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九岭山脉南麓一带山清水秀、物阜丰饶,早在唐宋时期就不断有外来人口迁徙来此定居,因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丰风狮习俗就是一项宝贵的遗存。这一习俗起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最初由赣州移民传入宜丰县,经当地历代风水艺人八百年来的传承发展,并注入本土文化元素,使之已成为独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在原始人类的狩猎时……[详细] |
铜鼓榨笋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榨笋技艺是农村居民必备的一项技艺,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春笋制做,制作好的笋干在加工之后成为一道佳肴,清脆爽口、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其榨笋还能在包装之后成为独特的铜鼓特产。……[详细] |
铜鼓土制造纸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县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短,四季分明,因地势较高,森林面积广,气温比邻县低1—2摄氏度。全县境内处处是重山竹林之地。铜鼓明清时期就已充分利用山林毛竹纤维细密的特性加工制作土纸。伐竹后剖篾、水泡、制浆、过滤、细浆、成纸。在制浆过程中多采用石槽、石臼等原始捶打和水车动力等方式进行。……[详细] |
铜鼓土法榨油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铜鼓历来就有用特殊的榨油容器进行土法榨油的技艺,茶籽经多个强日暴晒后用后去壳,后用锅将菜籽倍去水分至熟、研碎,放入榨器中,榨器用径约一米的一整段大圆木制成,中有10余公分的空腔,榨器平放悬离地面半米,空腔放禾秆垫入后放研碎的茶籽,再插入圆木另用一圆木悬于空中,呈钟摆式,利用水车产生动力启动大碾盘运转撞击空腔中的圆木,加木尖再撞击,在压力下榨出油来。这……[详细] |
铜鼓“戴家 ”酒酿造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由本地温和米酒加入白酒二次发酵而成。龙喻为白酒,辛辣之感。虎喻为米酒,口感甘甜。一龙一虎掺合在一起经过二次发酵之后,其味口感浓烈、入口柔绵、酒劲绵长, 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营养素更是易于人体吸收,少量饮食有益保健……[详细] |
铜鼓撑酒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撑”意为关上门后再加一斜撑重复加固,在酿造撑酒时用酒粮与酒曲经过三次叠加,一起混合发酵。每至九月初九日,使家乡良米蒸酒,谓之“蒸新年酒”,待到各家办喜事或春节亲朋好友相互走访时,主家迎客除了果品就是一人一碗撑酒,品酒话酒,相互问候。铜鼓撑酒的口感甜,是米酒中的上品,若佐以山葡萄、野生姜、杨梅、猕猴桃等山野果汁更是营养丰富,有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详细] |
铜鼓包圆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包圆是铜鼓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的代表,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香芋、蕃薯粉精制而成,佐以腊肉、冬笋为馅,也有以芝麻、糖为馅。形有如水饺而无褶,体有4—5个水饺之大。铜鼓包圆纯手工制作,柔软爽滑、色泽晶莹、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其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聚糖等,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尤其是红薯粉含人体不能合成抗癌防辐射……[详细] |
李大銮起义的故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万历二年李大銮组织客家棚民举行反明起义,清道先《宁州志》载:“大銮复走安乡,将以楚长沙为援”,此次客家棚民起义因人数多,时间长,而广泛影响着赣西北的广大地区。李大銮起义的故事在民间仍然流传着有关义军的壮烈凄美的传说。至今老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李大銮洗牛脚制服衙丁、李小妹以磨盘端茶吓退强徒、艾认轩公孙智解械斗、罗氏兄弟为救阿姐铲除恶霸、张志励千里救父、以及歌……[详细] |
客家冬至祭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客家人十分盛行祖宗崇拜,对历代祖宗,特别是始祖,大都建有祖祠,以作纪念,春祀秋祭,年年不断。每年冬至,全族汇聚祠堂,祭奠祖宗,追宗溯源,谦议族规。客家祭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铜鼓,在与本土文化和周边客家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祭祖文化。铜鼓客家人在祭祖时要祭八所,八所指鼓乐所、牺牲所、毛血所、酒樽所、焚燎所、浣洗所(浣器所)、香案所、食案所,客家人祭祖……[详细] |
六月六“晒红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晒红节”也称“婆官节”由来已久的一种民间习俗。主要内容有:1、晒冬衣被2、烧高香燃纸放爆拜傩神3、杀猪祭傩神取血花仪式4、恭请九位傩神入轿仪式5、独具地域特色九节草龙祭祀6、九节草龙引路,鸣锣开道,众傩神巡游乡村7、九傩神巡游结束归神位8、猪血花纸祭田地仪式。“晒红节”是赣西北人文与民俗活动的经典。客家人把祖先以杀猪宰羊来祭天、祭山、祭神、祭田的……[详细] |
南坪米粉系棠浦镇南坪村出产,故而得名。每年春、夏、秋晴好天气产出,纯手工制作。出粉时,先把生米做成粉,每缸粉需大米120斤,用水浸泡7天后,捞出洗干净,用石磨将其磨成粉状,用布袋装好压干,入甑蒸三成熟,碾成粉,倒入特制的粉筒、粉底子、榨架压成粉条,再高温煮熟,二次蒸煮须保持30℃以上温度。趁热放置阳光下晾晒,风力要在2-3级以上。当天晒干方好,次日则废。该粉韧性较高,食前置于冷水中久泡不断,食用口……[详细] |
丰城木雕(第一批省级)丰城民间木雕是江西省内的一个完整的派别,主要工艺技巧有平面浮雕刻(包括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圆雕、混合雕等。其中混合雕是用有机玻璃与樟木或竹器等共同构成作品,这是其他民间木雕难以做到的。丰城民间木雕题材主要是传统文化,如《西厢记》、《水浒传》等,体现江西文化的宗教题材,如宗祠、菩萨等,具有实用性的建筑题材,如万寿宫的门窗雕刻,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门、窗、床、箱子、柜子等。丰城民……[详细] |
宜春中秋拜月(第四批省级)中秋拜月是从古至今流传于宜春民间的一种习俗,在每年的中秋节举行。该习俗现主要流存于宜春市中心城区及袁州区的大部分乡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详细] |
宜春竹木雕刻(第四批省级)宜春木雕是江西宜春、特别是该市袁州区天台镇一带经久享有盛名的一项传统雕刻艺术。它发端于明末清初,以楠树、香樟树、株树、油茶树、梓树等木材及树根为材料,匠心独运,甄别构思,用锤子、锯、凿子、圆铲、刨子、雕刀和钻子等工具进行手工雕刻,制成各种工艺品,其中以傩面具、历史人物肖像、家居装饰最为见长。它是赣文化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其别致神韵、精美雕饰和广泛表现内容而蜚声省内外,被称为……[详细] |
宜春版画(第二批省级)宜春版画是我国江南一带著名的民间木刻画。它起源于清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古老的民间工艺画,其制作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远在木刻年画盛行的年代,宜春就已有相当广泛的群众版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开展的木刻教学活动为宜春版画的大面积开展、培育了相当多的骨干力量。到改革开放以后,宜春版画已成了版画的全国几个大群体之一,涌现出不少优秀中青年作者,创作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