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民俗文化

嘉兴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做社就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一种仪式。做社风俗起源于土地崇拜。该仪式世代沿袭,自夏朝起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这一仪式体现了民众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是百姓的心灵寄托。做社分春社和秋社两种。春社起自夏代,于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清明前),春播在即,祈求丰收;秋社始于汉代,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收获已毕,祭神报谢。平湖农业发达,历来有祭祀社神的习俗。每年春、秋两季,为了向……[详细]
  新塍元宵民俗秀洲区新塍镇自清代就有“鳌山灯会”之举,时称“水嬉”,每十九年一举,举必在闰四月,各坊热心此事者挨户筹钱,于水面装成泉石、亭台、人物、花卉等,争艳斗巧,愈出愈奇,远方来者舟以万计。“鳌山”是指灯景制作,是由数百盏花灯堆扎成山,形似巨鳌,俗称“鳌山”。因活动在傍晚进行,花灯齐放,故有“鳌山灯会”之称。鳌山以亭台、楼阁、山石、园林为背景,也有扎成园林山庄、人物花卉等争奇斗艳,以此先行;随后……[详细]
  嘉善丁栅有着丰富的淡水鱼资源,历史上世代相传多种多样的淡水捕捞技艺。当地有四十一种淡水捕捞方法,即张簖捕捞、横帘捕鱼、虾簖头捕虾、丝网捕鱼、牵塘网捕鱼、百脚笼捕鱼、过江笼子捕鱼、钓钩捕鱼、牵网捕蟹、拖网捕虾和蟹、桥洞捕鱼虾、蟹罾捕蟹、环网捕蚕白虾、抄网捕虾和鱼、夹网捕鱼、箍索罩鱼、扳罾捕鱼、打甲鱼、钓甲鱼、张珠网捕鳗鲡和虾、塌张网捕捞、幔绣捕捞、刮金板(扒网)、引鲤鱼、抄虾松捕鱼虾、江网捕鱼、经钩……[详细]
  护国随粮王庙初建于明末,清初搬迁至现址。庙内供奉随粮王神像,清中后期庙的香火渐旺,信奉者多为嘉善县西塘镇居民及附近农民。到清末民国初时,庙会规模最大,抗日战争前规模最大的一年参与人数达两三千,是附近数十里内最有名的庙会。随粮王庙会是护国随粮王生日庆典,地点在西塘镇塔湾,庙占地约十亩,坐北朝南,门前是杨秀泾河,河面宽阔,通往全镇各地。河对岸是社戏台,庆典时有演员登台演戏,娱神娱人。庙宇的西、北、东都……[详细]
  平湖婚俗主要以“曹桥讨娘子”为代表。旧时平湖民间娶亲时,条件好的人家用轿子,条件差的人家用船载。新中国成立后,都改用船去载新娘和嫁妆。船载是名媒正娶的起码条件。娶亲必须是上午,中午是结婚大宴。结婚那天,新娘从船上上岸后,媒人带着新娘必须从男方家的东南场角走进婆家。姑娘出嫁时送礼的人家都要请到。“对亲”时,男家送的花红礼(媒人礼)不能收,如果收了,就要加倍还礼。还要掘一棵万年青,用红纸包好,寓意新婚……[详细]
  经蚕肚肠是流传于桐乡河山地区的特有的传统婚俗仪式。在当地,凡女儿出嫁,在婚礼的第二天,一定要在喜娘的主持下,新郎、新娘一起举行经蚕肚肠仪式。传说只有经历这样的仪式,新娘在婆家养蚕才会得到“蚕花廿四分”。“经”作动词,当地方言即“织”的意思,织布称“经布”,“经蚕肚肠”即缫丝,其实是一次象征性的缫丝劳动。新婚次日,在男家堂屋中置放四张椅子,围成一圈,中置栲栳,内放面条、蚕种纸、杆秤等物,由喜娘手持染……[详细]
  神歌是浙北地区一种古老的民间酬神祭祀仪式歌,在桐乡最早流传于濮院,后来流播至梧桐、百桃、屠甸、炉头、乌镇等地。据濮院出生的神歌先生王阿大(1928年出生)口述,他唱神歌是由他父亲阿四传授的,王阿四唱神歌为王复兴所传授,王复兴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出刊的《濮院琐志》记载:“酬神祭先……所酬之神益众,供献肴馃榼,分布上下,各大土地……召祝献者,掌坛率子弟鞠躬、再拜……[详细]
  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平原,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地,这里的养蚕制丝生产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桐乡地处浙江北部,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其中以祭拜蚕神、佑蚕丰收为主题的轧蚕花庙会(又称“蚕花庙会”)最具代表性和群体性。其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是含山轧蚕花庙会。含山轧蚕花庙会风俗流传已久,据桐乡方志记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谓“蚕花”,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绉纸扎成的纸花。“轧”……[详细]
