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骨伤医术是高安传统医药的文化瑰宝,著名的邹氏骨伤医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安骨伤医术伴随着高安字门拳武术发展演进了上千年。高安武术历史悠久,自古有之。较有名气的拳师多有一套跌打损伤的医术传承后世。高安邹氏骨伤医术的鼻祖邹耀宗在清朝末年拜民间拳师夏忠和著名道人曹复良学习武术和骨伤医术,后又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儿孙们。其中发展兴旺的有邹盛接、邹盛狮和邹振环三支传承体系,邹盛接和邹盛狮分别在南昌青云普和……[详细] |
高安腐竹是高安传统的豆制食品,成品形状酷似竹条,故名腐竹。高安腐竹制作技艺是高安民间独有的传统手工艺。高安腐竹有“素中之荤”的美称,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口感独特,风味纯正。可煲可炒,食用方便,久煮不化,过餐不糊。吃起来虽韧却柔,软嫩可口,兼有止咳清痰,解毒养胃之功能,受人青睐。高安腐竹以高安优质大豆为原料,并用高安偏软的地下水,采用独有的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成品,才是地道的“高安腐竹”。高安腐竹制……[详细] |
高安采茶戏是在明清时期的高安民间歌舞、灯彩、傩歌傩舞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瑞河两岸的瑞河戏、锣鼓戏和丝弦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演绎而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以其“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相济,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而饮誉江西戏坛,成为江西艺苑中一枝古老而娇艳的山茶花。高安采茶剧团于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上庐山(献演传统小戏《四九看妹》)、赴上海(演出现代戏《小保管上任》)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详细] |
丰城青云寺“谌母医药疗法”由晋时谌母首创,对治疗风湿神经痛和缓解肢麻等病症疗效显著。这一民间疗法,历经一千七百余年,现由丰城青云寺刘春兰居士,结合穴位刮痧法与经络拍打法,得以发扬光大。谌母是晋时闽地国王之女,因定国安邦来到池山。功成后,于此地钻研道家经典,梦游王母娘娘学道,得道法和妙药,始创验方和刮痧法,为本地乡民治病。后将道法和妙药传授许真君,经北宋欧阳修,明、清时期秀才和青云寺住持完善成药签和……[详细] |
万载“开口傩”又称“跳魁”,是当地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平安的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民众“祀杨吴将军欧阳晃”为傩神,俗称“欧阳金甲将军”。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万载地处赣西边陲,西接湖南浏阳,古为“吴头楚尾”之地,境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富万载”之誉,县民崇尚文明,“跳魁”之风盛行,其活动范围遍及乡间和邻县。早在1940年全县已有傩神庙9座和17支傩队,最早的属潭埠……[详细] |
香花和尚舞是一种佛教法事中超度亡灵的舞蹈,主要由《锡杖花》、《穿九烛》、《铙钹花》三段小舞蹈组成。现流布于我县璪都、罗湾山区一带。该舞在靖安约有300年以上的历史。香花和尚即生活在民间,不受寺庙清规约束,既有法名又有俗名的乡野僧人。《锡杖花》,也叫《破地狱》,是根据“目连救母”传说,用锡杖编出的一套打破“地狱门”的舞蹈动作。《穿九烛》意为香花和尚引领亡灵闯过“鬼门关”,在阴间极乐世界遨游。表演时,……[详细] |
关于马灯舞的来历,一般有两说,一说灯是光明的象征,跑马灯是万马奔腾,气象万新之意。马灯跑到谁家,就象征着谁家兴旺吉利;另一说为马灯舞源于农历正月灯节习俗,各种属性彩灯高照旋转,人们观赏高悬奔跑的快马得以启示,便产生了马灯舞。据《三门县文化志》记载,原属宁海县的马娄乡樟树下村祖传的民间艺术“马灯”,一般在新年岁首时串乡过村表演,是农村所谓打好戏的一种形式。樟树下村祖传的“马灯舞”用竹篾扎成四只马架和……[详细] |
旱船的制作是用轻质的木条扎成船形,再用绸缎彩纸围起来,船没有底,船面上装两只假腿脚。坐船女表演时,用绸带绑于船身,背在双肩上,由于表演者的双脚被船上的彩绸所遮盖,走动起来活象一个女子坐在船上在水中划行。旱船舞所用的服饰道具有:船桨、撑篙、彩旦戏衣、老生及武生戏衣。旱船的演出一般是单船(一人坐一船),演员有一个坐船女、一个撑船老汉,也有数人撑船的,分别称之为头道篙、二道篙。每个演员都要装扮一定角色,……[详细] |
