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民俗文化

牡丹江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纸扎,又称扎纸,亦称扎彩。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一般称为“纸扎匠”,是扎灯、扎旱马等物的行业,主要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焚烧祭祀用的纸人、纸马、纸幡之类,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扎制技艺却是民间艺术的一门独特行业。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绘完成。用于殡葬仪式中的扎纸作品有纸幡、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等类,有的还发展到门神、狮虎、仙鹤、十二美女(歌舞伎)、人子花(四老……[详细]
  朝鲜族花甲礼系朝鲜族寿礼的重要礼仪之一。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朝鲜族同胞每逢60大寿都举办寿礼,叫做“回甲宴”或“花甲宴”。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按古代干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称作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花甲礼也就特别隆重,是朝鲜族人民生活中重大的人生礼俗。关于花甲宴的由……[详细]
  满族采参历史悠久,隋唐渤海靺鞨人已采参朝贡,明末努尔哈赤发谕集体采参,清朝历代帝王收授长白山野山参,使采参成为满族人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满族采参叫挖“棒槌”,进深山老林挖参叫“放山”。进山要准备“索拔棍”、挖参钎子、棒槌索、快斧子、手锯、剪子、背筐、狍子皮、吊锅等器具和物品,放山帮伙一般人为单数,进山黄道吉日为初三、六、九或初八、十八、二十八。进山前要拜山神爷,准备祭品,如达子香、馒头、猪头、供……[详细]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居住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详细]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灌醉,老妈带领众人把鞑子团团围住一顿痛打,表演结束。“鞑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详细]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反映了女真族渔猎征战生活的情景。如今,渔猎生活没有了,以其为载体的歌舞自然没了攀援的树干。“满族东海莽式舞”又俗称九折十八式,是女真时期就已经流传的舞蹈,内容丰富。……[详细]
  (1)在公元520年,柔然发生了一件萨满制造的宫廷内讧,最终导致可汗丑奴被杀。柔然可汗宠信一个名叫地万的女萨满,封为圣母,把太子藏起来,托言上天。事泄被绞死,丑奴可汗复杀执刑之人,引起了宫廷政变。古代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代,萨满在政治、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须具备许多常……[详细]
  黑龙江省的地方工艺品。用鸡、鸭、鹅、鸽、锦鸡、孔雀等各种鸟雀的羽毛作原料,经过洗、漂。染等工艺,借鉴国画、浮雕等表现手法,将各种颜色的羽毛按构图要求,运用平粘、对接粘、排列粘、悬浮粘。堆积粘等粘贴方法,制成一幅幅颜色鲜艳、具有光泽、造型生动、有立体感的羽毛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