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民俗文化

赣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兴国提线木偶(第三批省级)兴国提线木偶,是流传在兴国均村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戏曲。在祝寿、丧事、庙会、过年、闹元宵等重大民事和民俗节庆活动中,都会有木偶戏演出。在庙会当中,一般先敬菩萨,再敲锣。然后,由五官,八仙出台闹场,再由东道主选择木偶戏的正本,开始演出。兴国“提线木偶”具有悠久的历史。就其起源,据说与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有关。其时,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他的军师陈平出谋划策,用木头制作美人……[详细]
  兴国鱼丝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兴国这片古老的土地,青山连绵,河网密布,“七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馈赠我们丰富的山珍水产。中国有名的珍贵鱼种“金狮红鲤”即产在兴国。兴国红鲤体型大、全身红色,背部鲜艳美观,两则金黄,肉厚骨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即可食用、药用,也可观赏。兴国的草鱼同样产量丰富,肉质鲜美。“兴国鱼丝”即是以草鱼和鲤鱼为主要原料。兴国鱼丝有个别名—“与你相思”。很久很久以前,兴国县有……[详细]
  三僚堪舆文化(第二批省级)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详细]
  信丰大阿子孙龙(第四批省级)“子孙龙”民俗主要分布在信丰县大阿镇,毗邻的部分村落也有分布。但以大阿镇最具代表性,故称为“大阿子孙龙”。子孙龙是一个以“灯彩龙”表演活动为主题的,穿插祈福、报喜、文化娱乐、团结和睦等多方面内容的一个大型民俗活动。因这个民俗是以倡导家族团结、家庭和睦,希望子孙兴旺发达为核心,故被当地人称为“子孙龙”。子孙龙以姓氏家族为单位,自发组织。是当地独有的一种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子……[详细]
  信丰瑞狮引龙(第四批省级)瑞狮引龙存于江西省信丰县万隆乡李庄江头村,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瑞狮引龙由五节龙和单人狮组成。龙为赣南常见的五人龙灯。瑞狮引龙的单人狮属南派狮舞,由一人表演,即狮子只有狮头及用布匹做成的狮身。是一种融合闹场、吉祥、喜庆、文化娱乐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一般由12人组成。领牌人一名,也就是领队,持有“瑞狮引龙”的铭牌。铭牌的作用类似于……[详细]
  手端木偶戏(第二批省级)手端木偶戏在民间又俗称“端戏子”“蚊帐戏”,是流传在江西省信丰县的一种将木偶套在手上表演、同时用脚击打乐器伴奏,根据角色不同能模仿各种唱腔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手端木偶戏在赣南曾经流传较广,风格各有不同,但现在却极为罕见。手端木偶戏是传统表演艺术中最节俭、最显多才多艺的艺术表演形式。由于设备简单,人员精干而被称为“戏王”,又叫“小王班”。生、旦、净、末、丑,均由一人……[详细]
  石城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千余年的建县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风情,石城肉丸及其石城筵宴习俗便是其中的一种代表客家人热情好客、崇尚礼仪、情深意浓的传统民俗。石城肉丸源于宋代,盛于明代,迄今有千百年的文化历史。据考证,宋代以来,庆典之盛宴,有计席之丁口,每丁六只肉丸也(多为每位客人每餐六只肉丸,三只鱼丸),如在席吃不掉的,则……[详细]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石城肉丸,是石城客家人做生日喜庆,红白筵宴款待宾客的礼仪方式,在客家人的传统宴席中,肉丸、鱼丸为二道享有盛名的主菜,也是传统特色菜。石城肉丸源于宋代,盛于明代,迄今有千百年和文化历史。石城肉丸是通过在特别制作的石质料钵中加工的,石城肉丸品种繁多,按主料、烹饪等方法分,有猪肉丸,鱼肉丸,羊肉丸,牛肉丸,煮肉丸,蒸肉丸,油烧肉丸以及肉饼,肉糕,狮子头、冬笋肉丸,肉拙子,鱼……[详细]
