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秀山县民俗文化

秀山县民俗文化介绍

  秀山苗族羊马节,又叫“苗家五月年”,因主要节庆日在农历中的地支属午(马)和属末(羊)而得名,其主要流传于秀山县石堤镇、里仁镇、龙池镇等地,其中以石堤保安村最具代表性。羊马节传承,已经历十八代之多。因均以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对传承谱系并无记载。石堤镇保安村是苗民“羊马节”的主要传承地,当地苗族风情醇厚,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羊马节的形成,源自当地苗族先民的战争和迁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详细]
  薅草锣鼓,又名打闹歌,俗称打闹,主要流行于土家族部落中。打闹歌是土家人在薅草(就是用锄头给地里的庄稼除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薅草锣鼓乃是大户人家才能请得起的,因为小户人家是不会请数十甚至数百人为其薅草劳动的。薅草锣鼓的锣鼓声节奏鲜明,深沉浑厚,其打法为│ХΧ○│,……[详细]
  秀山民歌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歌。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生活相关,人民通过编制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五谷丰登、吉祥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他们的感情,歌颂生活,记录历史。秀山民歌的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节奏和节拍、调式音阶、音调、曲体结构、词曲结构、衬词和衬腔等的运用都有其特征。秀山民歌是秀山地区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一。2008年6月7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申报的“秀山民歌……[详细]
  秀山花灯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它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发展于民国,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秀山花灯有两人表演的单花灯、四人表演的双花灯、多人表演的群花灯,音乐包括曲调和打击乐两部分,曲调有“正调”、“杂调”之分,传统曲目有“黄杨扁担”等五百余首,打击乐曲牌有【懒龙过江】、【猛虎下山】等四十余个,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