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民俗文化

烟台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山东烟台是我国抽纱的传统重点产区。抽纱历史悠久。于十九世纪时由欧洲传教士传入。建同以来,生产发展很快,现有从业人员50多万人,产品销售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品种有雕平绣、威海满工扣锁、乳山扣眼、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钩针等,工艺技法十分丰富。雕平绣产于文登、烟台、牟平、乳山、莱阳等地,是在麻布、棉布上以丝光线绣制而成,运用雕镂、抽、勒、绣等多种工艺,图案严谨,多以牡丹、菊花、玫瑰、……[详细]
  招远市黄金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黄金采掘生产基地。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是招远人民发明创造并传承使用逾千年的文化遗产。2002年1月,招远市被命名为“中国金都”。招远市位于胶东半岛腹地,黄金矿脉遍布全境,仅罗山周边区域内就分布大小2000多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其中玲珑金矿田素有“亚洲金矿之冠”的盛名,境内大小51条河流均属砂金富集带,这为千百年来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的传承和应用创造了必要……[详细]
  招远市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是招远人民发明创造、传承使用300余年的文化遗产。2004年招远市被命名为“中国粉丝之都”。招远境内水质甘甜,软硬适中;空气湿润清洁,阳光充足不曝,为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的应用提供了极佳的自然环境。明末清初,招远人创造了采用绿豆制作粉丝的新技艺,分推粉、漏粉和晒粉三个手工操作过程。1860年,依靠这一技艺生产的招远粉丝开……[详细]
  据《辞海》记载,我国草帽辫尤以山东掖县的产品最为著名。《莱州市志》中记载:“莱州草辫源于沙河一带农村,民间传说已有1500年的历史”,“沙河集形成于明朝。”沙河《龙翔观》“初建于金大定七年重修于明万历六年”由此可证,沙河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就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据《莱州市志》的记载,1500年前的沙河农民受发辫的启示,用三根光亮洁白的麦杆草掐出了人字形的草辫,后人使用草辫做草帽又得……[详细]
  莱州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全境陆海兼备,位居交通要地。正如县志所载:“莱郡拥负山海,为渤海之名疆,三齐之巨镇”。司马迁说:“海岱间一都会也,我于掖乎见之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的开放机制,加之莱州历来是书画家群英荟萃的地方,人才辈出,为莱州毛笔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种种机遇和可能,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对于莱州毛笔制作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莱州市苗家镇是生产毛笔的主要产地,梁郭周……[详细]
  篮子灯舞是集音乐、舞蹈、民歌、说唱、美术、民间打击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关于篮子灯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史前战争频繁、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玉皇大帝得知后,命王母娘娘带领七仙女到昆嵛山,化妆成挑着篮子的村姑,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为了感激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村民们从此效仿制作篮子灯。牟平篮子灯舞起源于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牟平区姜格庄镇大岚东村一带,是胶东地区……[详细]
  “穿花舞”又名“戏灯穿花”,流传于胶东半岛腹地栖霞臧家庄镇泊子村一带,是手持花灯扮演各种戏曲人物的集音乐、戏曲、舞蹈、民歌等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栖霞的“戏灯穿花”由当地“民间小戏”(也叫“草台戏”)发展而来。“戏灯穿花”产生于元朝,发展于明清,清末民初兴盛于泊子村,并辐射到周围十多个村庄。在泊子村,男女老少都玩“灯”,家家户户都会跳“灯”。“戏灯穿花”一般由24人组成,男女各12人,主要有“……[详细]
