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广义的绍兴方言包括绍兴市所辖5县1区及其临近地区的方言;狭义的绍兴方言则仅指绍兴县“东头埭”土语。东头埭与西头埭相对,前者为旧会稽县属地,后者为旧山阴县属地。绍兴城区所使用方言以东头埭土语为主,杂以西头埭土语,其语音在个别字上至今仍存差异。绍兴方言通过越剧、绍剧、莲花落等戏曲形式和鲁迅、周作人等名家作品以及客居外地的绍籍乡人,传播于国内外。绍兴方言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详细] |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或重五。绍兴、新昌等县每于端午之前,家家姑娘剪取小块绸缎,精心绣制“香袋”。其形状略如荷花、菱角、鸡心之类,十分精巧可爱。至端午日,即将香粉、-盛入其中,悬于胸前,谓之“挂香袋”,以为可以避邪。新昌还有小孩左臂系五色线的习俗。是日,绍俗家家自制张天师偶像,置于门额之上;或将艾束作人形,又以竹作剑,置于门前,均取避邪之意。也有在门楣或门上贴朱吵符、八卦图或钟馗捉鬼图的。至近代,……[详细] |
“打夯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建筑工地上打夯时所唱。它流传于民间,歌声带有明显的号召力,歌声一起,打夯的人都要同时用力,随着歌声的节奏,将夯上下抬动。如果一人不用力,则会使夯的重心偏移而致伤手脚。它有近乎固定的曲调而没有固定的歌词。歌唱非常灵活、非常自由,看见什么唱什么,想起什么唱什么。眼边看,心边编,口边唱,随心所欲,不拘形式,富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词的内容集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农事农活,婚恋嫁娶……[详细] |
绍兴背纤号子主要是指在水网地带的人们在纤拉船只过程中演唱的劳动号子,体现了低层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企盼和一种命运的呐喊。其音律、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以统一行动、鼓舞斗志,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女吊》中,描写了被逼良为娼的女子玉芙蓉,饱经人间折磨,悬梁自尽后,冤魂未散而发出的悲愤控诉。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带0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是绍剧和目连戏的一出,演员妆化成“石灰一样白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台上形象是“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垂头,垂手,弯弯曲曲的走一个全台。”(鲁迅《女吊》)女吊其在舞台上的艺术特……[详细] |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四镇与五岳并举。镇系一方之镇的大山。会稽山为扬州之镇,名南镇。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建南镇殿于会稽山之阴。唐开元十四年封四镇为“公”,会稽南镇曰永兴公。宋、元则分别加封南镇为永济王和昭德顺应王。明初,诏去前代封号,只称会稽山这神。清康熙帝曾十一次遣官致祭,并亲题“秀带岩壑”匾额。乾隆也十四次遣官致祭,并题写“表甸南疆”匾额一方。当时“四镇”国定春秋两祭,而东南两镇以春祭……[详细] |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约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当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兰渚山麓的溪流两侧依次列坐,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随意漂浮,滞留某人之前就需即兴赋诗一首,赋诗不成则罚酒三觞,以此娱乐助兴。诗成而集,王羲之欣然作序,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雅集的举行,得到了后世文人、书家的仿效传承……[详细] |
绍兴水乡有小船,又称脚划船、躅桨船。船体小巧,不用摇橹、撑篙,只须以手划楫为舵,用脚“躅”桨行进。有时为提高行船速度,则于船头加一支扳桨,一船夫面向船尾扳桨,另一船夫于船尾划楫、躅桨。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
上虞剪纸,历史悠久,唐宋时已盛行,特别是作为绣花剪纸母本图样,绣花剪纸就与鞋帽服饰以及各种绣品物件结下不懈之缘。由于绣花剪纸作品难以保存,所以历史年代很难考证。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立春日郊行》诗,记述了迎春习俗——鞭春牛与戴金幡彩胜。“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幕帆多。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金幡彩胜“之俗,是每逢立春日,妇女们……[详细] |
顾氏伤科,清初顾士圣所创。道光《会稽志》谓其“善伤科,调筋接骨,应手捷效,子孙世其业”。士圣原籍上虞西化,后迁居绍兴城内,早年承袭少林寺派,医武兼修。子子兴,孙传贵,均承家学,医武并进。至五世风来,传医弃武,有《顾氏医录》传世。六世杏元、杏庄、杏春、杏林兄弟皆得其父真传,杏庄所著《祖传药录》,为顾氏伤科增色不少。杏庄长子仁瑞、次子仁生亦皆能绍祖业。顾氏伤科前六世无外姓门人,1950年起,始收门生以……[详细] |
翻九楼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杂技,孟姜戏演出的一项主要内容。旧时绍兴竹田头一带有人专操此业,常受上虞孟姜班、长安文锦乡班等戏班聘用。孟姜戏搬演孟姜女千里寻夫故事,以求超度亡魂。其戏班称孟姜班,成员大都为道士,演出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为超度五殇的旧习之一,称“做孟姜”。做孟姜主要有两项活动,俗称“日‘翻九楼’,夜演《孟姜》”。“九楼”由方桌垒成,其式有二:一式以九张方桌直垒,两旁以毛竹绑扎加固,称“一枝……[详细] |
堕民又称“怯邻户”,明代称“丐户”,后世称为“堕民”。在浙江绍兴及属县亦称“丐户”或“乐户”。元明清时,浙江绍兴及属县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平民。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之一种,不得与一般平民削籍和通婚,与平民同列。堕民亦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杂役等事。堕民虽与一般平民毗邻相处,然习俗殊异,地位低下,一直在悲苦和被人轻蔑的环境下度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堕民获得新生,与一般居民的界线完全消失,地位……[详细] |
东湖镇,地处绍兴市区东郊,距老城区5公里,与绍兴城东经济开发区毗连,以境内有著名风景区东湖而得名。东湖历史悠久,并存留着鲜为当代人知的传说。“天仙配”中的主角董永,是东湖镇人。镇内东湖村的董家堰,原名织女铺,有董永墓和织女潭等遗迹。《康熙会稽县志》云:“凡堰之董姓者,均云为董永之后。”俗传董永所遇织女,为董永织绡,以赏佣钱即罢。织女浴于潭而上天,其潭故名织女潭。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详细] |
这是旧时流行江南的社交风俗,民间裁决纠纷。老百姓之间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纠葛,谁都不让步,就请好裁决人,双双来到茶馆,把知情者都叫来,边喝茶,边进行民间的评理、判断,由“吃讲茶”中的调解员,也称“店王”裁决理亏的一方负责付清这次“吃讲茶”的全部茶资,并向另一方赔礼道歉,纠纷也就得到处理。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
绍兴银饰品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先秦、两汉史料记载:越国矿产资源丰富,民间冶炼业发达,境内的铜、锡、金、银、铁等矿产已大多被开发利用,为银饰品制作技艺在古越绍兴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据史料记载,吴越归宋时,贡奉之物中金银器皿颇多。2001年,从西湖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吴越时期纯银鎏金金涂塔、鎏金纯银佛像等,便是最好的佐证。《吴越史年编年》记载:“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十二月,钱弘俶命造金涂塔……[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