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韩村河镇境内著名的游览胜地上方山东面十几里,有个尤家坟村。说起它的来历,还得从清朝嘉庆年间说起。早先,尤家坟村不大,是五侯村的一个支属,叫五侯庄。五侯庄原来人口不多,其中大部分为姓尤人家。当时,尤家有个人在朝廷里做官儿,这官位叫四路总兵总将,这个人的名字叫尤黑虎。要说那时,皇上的宝座也坐不稳了。嘉庆十八年的时候,天理教农民起义,在河南、山东、北京各地方闹乱子,把皇上闹得也是没辙了。其中有一支……[详细] |
在房山岳各庄乡孤山口村的北部,有处悬崖叫“黄马岩”。关于它的来历,人们是这样传说的。很久以前,孤山口村北有个山叫“青草岭”,那里绿草丛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但是去过人说这岭上很脏,常有人一去不回,所以谁也不敢到这岭上去放牧。绿葱葱的嫩草年复一年就这样荒废了。一天,有个不满三十岁的小伙子,到孤山口村乞讨。有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轻轻的落得如此地步?”他流着泪说:“家中发了大水,房子被水冲倒了,父母姐弟……[详细] |
元港村,原房山区大安山乡行政村,后划归大安山煤矿管辖。元港的“港”字在这里读“桨”,《新华字典》中,这个音的释义为“山沟”的意思。也许是因为老百姓将“港”误以为“港口”的意思,以此流传出蕴含着整个大安山地区沧海桑田的传说。大安山的老人们都说,很久以前,大安山大部分地区处于水下,水面之上的元港就是大安山地区的中心地带,而进入大安山地区要走水路。有个说法叫大船行到红煤厂,小船行到“跳台根”(音)。后来……[详细] |
过了十渡,来到十二渡,沿柏油路往西北拐就是两岩对峙中间深陷的石门了。沿石门左侧一华里出有一个小山村,叫前(钱)石门。小村处在一个群山怀抱的小盆地里,气候湿润温和,从村北到村西有座半圆的山围着村,叫凤凰山。山上曾有81间庙宇,还有娘娘庙、山神庙等。在奇峰怪石深处有绿林黄墙红塔把这座小山装点的美而壮观。在这块风水宝地中,过去有几十户穷人居住在山下,经营着十棵果树和几十亩沙滩地,过着食不饱肚,衣不遮体的……[详细] |
在长阳镇的几十个村子里,黄管屯是个小村,老人们说,原来叫皇观屯,这名咋起的,说来话长了。黄管屯这地方,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紧靠大道边,住的都是旗人。由于人少,所以也就没有村名,人们管这个地方都叫道边。话说这里有个张老头儿,六十多岁了,老伴死得早,自己也得了痨病,整天咳血,眼看就不行了。有人给出了个主意,让他只有15岁的独生子赶快找媳妇结婚,好冲冲喜。听了这话,老头儿可发愁了。冲喜这事儿他信,可眼下……[详细] |
窦店镇望楚村有一座著名古刹,名叫弘恩寺。这座寺院敕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到了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19年,又进行过重修。这里不仅是佛家弟子诵经膜拜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王公大臣途径此地必须下马进香的地方。弘恩寺坐北朝南,前后五进殿宇,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碑碣林立,松柏苍劲,四周筑有高大的灰瓦红墙。远远望去,酷似北京紫禁城的外城,让人感觉到特别庄重、雄伟、壮观。这么一座古老的寺院,与朝廷的文武官……[详细] |
石楼镇杨驸马庄,明代成村。村北曾经有一座杨梅驸马的墓葬。据说当年村中有一户姓杨的农民夫妇,勤劳善良。有个聪明美丽的独生女儿,心灵手巧。有一天,夫妻俩到村外的田地里耕种庄稼。时近中午,女儿做好了小米饭、豆面汤,提着篮子出村为父母送饭。快到自己家地头,看见一位中年人面色蜡黄,头冒虚汗,倚靠在地边的老柳树下。姑娘上前询问,才知道他因为天热赶路,腹饥口渴,有些虚脱。姑娘立刻把篮子中的饭菜拿出来让他吃,杨姓……[详细] |
北京灯彩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笼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可以分为宫灯和民俗灯。传统灯笼制作工具主要有:锯、刨、凿子、锤子、斧子、钳子、刻刀、刷子、扁铲等,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规格要求不同。现代也多采用部分电器工具。原材料主要有:木、竹、绸缎、纱、布、纸等。张明亮制作灯笼,以宫灯、民俗灯笼、灯彩为主。宫灯因最早只用于皇宫,用料讲究、工序复杂、制作严谨,结构骨架以木质为主,也有竹扎和铁艺。木制宫……[详细] |
公议庄“五虎少林会”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议庄村位于房山区长阳镇,东邻永定河,西近107国道,该村民风淳朴,尚习少林武术相传已有600多年历史。可考证的历史有430年,已明确考证出传承人的历史有175年。传承九代,有一定影响的人如赵九州、张贵、赵如桂、阚昆等,习武强身已成为村民的独特的文化娱乐形式。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其分会曾达十几支。公议庄“五虎少林会”是以少林武术为内核,以……[详细] |
水峪中幡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峪村为南窖乡下属的行政村之一,水峪中幡始于明初,由历代民间艺人传习至今。水峪中幡是地区庙会、祭天祈雨、祭窑神等重要活动中的重要娱乐项目。是十三道民间花会的头挡大会,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项目。水峪中幡始于冯、邢二姓,耍幡艺人有:邢和、邢天印等,后传给杨林、杨天香等,以后代代下传,文革 期间曾中断,十年后,中幡会在杨守奇带领下传给杨剑秋、杨万志、王庆祥等至……[详细] |
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石窝地处北京西南,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3.8万。镇内石材品种繁多,质地优良,较为稀有,适宜雕塑,尤以优质汉白玉最为珍贵,历史上曾经是皇家御用石材。镇内石材有大理石、白云石、红砂岩、花岗岩等。经勘测大理石总储量为2450万立方米,品种包括汉白玉、艾叶青、螺丝转、房山白等10多个品种,其中汉白玉储量为80万立方米,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标1号,驰名中外。……[详细] |
杂技是我国民间传统技艺性表演艺术总称,北京天桥历史悠久,是我国杂技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聚集着众多特色鲜明、技艺精湛的杂技艺人,朱国全正是一位以硬气功、武术和神鞭表演闻名于世的天桥老艺人,他的表演刚劲有力、精彩绝伦。同朱国全一样在天桥表演的成氏五兄妹以小武术扬名,他们的表演稳健扎实、动作优美,自成一派。1970年,宋秀兰的父亲结识了被下放到房山的朱国全,自此,宋秀兰兄妹便开始了传统杂技学习,宋氏兄……[详细] |
北窖村灯花会为北京市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北窖村位于佛子庄乡南部。该村有狮子会、吵子会、大鼓会、音乐会、灯花会5档民间花会并承传至今。北窖村灯花会年代古老,始于明朝后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村里的老人讲,灯花会的创始人是一个来自南方的云游道人。每年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十五等传统节日出会,又称盘街。灯花会不同于村内的狮子会、吵子会、大鼓会、音乐会,每次灯花会大概需要人员20人左右,……[详细] |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多年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上古为五弦,西周定为七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为礼器和乐律标准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古琴斫制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详细] |
制埙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在《诗经·小雅》里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记载,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的演奏,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独占土音。在种类上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音响稍高;雅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