞蹈是民间艺人以模拟种采、采茶、炒茶等劳作生活,表现男女爱情,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为内容创编而成的系列舞蹈,如以体现种茶、炒茶为题材的舞蹈“采茶舞”,以撑船生活为题材的“撑船舞”,拟雄鸡闹五更的“五更舞”、歌赞生活美满的“十打舞”等极富有生活气息。舞蹈纯朴健康而富有情趣,动作流畅、舞步轻快,最大的特点是舞蹈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随着歌唱和打击……[详细] |
钱鞭舞又名钱尺舞,是我市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因使用钱鞭为道具而得名。钱鞭是用一两尺长的竹子挖空装入铜钱制作而成,在舞动下会发出悦耳的响声。钱鞭舞是由舞者边唱边舞,通过手打、肩拱、脚踢、头顶、腿磕、肘碰等动作,有节奏地舞动钱鞭,并不断敲击四肢、肩、背、腰等部位,击打出节奏的清脆的响声,舞时动作简单,节奏明快。上世纪60-70年代我市钱鞭舞舞蹈队分布较多,几乎村村都有,参与者众多。近年来,随着大量新的……[详细] |
相传木偶是由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谋士陈平为守住被围困的城池大摆“空城计”,斩木做成木偶扮成士兵,配以击鼓、制造兵多将广的氛围用来迷惑敌人,使敌人退兵的故事,经后人效仿,逐渐成为一种集说、唱、舞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民国时期传入我市后,和当地的民间文化整合交融,融入了当地的地方语言,演出时都是用本地的方言白话和客家话。木偶戏一般在农村喜庆日或节日时唱,主要颂扬忠、孝、节、义、仁、礼、智、信等,题材广泛……[详细] |
鹩剧,属民间小戏,主要流传于广西东南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兴业县所分辖的13个乡镇及其周边地区分布较广,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鹩剧由民间“贺新年”活动中的“引风”歌舞发展而来,以唱故事为主,唱词通俗易懂,多为抒发“春祈秋报”之意。唱词为即兴而发,由两三个人唱,后慢慢发展为多种角色表演唱的形式,并吸收南方采茶、广东粤剧及地方民歌的曲调,逐步形成行当齐全,唱腔、曲调种类较多的地方小戏。鹩剧的主要……[详细] |
“傀僮戏”,又称“乡傩戏”等,是我国民族民间戏曲一种类别。傀僮戏是从乡傩舞蹈艺术发展而成的具有独特桂南地方乡土风格的戏曲,流行于我市的博白、玉州、北流、陆川一带。博白凤山跳乡傩舞(也称跳元宵)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博白西片江宁一带的乡民把跳乡傩舞称之为“跳岭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延续至今,每逢农历九月十三日当地都有举行“跳岭头”的习俗,民间把这一日定为“喜神日”,桂南地区唯独这……[详细] |
麒麟调又名舞麒麟,既唱麒麟歌,又跳麒麟舞,是我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佩戴道具并同时载歌载舞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自汉朝时期流传至今。每年春节初一至十五期间,民间就有“舞麒麟”和唱麒麟歌的习惯,将其作为一种祈福志庆的文娱活动。麒麟舞中,歌、乐、舞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一般由4-7人参加,1人扮麒麟,1人主唱麒麟歌;其余有的撑罗伞,有的举彩牌,有的司鼓乐。贺年时,舞着麒麟进门,鼓乐声一停,麒麟歌即起,见人……[详细] |
玉林跳玻璃是我市一种具有极其独特的民间绝技。它源自清代的武术气功(硬气功),是通过长期吸气,聚气,炼气,崩气,并配以身体外部的拍打等一系列动作的锻炼之后,使体内劲力在意识的指导下而强力集中,从而可以承受外来的巨大打击力,以及忍耐住各种尖锐,锋利物体冲击的硬气功绝技。该项绝技自清末由广东传入,并广泛流传和运用于城乡的武馆,及各种节庆助兴比武活动。玉林跳玻璃在长期民间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吸取、借鉴其它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