  石城砚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江西,早在北宋时期就以天然色彩丰富、花纹图案独特著称于世。清·曾兴仁《砚考》中誉之为“花蕊石”,因产于江西省石城县龙岗乡的黄石山,又名为“黄石”。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失传于清代,直到1991年冬,由石城县文联副主席、龙砚斋主人赖德廉挖掘制作技艺及后来痴砚堂主江华基制作生产,一曰江西石城砚、一曰石城天然石画砚。石城砚石藏于深涧中,温润如玉,石品十分丰富,石色五彩斑斓,石纹奇……[详细]
  上犹九狮拜象(第三批省级)九狮拜象发源于江西省上犹县,是在龙灯、狮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民间灯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九狮拜象一般由9狮、1龙、1象、1麒麟、1牌灯和1座锣鼓彩亭组成。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元宵节期间和其它重要节庆日进行表演。其表演形式有:开厅、暖厅、全村团龙、参圩。开厅:指新做的屋场开厅即蛇龙进了厅,先拜四方,而后团龙、吐珠、换油,接过主人的红包后出厅,其他狮、象等在外面迎候;暖……[详细]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第一批省级)江西省上犹县是客家摇篮赣州的客家县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其中“客家门匾习俗”就是这里的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客家门匾习俗”是先人从中原带过来的匾额文化形式,经过客家人长期的使用、改进及内容上的充实,最终形成今天这种客家元素丰富、样式固定的形式,就是在民居大门的门额上绘制一幅长方形匾框,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详细]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鱼圆是赣南一种传统美食,原产地在瑞金,享誉一千多年。传统的鱼圆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就由当时的鱼贩子首创而成,当地农谚曰:“先有鱼圆汤,后于瑞金县”,足见源远流长。瑞金鱼圆由初创时期的“鱼团”,经过市场的推销,工艺的改进,选料的独特,配料的精细,加工的严密,口感、色泽近乎完美的程度。1776年秋,乾隆皇帝下江南经浔阳(今江西九江),赖同庆被征调……[详细]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上田蔡屋车灯是有历史人物赴任演变而成的瑞金客家灯彩。它融汇了历史故事、赣南民间采茶曲调而成,其中的车灯、采茶调是车灯表演的基本特色,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支奇葩。据明朝万历二年《蔡氏前修族》记载,上田蔡屋的先祖是北宋朝庭的端明殿大学士、大书法家蔡襄,即赣南民间采茶戏《洛阳桥》中的蔡状元。蔡姓人为标榜先祖的荣光而创作了车马灯,后因马灯不便在农家小厅堂表演,逐渐演变成只有……[详细]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第二批省级)瑞金传统竹编工艺制作技艺,是千年以来先民们以毛竹、竹蔸、竹叶等为原料,用来加工成各种栩栩如生的日用品、工艺品。瑞金传统竹编工艺制作技艺,以千年古镇象湖为中心,辐射主要墟市九堡、谢坊、武阳、壬田、日东、大柏等地。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由最初的竹,经过破蔑、劈条、开片、分层、梳丝,及漂白、染色、上光,防霉蛀处理,使产品更逼真灵性。同时运用雕刻等手段,装点动物五官,成为艺术品。瑞……[详细]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第二批省级)瑞金手工艺术钢模雕刻技艺,源自福建连城四堡的平板雕刻技艺,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生产需求从最初平面印刷对雕版的需求演变为现代工业产品对立体艺术钢模的需求,平面雕版技艺从最初的平面文字雕版逐渐演变为平面图文雕版,最终结合传统木雕、石雕技艺进化为立体艺术钢模雕刻技艺。手工艺术钢模雕刻,是目前中外机械、电脑雕刻技术所无法替代的技艺,是全国模具行业罕见的手工雕刻技艺。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