  “芝罘咯鞭”已在烟台芝罘岛大疃村流传了二百余年。据历代老艺人口头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位京城艺人路过此地,没了盘缠,便与当地“耍会”会首协商,以传艺的方式换取回京盘缠,于是当地便留下了盛行于民间及宫廷的民间艺术表演“走会”中的“霸王鞭”、“四大景”等。而“霸王鞭”在历史的演变中植根本土,逐渐形成了具有烟台地域表演风格的“芝罘咯鞭”。芝罘咯鞭的表演形式亦歌亦舞,吹鼓乐伴奏,为三段体结构:出场、中段和……[详细]
  只楚南上坊存有8面大鼓,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这几面百年大鼓,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南上坊村东山上有座“龙母庙”。每逢天旱,村民便到庙前击鼓求雨。还别说,一求就灵,准下雨。所以,这一带的村民对“龙母”十分尊崇。在龙母庙前打的鼓,便被称为“庙鼓”。每年的正月初九,南上坊村的村民就一路打着庙鼓,浩浩荡荡抬着“龙母”塑像到毓璜顶赶庙会,场面十分热闹。这一风俗坚持了好多年,南上坊村的庙鼓表演也成了毓璜……[详细]
  福山雷鼓流传于山东烟台福山区宋家疃一带,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以威武雄壮、热烈奔放的表演形式,展示出胶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福山区有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赶“太平顶山会”的民俗,求“圣母”保护和赐福。“雷鼓”是为“圣母”保驾护威、击鼓开路的鼓。它气势非凡,以其独特的风格长久地流传着。据老艺人口述,清朝道光年间,农历四月十八赶山会之日,18路村民的“耍会”队伍聚集在“太平顶”(现……[详细]
  八卦鼓舞--走向民间的道教舞蹈它产生于神秘的道教仪式,却在民间生根发芽,八卦推演,它有鼓的阳刚,风生水起,它有舞的阴柔,它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是中国道教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八卦鼓舞。八卦鼓舞源于道教。山东栖霞,是它的发源地。栖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金元之际,这里诞生了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后被成吉思汗封为“神仙”,统领全国道教。栖霞也从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胜地。为纪念师……[详细]
  单山渔号是渔民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头领唱,众船工随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民间演唱形式。其中有单人、双人起号、单人领号、众人合号等形式。三山岛街道单山村是单山渔号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单山渔号是借鉴于“川江号子”,综合自身海上捕捞作业的特点,形成独树一格的一支海洋民俗音乐之花。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海上捕捞中,全靠人力和风力的驱动才能完成劳动过程,需要二十多人协同操作。为便于操作和统一,便产生了这种……[详细]
  整理者李朝莉栖霞民歌是栖霞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集体创作、代代流传并不断发展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声音高亢、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的独特演唱风格。其主要类别有山歌、小调、情歌、秧歌、习俗歌、劳动号子及革命历史民歌,其中以栖霞山歌和小调最具代表性。栖霞山歌题材多为描写爱情生活和赞美自然风光,是劳动人民生活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栖霞山歌里最为典型的就……[详细]
  烧纸是起源于宋代,在蓬莱东、南、东北部地区乡间流传的一种风俗性祭祀活动,用以求福求财求平安和祭奠祖先。整个仪式由开坛、请神、安神、搭棚、封灯、劈山、搬亡人、歇坛、故事、送神等10个阶段组成。烧纸调是整个烧纸仪式活动的伴曲,含鼓乐和唱曲两部分。唱由有九腔十八调。九腔主要有大腔、悲腔、急腔、大悲腔、四大腔、娃娃腔、对口腔、接神腔等;十八调主要有接神调、安神调、封灯调、送神调、三棒鼓、慢板、悲调、靠山调……[详细]
  胶东道教音乐,携带着近二十多个世纪的记忆,迈着蹒跚的步履,在齐鲁土地上缓缓而行。历史演进至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胶东山沟中——今牟平昆嵛山“烟霞洞”,萌发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该教派倡扬儒、释、道“三教圆融”、“识心见性”,并寓音乐于该教之中——“寓乐于道”。受到皇封后,蔚然成为盛行全国的大教派。由此,追随王重阳在创派时的七个胶东道人,被称为“全真七子”。其中栖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