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亚洲民俗文化

亚洲十大民俗文化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台上的傀儡约两米高,由透孔皮革制成。远在吴哥时期之前,“斯贝克—托姆”皮影戏与皇家舞剧、化装舞剧都被认为是神圣的。祭神的表演只在一些特殊时刻举行,一年表演三到四次,例如:高棉新年、国王生日或敬奉名人。在上个世纪吴哥王朝衰败后,皮影戏也随之被削弱,但它已经演化为一种保留着仪式规范的典礼性艺术形式。特殊仪式中每个角色的傀儡都由整片皮革制作。例如湿婆与毗湿奴,采用意外或自然死亡的母牛皮,履行一个特殊仪式后在一天内制成。牛皮以Kandaol(树名)树皮溶液染色。工匠们将想要的形象画在晒制后的牛皮上,然后将它剪出、上色,再系到两根竹棍上,以便舞者操作。依照传统习惯,表演在夜晚举行,地点在户外的谷场或宝塔旁边。夹在两根高大竹板间的大白幕布,安置在一大堆篝火或今天的照明灯前面。傀……[详细]
韩国服装
  韩国服装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拥有不少的品牌服饰。韩国市场上的服装主要分为男正装、女正装、运动休闲、儿童服装及内衣等五大种类。每一种类服装的流行趋势都在不断变化,服装企业只有准确把握市场动向,适应变化及时调整设计思想和生产结构。韩国的纤维生产业基础雄厚,十分发达,其纤维产品的质量及多样性早已驰名世界。以各种衣料制成的成品服装及订作服装,均可以低廉的价格购到,此乃韩国服装市场之最显著的特点。特别是订作服装只需两至三天就可领取,往往比本国的成品服装还要便宜。童装和女装的颜色、质感和领先于流行的设计更是为女性购物增添了无限乐趣。除百货公司、市场和购物中心以外,在明洞、梨泰院、狎鸥亭等地也有专门经营著名品牌的商店。购买场所:明洞、狎鸥亭洞、文井洞、南大门市场、东大门市场……[详细]
卡山地毯编织传统技艺
  卡山一直以来都是制作精美地毯的中心,本地几乎三分之一的居民从事地毯编织工作,织工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地毯编织过程首先从设计开始,图案是对一系列既定的如花朵、树叶、树枝、动物和历史场景图案进行精心编排。这里的织布机以“达尔(Dar)”这个名字为人所熟知,经线和纬线用的是棉线或丝线。地毯的绒面是用波斯结法把羊毛绒线或丝绒线绕在经线上打结形成的,打结后还要把住一排编好的纬线,用梳子敲打。精心编织的波斯结(也称为非对称打结)在卡山得到了广泛使用,这才使得地毯的背面打的结精细均匀。卡山地毯的颜色来自于天然染料,包括茜草根、核桃皮、石榴皮和藤叶。卡山地毯编织的传统技艺在母亲和祖母的指导下传授给女儿。做学徒也意味着学习设计、染色、修剪、织机构建和工具制造等。……[详细]
法尔斯地毯编织传统技艺
  伊朗人在世界上以善于编织地毯而著称,位于伊朗西南法尔斯的地毯织工,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春天或秋天的时候,本地男子剪下羊毛。然后他们在地上安放搭建水平式织机,而女性开始将羊毛绕成纺线。主要染料都是纯天然的,如用茜草、靛蓝、莴苣叶、核桃皮、樱桃枝茎、石榴皮制作红色、蓝色、棕色和白色的染料。妇女们负责设计、选色和编织,并把他们游牧生活的场景编成地毯图案。他们没有任何编织设计图――所以也没有任何织工可以编成两条一模一样的地毯。地毯的编织工作是把彩色纺线在羊毛纬线上打结。然后是把地毯缝边,并把多出的羊毛烧掉,让设计变得更为生动,最后清洗地毯。所有这些技能都是经过口头和实践传承的,如母亲教女儿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的技术,而父亲教儿子怎样剪羊毛和构造织机。……[详细]
塔兹耶仪式戏剧艺术
  塔兹耶(Ta’zīye,或Ta’azyeh)是一种讲述宗教活动、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仪式性戏剧艺术。每场演出都有四个要素:诗歌、音乐、歌曲与动作。一些演出剧目中可能有上百个角色,分成历史、宗教、政治、社会、超自然的、真实的、虚构和幻想的角色等。每个塔兹耶的剧目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主题、服装和音乐。表演充满了伊朗观众可以理解的丰富的象征手段、惯例、套路以及符号,但舞台上没有照明或装饰。表演者都是男性,包括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演员大多数是业余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别的职业维系生活,参加演出寻求的只是精神奖励。一方面塔兹耶在伊朗文化、文学和艺术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另一方面,日常谚语也从这一仪式戏剧中吸取精华。它的表演在保留保存古老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伊朗神话同时,还帮助促进和加强了宗教和精……[详细]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宗庙是朝鲜王朝供奉祖先的王家礼教祠堂。