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民俗文化

九江民俗文化介绍

  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有山竹六万多亩,其中的竹类包括毛竹、筋竹、水竹等近十个品种。瑞昌竹编技艺历史久远,当地的商周古铜矿冶炼遗址中即曾完整出土过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传承发展,瑞昌竹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瑞昌竹编工序复杂,编织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加之品种繁多,相关的编织工作很难用现代机器生产来代替。在瑞昌当地,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竹编,竹编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详细]
  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宁红茶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较早的工夫红茶之一。宁红茶主产区修水,采制讲究节气时令,选种选其宁州小种鲜叶嫩芽,一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及部分一芽二叶;制作严谨,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而成。宁红茶条索紧结秀丽、金毫显露、锋苗挺拔、色泽乌润,具有香高、味浓、醇爽的独特品质,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和……[详细]
  规约习俗(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家”——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县车桥镇。一个象谜一般美丽而又神奇并被人们世代传颂的义门陈文化。一千多年前(公元832年),义门陈始祖宋敕“晋国公”陈旺因官置产于九江市(古称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至唐中和四年(884年)已是数代和谐同居五十……[详细]
  瑞昌民歌丰富多彩,体裁多样。主要有山歌、田歌、灯歌、小调、劳动号子、儿歌、风俗歌等等。题材也颇广泛,有对革命的颂扬,有对劳动的赞美,有表现对剥削和压迫的反抗与斗争,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中还有不少的情歌,控诉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表白青年男女的爱情,并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这些民歌都是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丰富起来的。早于上世纪80年代初,瑞昌文化馆对全县的民歌进行了一次抢救工……[详细]
  草龙文化“一条黄龙下天庭,游来游去游人家”。“游龙”是流泗镇每年元宵的重头戏,湖口草龙用稻草编制而成,不露人工痕迹,呈现一派庄重威严,古朴典雅的神韵,2005年湖口草龙被文化部正式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泗镇喻芳泽老艺人也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传承人。……[详细]
  粑俗文化流泗镇庄前潘村始祖选址,选的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瓜盘地”,盛产各种农作物,为制作各种粑奠定了很好的原料基础。勤劳智慧的流泗人巧妙地把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千百年来,粑俗文化已渗透到村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当中。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村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流泗的……[详细]
  青阳腔文化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1522年~1566)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安徽省青阳县地区后,与当地流传的戏曲声腔、地方语音、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结合而成。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0)年间进入江西省湖口县地区,传入流泗镇庄前潘村,流传至今。村庄青阳戏班除了历史上战乱、- ,鲜有中断。上世纪50年代,村中青阳腔代表性传人潘康全(1925年—1970年),被选调至省赣剧团,成为著名演员,在国……[详细]
  人这一辈子,有好多的变数,最大的一点是思想。童年时期总是在模仿中消磨时光;少年时期呢?则是充满了幻想;及至进入青年时期,脑子里便是踌躇满志,一心要实现理想抱负;中年时期是最实际的时期,思想从空中落到了地上,想的是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每件事;到了老年时期,却又恍惚人生转了个圈,明知快要封口了,于是万念俱灰,满脑子里装满了回忆。你看这变化有多大?  但人生也有不变的,比如一些兴趣爱好,一些脑子中的情结……[详细]
  1、诞生婴儿出生,合家欢乐。新生儿的父亲备鸡、酒、蛋、鞭炮到岳父家报喜,称“报茶”。生男孩送公鸡,生女孩送母鸡。并向邻居、亲友散红蛋,亲朋多来贺喜。主家多选婴儿三朝、满月、周岁之日宴请宾客。由外公坐首席。散席时,忌说“烦难”、“多谢”,宜说“再来敬贺”。礼品以外公家最丰盛,有衣、帽、鞋、袜、抱裙、披风、童被、童床及鸡、蛋、米面等,旁亲则以米、面、蛋为礼品,或用红纸包钱,分别写上汤饼、弥月、睟盘之敬……[详细]
  1、传统节日春节初一早晨,户户鸣炮开财门(大门),按年利方向出行,邻里互拜新年,先长辈,后平辈。早餐大多吃素,以青菜、豆腐为主,俗云:“吃了青菜,清清泰泰。”是日忌向外泼水,不扫地,不动扁担、锄头,不晒衣,不说不吉利话。之后几天都拜年,俗云:“初一爷,初二婆(外婆),初三、初四拜姑娘(傍亲)。”一般互相祝福。老者祝其“寿比南山”,经商者祝其“八方财进”,年轻人祝其“功名显达”。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群……[详细]
  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之一。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各地方习俗随着文化而又不同。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修水的端午习俗。  据清版《义宁州志》记载:“端午婿以角黍、腌蛋馈遗。”端午节女婿要到丈人家里“送端阳(送菖节)”,女婿提上粽子、艾米果、包子、咸鸭蛋、猪肉等上岳父母家及其至亲送端午节礼,孝敬岳父母等长辈,表达尊敬感激之意。    端午节,修水又称“菖节”,菖……[详细]
  剪纸艺术,把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以千差万别的图案,寄托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以艺术手段表达人们极其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  修水民间剪纸艺术属于传递艺术,而且剪纸与绣花紧密结合。上辈人通过言传身教,把民俗文化概念、剪纸艺术的传统纹样和本身的创新理念,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其传人主要是妇女,修水妇女心灵手巧,勤劳聪慧,剪纸艺术在她们手里精彩纷呈,妙趣横生。这种艺术,材料易得、成……[详细]
  修水民歌风格清新纯朴,歌种齐全,长期流传民间。由于方言差异,同样一首山歌或小调,各地均有不同的变体,形成民歌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概括了修水各地方言的差异。修水方言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土著语;二为客家语。其中土著语,又以宁州八乡为界,各具特点,同中有异。东北区域的泰乡,包括今三都、四都、庙岭等地,语音以上声较多;西边区的仁乡和西乡,包括今白岭、大桥等地,语音以去声较多……[详细]
  九江桂花茶饼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浔阳史称江州,她南倚庐山,北濒长江,东望鄱湖,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及其丰厚深邃的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浔阳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数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传统手工技艺,九江桂花茶饼就是其中……[详细]
  湖口豆豉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湖口豆豉是以优质纯黑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味美香幽、香而不腻,肉松皮酥,入口即化,久煮不烂,久储不霉”之独特风味称具于市,屡获市、省、国家级多项殊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级)新闻煤体不断宣传报导,八六年六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发表了《湖口豆豉——中华一绝》的专题赞誉文章等影响力,而驰名中外。“中华一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