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民俗文化

嘉兴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丰山脱力药制作技艺丰山脱力草是一种生长在山上的草本植物,它对劳累过度、手酸脚软、食欲不振、气虚乏力之症状颇有疗效。丰山脱力草主产于海盐县秦山镇丰山、秦山、隐马山一带,在秦山镇的周边乡镇山上也有生长。丰山脱力药以家系传承为主。早在一百多年前,丰山脱力药就在民间声名远播,除海盐县外,邻县及杭州、上海、江苏等地常有来购药者,邻近的乡镇药店、百杂店、茶店也向马天益堂批销,可谓生意兴隆,尤其是夏季农忙以后,……[详细]
  蓝印拷花头巾制作技艺蓝底白花拷花头巾是海宁东片地区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头巾色彩单纯,由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相互交错成各种图样,既可遮阳,又可做毛巾擦汗揩灰,美观实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蓝印拷花头巾在海宁地区的流行与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密不可分。自明朝以来,海宁的棉纺及印染业一直领先于周边地区。这一地区土质优良,适宜种棉,当地妇女收起棉花后经翻晒、轧花、纺纱、经布、织布等各项工序,织成优质土布……[详细]
  桐乡彩色拷花彩色拷花简称“彩拷”,是在蓝印花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彩色拷花历史悠久,工艺流程全部采用手工操作,题材来自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据桐乡石门、崇福、乌镇等镇的镇志记载,明清时期,这些地区所开之数十家印染作坊,大多印染拷花蓝布。其中创办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石门丰同裕染坊,在印染拷花蓝布的同时,也印染彩色拷花布。彩色拷花布……[详细]
  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西塘古民居建造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据文献记载,西塘在元代成市,明代建镇,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徽派的文化和建筑技术带到西塘,西塘现存最好的民居就是那个时期建造的。到了民国时期,西塘已成为商业重镇。据2000年普查,西塘古镇尚有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建筑25万余平方米。西塘古民居中,明代建筑现存不多,但特征明显,厅堂上所用的梁饰多为“包袱巾”状。清代建筑的柱础均用毛石,不用青石,……[详细]
  乌镇水阁建筑艺术乌镇古民居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与其他水乡建筑不同的是,乌镇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这就是水阁。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临河建屋,依水而居,形成了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生活方式。乌镇古民居历史久远,距今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乌镇水阁起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水阁的出现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密切相关的。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具有独特的地……[详细]
  平湖杜经布制作技艺平湖的棉花生产历史悠久,东汉时生产的“越布”曾受光武帝的青睐,成为贡品。平湖杜经布(“杜”,吴越方言,手工制作、土制之义,“杜经布”即土布)受松江黄道婆纺织技术的影响,生产技艺独特。1993年版《平湖县志》载:“最初为土布业,早在明代,农家多以织布为副业,所产小布是平湖一大特产。”民国时期销路以上海为中心,转销福建等地。到20世纪60年代,杜经布一直是平湖人民服饰的主要原料,形成……[详细]
  斜桥榨菜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菜肴制作技艺。海宁斜桥腌制榨菜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31年,斜桥地区开始种植榨菜。1938年,斜桥一带的菜农开始将榨菜装坛运到上海,在上海加工成辣榨菜,销路甚好。1938年8月,陈春荣、许百糠和陈和生三人成立斜桥榨菜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销售榨菜。由于斜桥榨菜价格低于四川榨菜,而且质量上乘,风味独特,在上海名声大震。榨菜是大叶茎菜的一个变种,属圆形茎用芥菜,经腌制后可以生……[详细]
