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灯阵,是利辛县展沟镇久负盛名的独特民间艺术奇葩,也是该地区流传了几百年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九曲黄河灯阵源于《封神榜》赵公明困姜之牙所布的九曲黄河阵,是指九宫套八卦,灯阵指的是一年365天,用365盏不相同的灯布成的阵,称“九曲黄河灯阵”。阵配对联,上联“火树银花”,下联“九曲黄河”。赵公明守的是转盘灯阵,系八卦之首“坎卦”,其三个妹妹赵云霄、赵琼霄、赵碧霄等分守。真神掌领“离卦”,真魂掌领“……[详细] |
元末爆发的白莲教民——红巾军进入亳州时,与当地回民矛盾加剧,一些回民被红巾军抓获,其首领刘福通要把他们处斩。在红巾军内部的回族头领胡大海和朱元璋(当时为副元帅)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棋定生死的协议。双方在棋盘上对阵,沙阿訇运内功于抓棋子的手指之上。他棋法稳健,步步威逼,获得了棋局的胜利,同时也化解了这一场矛盾,这对阵的棋局被演化成拳法,称为棋势功。明洪武十三年基本完成了棋局中的各套拳法,以“晰扬掌(……[详细] |
利辛县清音戏流传淮河、西淝河、涡河两岸,源自安徽琴书。民国年间,安徽琴书老艺人谷保宽在安徽琴书的腔韵的基础上,吸收花鼓戏、四句推子和“夜落金钱”、“太平年”等地方小调,独创出可以表演小戏的几个调式,如大非板、小非板、慢板、快板、花腔、剁子等。其伴奏乐器主弦是板胡、二胡、三弦、坠胡等,表演分生旦净末丑,从而创编了地方色彩浓厚,小队伍在小场所可以表演的小戏剧——清音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详细] |
涡阳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闸北镇郑店行政村就是老子的诞生地,道教祖庭天静宫(又称中太清宫)便坐落于此。天静宫,始称老子庙,建于汉延熹八年,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后毁于战火。1992年以来,争取港台捐资三千多万元对天静宫进行了重修,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涡阳民间特别是老子生地闸北镇流传着许多有关老子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经涡阳县文化局收集整理,已形成25篇,并根据这些故事设……[详细] |
“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明末清初,乾隆年间亳州有一知州,姓余名汉,此人疾恶如仇、黑白分明,且喜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害岳飞时便流泪满面,即命衙役捉拿秦桧上堂受审,从此,便行成了当时亳州的一种民间哑舞剧,即“大班会”。亳州大班会共分五场十三小场,第一场“大登殿”,第二场“阴差搬兵”,第三场“秦相府”;第四场“二登殿”;第五场“过奈河桥”。角色分别有“鬼头”又称钟魁,2、牵板鬼;3……[详细] |
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据考证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由此得名。古井贡酒酿制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古井贡酒“两花一伏”大曲发酵,贮存期不少于六个月。将中温曲、高温曲和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轮次中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三轮次,前两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三轮发酵周期为八个月的工艺生产。并用“三高一……[详细] |
捻军歌谣是流传在亳州市涡阳等地颂扬捻军起义的民间歌谣和故事。爆发于皖北地区的捻军起义,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历时18年之久,转战于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歼灭清军及地方团练十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义,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也为此后1911年的武昌起义提供了宝贵经验。捻军起义的发祥地在涡、亳、蒙,活动中心在雉河集(现今涡阳县城)。涡阳建县即为镇……[详细] |
拉魂腔源于清末民初,有兄妹二人,兄背小鼓,妹抱土琵琶,沿街串乡卖艺求生,流落在地处原涡阳县、蒙城县交界,现利辛县境内的小王集。由于男唱段音尾在一个“咿”字上,女唱段音总落在一个“哼”字上,翻高八度拖音,演唱动听悦耳,词意贴近民众生活,表演细腻丰富,令人魂灵入迷,倍受小王集小经营者的欣喜,不仅将兄妹留在小王集收徒传授技艺学唱,而且成立起戏班子,根据生活小戏中的人物和喜、怒、哀、乐、戏情创意出慢板、快……[详细] |
老祖心意-八法拳又称水拳,为亳州人陈抟(871-989)所创,距今流传已逾千年,因陈抟曾受封华山,故在亳州以外流传时名为华岳-八法。该拳内涵丰富,-独特,拳势运行如水势翻滚,内劲如海纳百川,以整劲为核心(发展为形意拳),以步法为转移(发展为八卦掌),以轻柔为变化(发展为太极拳),堪称中华内家拳的始祖。亳州是全国十大武术之乡之一,作为特出拳种老祖心意-八法拳在亳州历代传承不绝,即是该拳术的发源地又是……[详细] |
笙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簧乐器。对中华民族文化及其西洋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78年河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千多年前的几支匏(páo)笙,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笙,南北朝时期笙、竽并用。明、清时期笙在民间流传,我国目前的笙有19簧、17簧、13簧,大小各异。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卢庄、全庄十几户人家,家家做笙,人称“响庄”。相传清朝末年,从北方逃荒要饭的卢立,拿着一个破笙,……[详细] |
安徽大鼓流行于苏鲁豫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之间的广大乡村和城镇,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起源于南宋时期,元朝时得到蓬勃发展,盛兴于明清。创派祖师王重阳,收徒七位,称为“全真七子”掌教真人为王重阳祖师的首徒丘处机,后形成七支八派,九九八十一门。记辈份为一百辈,分成一百个字,每字为一个辈份,分别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园、明,至、理、忠、诚、信,……[详细] |
相传高炉酒始于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史载建安十四年曹操屯兵高炉,征名师酿美酒慰劳犒赏将士。明中后期,张氏先人三公经商发家后开坊酿酒,并传世后人。自此,高炉酿酒技艺世代相传,高炉酒名声远扬。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高炉酒,蕴涵着道家文化风格,展现出传统工艺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浓香型白酒中独树一帜。建国初期高炉酒被指令调送北京供苏联专家饮用。1965年6月高炉大曲酒荣获阜阳……[详细] |
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又称沙河梆子,安徽梆剧,与河南豫剧同属一个剧种不同流派,是流行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当地人俗称“高梆”,一般简称梆子戏。淮北梆子的唱腔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能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能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腔内多衬哪、啊、吼、哇、嗷、呀等虚字,起到装饰唱腔的作用,会产生唱词满、吐字巧及腔弯俏的效果。……[详细] |
蒙城歌谣收录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歌谣,共分五卷:沧桑卷70首,风情卷98首,生活卷62首,处世卷48首,杂篇卷52首,补遗15首,合计345首。歌谣反映了旧时代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情况。从民俗角度看,它涵盖了整个皖北风俗习惯;从思想意义方面来看,它是旧中国社会的缩影。民间歌谣是时代的镜子,现实性、针对性最强,随着时代政治气候的消失,歌谣即消亡,只有生命力极强的,才能辗转流传,若不及时搜集,……[详细] |
据《史记》记载:“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蒙城殷称冡,或曰北冡,甲骨文曰“冡侯”,即冡国。周为蒙国,内有漆园,汉为山桑县,,后称山桑、蒙郡、蒙县、涡州等。直到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蒙城县,一直沿用至今。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