万载得胜鼓,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大型民间吹打乐。整个乐曲主要来源于民间灯彩和民间锣鼓,即从“花灯、龙灯、狮灯、战鼓、十样锦、三百鼓”等锣鼓经中提炼出来的。乐器的编配分打击乐和吹奏乐两组。打击乐有:晋鼓、排鼓、战鼓、堂鼓、班鼓、木鱼、铜铃,还有音高不同的大小锣、钹、铛、云锣、飘锣、铓锣等。吹奏乐有:大小唢呐、笙、竹笛、铜号筒等。乐曲表现古代将士出征、凯旋、荣归、庆功场面,演奏风格粗犷有……[详细] |
铜鼓客山歌是赣中艺术园中一朵奇葩。纂表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迁铜鼓后,客家山歌便在铜鼓广为流传。铜鼓客家山歌大都反映山区人民的劳动、生活、风俗人情和男女爱情。由于客家人晚于本地人入迁,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开山垦田,辛苦劳作。他们的社会地位簋低。不仅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榨,而且还要受族权的压迫和本地人的排挤,生活非常贫苦。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常用山歌来发泄胸中的悲愤。如:“要崖(我)唱……[详细] |
靖安打鼓铲山歌(又名靖安锄山鼓),清初随广东、福建一带客家人带入靖安,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过去,每逢农历六月耘禾,八月捍茶山都要唱“锄山鼓”,它是一种集体劳动时唱的歌曲。鼓师身背圆鼓,双手握槌,击拍领唱,众人唱和,即兴诙谐。“锄山鼓”旋律清新质朴,粗犷流畅,有徵、羽两种调式,终止音均下滑至角。歌序为:开工(冷鼓)——开号(喝彩)——唱歌(头番歌)——冷鼓——望茶——冷鼓——谢茶——冷鼓——望饭……[详细] |
万载,地域广阔,山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有近乎口语质朴、音调粗犷的“急板山歌”;有高亢明亮、热情奔放的“客家山歌”,真可谓山上唱山歌,田里唱田歌,驾船唱船歌,采茶唱茶歌,耍灯唱灯歌。但颇具地方特色的“纸棚山歌”,乡土味尤为浓郁。万载土纸(即表芯纸)自古至今,是本地一大特产,素有“纸乡”之称。“纸棚山歌”流行于万载的高村、茭湖、仙源、赤兴一带,它地方特色浓厚,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详细] |
江西人心中的神-许逊,许真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福主菩萨,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毁于文革),在省外乃至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仍然以”万寿宫”命名。至今保留完好,也是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也就是西山玉隆万寿宫座落在新建县属的西山,东距南昌市三十公里。它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经历代不断修葺和扩建,形成为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道教宫观……[详细] |
百丈寺座落于奉新县百丈山大雄峰下,是中国佛教界颇具影响的“禅林清规”发祥地,为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怀海大师来到大雄山当主持。随着一代禅宗大师的到来,一时百丈山“庵庐环绕”,供施相积,徒众愈多。众多高僧,包括后来纷纷开宗立派的大禅师,如希运、灵佑、昙晟、大安、五峰、神赞、智闲等皆入百丈,参禅于怀海。怀海大师在佛教禅宗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除了培养出一批重要的禅师外,最主要……[详细] |
据传,南北朝时期,江西万载乡农蔺思源,发现富有韧性的草本植物苎麻,并将它的表皮剥下,用以编制帷帐,效果很好。此后,万载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逐渐改进绩麻之法,采用纯洁的苎麻纤维织造夏布。万载地区的夏布织造技艺流传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万载夏布,“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其纱质细软、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皱折、不变形,易洗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