  嘉兴端午习俗萌茅于南宋时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民国以来遗风尚存,新中国成立以后再次盛行。特别是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将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作为固定项目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使这一项民间习俗得以恢复、传承和弘扬。嘉兴端午习俗主要内容包括祭祀习俗、饮食习俗、娱乐习俗和信仰习俗。祭祀习俗。一是伍相祭。端午节当天,百姓都会带着祭品到南湖伍相祠和胥山庙祭祀伍子胥。二是神龙祭。举办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详细]
  网船会又称“刘王庙会”、“莲泗荡水上庙会”。每年清明和中秋时节,江、浙、沪一带及嘉兴本地从事渔业、农业、运输业的船民,驾船汇聚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东的莲泗荡,祭祀、会亲、娱乐、商品交易,为江南独特的水上庙会和“渔民狂欢节”。自南宋以来,王江泾就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丝绸重镇,方圆数十里,“日出万匹”。镇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被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镇东莲泗荡,背靠万顷良田。莲泗荡原名“连……[详细]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是极具江南水乡特色,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据嘉兴市志记载,旧俗嘉兴六月廿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去烟雨楼雷祖殿(嫘祖殿)进香。南湖游船汇集,大小船只数百。大船中有丝网船,俗称“双夹弄”、“单夹弄”,可供酒菜。小船盖船篷,摆渡载客。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灯,漂浮于水上,多至千盏。烟雨楼通宵达旦供应茶酒面食,又有昆曲社在湖上举行曲……[详细]
  钱江观潮习俗,始于西汉,盛于南宋,元、明、清蔚然成风。它广泛流传于钱塘江出海口的杭州、海宁一带,主要包括潮神信仰习俗、弄潮习俗、观潮度曲习俗、有关钱江潮的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和商贸习俗等多项民俗事象,其中尤以潮神祭祀、铁牛镇海、造塔镇海、抢潮头鱼、塘工号子、观潮集市、观潮节昆曲-等内容最为引人注目。钱江观潮习俗涉及民间信仰、民间文学、传统知识、民间技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方言俗语等多方面内容。……[详细]
  双庙渚蚕花水会是指在桐乡洲泉镇清河村双庙渚一带所举行的蚕花庙会。由于庙会是在水上举行,所以人称“蚕花水会”,亦称“蚕花圣会”。据清光绪《石门县志》记载,清明日,“农船装设旗帜,鸣金击鼓,齐集龙蚕庙前,谓之龙蚕会,亦击鼓祈蚕之意”。龙蚕会就是以芝村龙蚕庙为中心,在庙前河港中举行的蚕花盛会,也就是双庙渚蚕花圣会。桐乡自古以来就是桑蚕之乡,蚕农向来有信仰蚕神马鸣王的习俗。据传,双庙渚蚕花庙会源于南宋时期……[详细]
  元帅庙会是流传于海宁市许村镇翁埠村一带的民俗活动。元帅庙会的核心内容为祭拜元帅菩萨。传说南宋以前有一位温进士途经海宁许村翁埠村时,当地正在闹瘟疫。温进士深谙医道,发现瘟疫之源乃是百姓饮用了有毒井水所致,他劝导百姓停用井水,可百姓不听劝告,致使瘟疫蔓延不止。温进士为救百姓生命,以投井献身来证明井水有毒的事实。当百姓从温进士尸体上看到紫黑的皮肤时,才相信井水有毒,从而停用了井水,使当地瘟疫得以制止。温……[详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乡民患疔疮疾病多,且往往因贫穷得不到及时治疗,形成长期溃疡,有的还发展成骨髓炎、附骨疽、瘤珠、褥疮等痼疾。张景星对此病研究五六年后,独创深部抽脓术,用白银打制抽脓器械,对患者施行此术,再注入药水进行清洗后,外敷独家研制的“溃疡散”,使一些大医院都没有治愈的瘌头,五六天便可结痂。张景星,男,1920年9月20日出生,嘉兴市东栅乡(今南湖区东栅街道)人。进过私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