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民俗文化

宣城市民俗文化介绍

  王氏制扇技艺是皖南地区传承了150余年的一种传统折扇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的广德市境内。清代同治年间,浙江黄岩从事制扇的王氏家族部分成员移民至广德市东亭乡定居,并继续制扇营生,从而开启了在广德境内的制扇传承。当前,王氏制扇技艺主要在王氏家族后裔王明德先生创办的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内传承。历经六代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广德折扇制作及竹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王氏折扇主要由扇面、扇骨……[详细]
  “花车转阁”也称“秋千”。这一民间艺术为江南一绝。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花车转阁”这一民间艺术在绩溪湖村、长安镇坦头村、庄团村、庄镇瑞川村广为流转,并成为迎神赛会和节庆盛会的传统游艺项目,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活动。“花车”(秋千)为风车形,用优质杂木制成,以五彩绸带,花朵装饰,似一座四面敞开的大花轿。车身以六根木柱连接底座与顶篷,两边相对的中柱的中段横架木轴承载双杠木转轮。转轮……[详细]
  绩溪历史悠久,民风古朴,自古就盛行庙会,但最著名的算“花朝会”。唐代,定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日。花朝,传为石花神之生日,此日又为越国公汪华的诞辰日。汪华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绩溪县登源人。徽州人民感念他保障六州之功,建庙塑像祭祀,尊为神灵,称“汪公大帝”。绩溪乡间,村村都建有汪公庙,每年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活动,“花朝会”就是其中之一。花朝会有一个重头戏就是“赛琼碗”。赛琼碗是花朝会祭祀二神的供品……[详细]
  皖南木雕起源于版画。其初期只是在版画的基础上逐步加深雕刻以增强层次感,到了明代初具规模。清代乾、嘉以后皖南徽商兴起,巨儒商贾们竞相奢侈豪华,因而木雕的艺术格调也渐渐走于细腻繁琐,而随着中国画家们的介入,使得皖南木雕更趋装饰性与美术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皖南木雕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典型的装饰性。工匠们从大自然和劳动生活中,直接提取出他们熟悉的物像和题材,把理想的事物与现实事物结合起来,让理想事物有现……[详细]
  “宣酒”酿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书载:大唐天宝年间,宣城盛烧酿之风,尤以纪叟善酿。唐天宝至上元年间(753—762),诗仙李白七游敬亭山,每次必至纪叟家中酣饮纪叟美酒,皆惊羡称绝,遂赠名曰:“纪叟老春”。唐上元二年纪叟仙逝,李白哀作《哭宣城善酿纪叟》诗:“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后人秉承纪叟老春遗风,世代精酿,成就了今天的宣酒。宋末元初,纪氏传统酿造法达到最辉煌……[详细]
  安苗节,在“芒种”节气之后,全村水稻栽插完毕,稻禾长势初定时,由村中长老、士绅择定一个“龙”(辰)日或“虎”(寅)日举行。是日晨,在村前场坦或河滩设祭坛,从大庙请出黑(脸)太尉、红(脸)太尉(相传为唐代睢阳完节之将领雷万春、南霁云)登祭台,祭台围插旗幡,除有常备的锦缎三角大旗外,必有节前用绵纸拼制成的方形大旗四或八面,上 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大字,每面旗上只书一字,并配画图案,如同是……[详细]
  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2007年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详细]
  中国具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的酿酒历史。中国酒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主要特征,所以,黄酒酿造与中国早期酿酒方法一脉相传。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对于江南东西两路的记载为“有冶铸、金帛、谷稻之利”,丰富手工业发展和粮食生产更加便于酿酒。安徽省古南丰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安徽东南部的丘陵地带,与江浙接壤,山川毓秀,绿水蜿蜒,耕地、水面、山场资源充裕,有……[详细]
  绩溪县伏岭镇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徽剧之乡、徽菜之源,境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活动内容丰富。而北村祭社更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祭祀这一民间信俗于明代初期在绩溪县伏岭镇北村始起。举办时间为每年的除夕夜凌晨起至大年初一日。该活动颇具徽州文化元素,集中展示了古徽州的民风民俗,是徽州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俗活动。除夕凌晨宰杀三牲贡品,后将三牲打扮完毕,下午将“社猪”、“社羊”、“社鸡”及其他贡品送入祠堂,迎接……[详细]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与浙江省的临安、安吉毗连。常住民族以汉为主,畲族次之。宁国畲族有蓝、雷、钟3姓,主要居住在宁国市云梯乡及周边的仙霞、杨山、狮桥等地。他们分别于光绪五年(1879)、九年(1883)、十三年(1887),从浙江省的淳安、景宁、桐庐、兰溪和福建的莆城等地迁至云梯及周边乡镇落户。经过历代的繁衍生息宁国畲族人口逐年增多,占安徽省畲族总人口的96%。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八日,经安徽省人……[详细]
  安徽宣城,风景秀丽的敬亭山脚下,《皖南剪纸艺术馆》以她清婉雅约的风姿迎接着中外游客,它作为宣城市传承皖南剪纸艺术的唯一载体,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皖南剪纸艺术,它堪称江南一绝,广受皖南老百姓的喜爱。是集观赏性、装饰性和应用广泛性于一体的精美手工工艺,极具收藏和实用价值。它又是中国人展示自身文化品质的载体,世界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也必须要看到中国民间剪纸;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语言,又常被人们用来教育人和受……[详细]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位于宁国市东南边陲,天目山北峦,是宁国市东南门户,东北与浙江安吉接壤,南与浙江临安毗邻,据宁国市区40公里,面积51.1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泉水潺潺,千秋关高耸入云,唐代词人罗隐有“回望千秋岭上云”之句,云梯因此得名。云梯畲族乡的畲民共有21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5%,占安徽省畲族总人口的96%,是安徽省继回、满后人口较多的第3个……[详细]
  梅渚的大小锣鼓,是胥河两岸一支音乐奇葩。今已遍及胥河沿岸及皖东南和苏南各地。不论是百姓之家的岁时节序、婚丧嫁娶、老人做寿、新婚得子、庙会商贸、生意开张,都能听到他的声响,增添了吉日的欢庆。大锣鼓渊源于郎溪县梅渚镇定埠胥河沿岸的民间吹打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向无图谱,只是口传心授。所以大小锣鼓中的一些番头、点子,各村叫法也各不相同,打法自也有异。这里仅以周家村大锣鼓为例:一、大锣鼓是由十二个相对……[详细]
  火马舞《昭君和番》,又称火马舞《扮昭君》。它不仅为广场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民间舞蹈,而且可在舞台演出。民间舞蹈《昭君和番》自清代道光年间起源于绩溪岭北一带。该舞所表现的是汉代昭君率宫女离别亲人,策马奔赴蒙古草原与匈奴呼汗邪单于成亲,加强了民族团结。历代艺术家都曾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塑造了王昭君的形象,但运用民间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塑造昭君这位汉族姑娘的形象还为鲜见。该民间舞蹈由村姑扮昭君与送亲的宫女,共十九人……[详细]
  位于伏岭镇中心地带的石川村,人口二千多人,为伏岭镇的大村落。村中张姓家族和洪姓家族相融而居,每年春节,三十岁值年的青壮年牵头组织举办以纪念唐朝抗击安史之乱的叛军而死守睢阳而亡的大英雄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等先烈为题材的大型船会游艺活动。活动分游龙舟、抬五帝和跳旗,两姓族人选派出身强体壮的值年壮汉,组成一百四十余人的游艺与竞技队伍,抬着塑立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神像的神船走村串乡游艺展示民族威风。同时进行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