  传统纽扣制作技艺传统纽扣制作是嘉善县西塘镇和大云镇一带民间世代传承的技艺。传统纽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贝壳纽扣,一种是布条编织的盘香纽扣。贝壳纽扣生产主要是在西塘镇大舜村,盘香纽扣制作分布面较广、制作技艺传承较好的是西塘镇和大云镇。贝壳纽扣制作初创于1921年,其原材料主要是产于当地的河蚌、三角蚌、麻麻蚌和香蕉蚌等。贝壳纽扣有六道生产工序:落料,按照贝壳的大小和壳的厚薄分别落下大型号、小型号(稍薄的……[详细]
  嘉兴黑陶烧制技艺嘉兴黑陶源头可以追溯至七千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嘉兴市南湖区雀墓桥出土的尖脚三足黑陶,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精湛的工艺品。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能与彩陶艺术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黑陶艺术的特点是: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形匀称、规整,造型优美,做工精细,高温烧造,封窑处理,通过科学的渗碳原理,将弥漫在窑中的浓烟中的碳粒渗入坯体,烧制出来的陶器黑……[详细]
  平湖糟蛋制作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再制蛋工艺。平湖糟蛋制作工艺独特,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喜爱,并远销海外。1991年《平湖县志》记载,糟蛋为著名的传统特产,据传是徐源源糟坊创制,至今有二百五十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和探索,平湖糟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工序有:制糟。将糯米在清水里浸十至十二小时后,用蒸气蒸成糯米饭,再用酒药进行发酵。洗蛋。用清水将蛋洗干净,放在竹编的容器内,在太阳下晒三至四个小……[详细]
  龙凤花烛制作工艺龙凤花烛简称“花烛”,就是在光洁的红烛上附加特别的饰品,以烘托喜庆气氛。花烛主要用于新人婚庆和长者寿庆。用于婚庆的花烛,最基本的是:一支饰有一条龙,龙嘴前有一颗珠,称“盘龙戏珠”;一支饰有一只凤,凤嘴前有一朵色彩鲜艳的牡丹花,称“凤穿牡丹”。在两支烛的下半段各饰和合二仙。这对象征龙凤呈祥、夫妻和谐的花烛,就是龙凤花烛。婚庆花烛尚有饰麒麟的,名为“麒麟送子”,饰石榴和蝙蝠的,名为“多……[详细]
  新塍小月饼制作技艺嘉兴秀洲新塍月饼当地人称“小月饼”,拿在手里,比手掌略小,为苏式月饼。根据馅料的不同,一般分为百果、椒盐、玫瑰、豆沙等品种,口感甜而不腻,口碑极好,深受嘉兴及周边消费者喜爱。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新塍小月饼价廉物美,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主要特点:(1)全部是手工制作,保持传统原料、传统口感,不含任何添加剂,包装简朴、自然,保留一种怀旧的食品消费习惯。(2)采用本地自产优良……[详细]
  造船技艺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圣堂港,是嘉兴地区特有的造船小村庄,其造船技艺在嘉兴水乡颇具代表性。张作明(1941年出生)家庭是圣堂港名副其实的造船世家。一百五十多年前,张作明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造船能手,张作明十五岁起就跟父亲张玉林学造船,五十多年来练就了精湛的手艺。现在,他与族兄弟张来生、张志新、张金泉及儿子张建平、张建华能造农船、渔船、小划船、游船、丝网船、龙船等十来种船。嘉兴船博物馆中……[详细]
  海盐大头菜制作技艺海盐县武原镇是远近闻名的“大头菜之乡”,种植大头菜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当地腌制的大头菜香脆爽口,味道鲜美,深受百姓欢迎。海盐大头菜腌制工艺独特,至今仍是省内独家、国内罕见。海盐大头菜经传统工艺腌制后,香脆爽口,味道鲜美,略带酸味,既可直接生吃,也可烧汤或炒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传统海盐大头菜栽培种植以施用土杂肥为主,不施农药和化肥。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发展,海盐大头菜仍然保持着其独……[详细]
  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海宁三把刀,即药刀、片刀和糕刀。以“海宁三把刀”著称的周顺兴铁店开业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1888年,周顺兴铁店第二代传人周富亭锻制成药刀、片刀和糕刀。1945年,三把刀创始人周富亭将制作技艺传给长子周寿松。1956年公私合营后,周顺兴铁店改为盐官刀具生产合作社。20世纪80年代,三把刀制作技艺传给第五代传人周祺僧。现在,周祺僧联手第六代传人周明(周祺僧之子),使这项传统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