它位于汉城,是进行集歌舞礼乐于一体的祭祀仪式的地方。现在这种仪式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王室后裔组织祭祖活动。这种独一无二的礼教祭祀活动,于中国也已不复存在,却出自中国经典古训中的敬祖孝宗思想:在祖先灵魂安息的处所,为之祈求永恒平安。现在的祭祀形式仍沿用15世纪的典籍所记载的程序:主祭身穿礼服,头戴王冠以代表国王,其余等众则着冠冕,捧着盛有食物和奠酒的祭器上供。音乐(锣、钟、弦乐器、长笛)和舞蹈(64位舞者列成8行)按儒经所示,演示出“阴”,“阳”力量的交替对应阵势。象征国王文治功业和“阳”力的舞蹈“文舞”,用祥和的“保太平”音乐伴奏,总是第一舞步向左;而象征“阴’’力的“武舞”,用小调音乐“定大业”伴奏,第一舞步总是向右迈出。……[详细]
吠陀圣歌传统
  吠陀经包含数量众多的梵语诗歌、哲学对话、神话以及宗教咒语,是由3500年前雅利安人在印度创作和发展的。吠陀经被印度人奉为他们知识的至高无上的源泉和神圣宗教的基础,是至今尚存的最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吠陀一词来自梵语,意思是“知识”。吠陀遗产以吠陀经的形式汇编了大量的1和1注释,尽管1通常都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下来,但是人们还是称之为经“书”。吠陀经一共有四套,其中的《利格经》(RigVeda)是一套圣歌选;《萨马经》(SamaVeda)是将《利格经》及其它的诗歌配乐而成;《雅哲经》(YajurVeda)收集了大量僧人的祈祷词和祭祀时使用的程序;《阿萨那经》(AtharnaVeda)包括咒语和符咒。吠陀经向人们展示了印度教的历史全貌,同时也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观念的早期发……[详细]
鸠提耶耽梵剧
  克拉拉帮的梵剧——鸠提耶耽代表了印度最古老的鲜活戏剧传统。该剧一般都在印度教神庙中的库坦巴拉姆演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鸠提耶耽梵剧,是梵文古典主义与地方传统紧密结合的唯一例证。所谓地方传统,主要是马拉亚拉姆方言的喜剧和客拉拉喜剧。面部的表情(尤其是眼睛)、动作和姿态组成极为精确规范的舞蹈语汇。最初,因为演出的神圣性质,观众面受到限制,后采才逐步开放。然而演员的角色仍保留着神性,演出前要举行净礼仪式,整个演出过程中,舞台油灯长明不熄,象征神明在场。男性演员(均出自察吉亚部落)的表演教材都是由师父单独密传的,且极其具体。直到近期,这些教材仍然由某几个家庭密藏不漏。古典梵剧一般为独幕剧,情节非常细微具体,以致演出全剧可持续40天。鸠提耶耽梵剧是印度唯一男(Chakyar)女(Nangiars)……[详细]
9、和服
和服
  和服(わふく,wafuku) ,江户时代以前通常指吴服,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服饰。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明治时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装,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来自西洋的衣饰。后来此词的词意逐渐单一化,通常单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偶尔也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 传入日本的缘故。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详细]
哇扬皮影偶戏
  这种古典偶戏以精工制作的木偶和复杂的音乐风格而闻名,是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古老的故事讲述形式。在十个世纪之中,这种艺术在爪哇和巴厘岛宫廷以及农村非常盛行。今天,印度尼西亚皮影不仅在爪哇、巴厘岛流传,在周围的一些岛屿,诸如龙目、马都拉、苏门答腊和南婆罗洲等岛屿,也同样受到人们喜爱。这些地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伴奏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皮影偶戏的演出非常漂亮,应归功于人偶。尽管这种精心手工制作的人偶尺寸、形状和风格变化不一,但是总体上来说有两种基本类型:三维的木质人偶和平面皮影人偶。平面皮影人偶表演借助于后面的光线投影在屏幕上进行。这两种人偶的共同点是都有风格独特的服装和面部特点,以及关节可以活动自如。在人偶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系在人偶上的细棒操纵可转动的偶人胳膊。为取得更为戏剧化的效果……[详细]

全部亚洲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