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平谷区民俗文化

平谷区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发绣,又称墨绣,是以头发丝为原料,绘画与刺绣相结合的艺术。平谷“发绣”艺术以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独乐河村陈芝霞为代表。她受祖母和母亲影响,善于利用头发的细腻柔滑特性和黑、白、灰、黄和棕的自然色泽,用切针、缠针、滚针等不同针法,绣品层次丰富,富有质感。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秀发催生桃花开》。……[详细]
  红石坎村刺绣,是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坎村张晓英的刺绣艺术,它最早由贺王氏首创于清朝末年,受当地农村家庭妇女钦羡,争相学艺,又经其后辈,四代传承至今。红石坎村刺绣作品多以生活为题材,图案简练朴拙、色彩丰富明快,刺绣工艺精湛细腻,富有生命的张力。代表作品《松鹤延年》《龙凤呈祥》。……[详细]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以线条和空间作为表现形式的独特艺术。平谷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最早为出土于刘家河村商代青铜器刻有“龟”字的甲骨铭文,此后各朝代均有文物、刻石、书籍陆续发掘,其中尤以丫髻山碑刻为最。书法艺术在平谷,群众基础深厚,以王友谊先生为代表,后有刘建丰、王京陶、袁鹤松、马耘、马乾等名家辈出,各骋风流。2012年平谷区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详细]
  平谷区抗日歌谣,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平谷地域流行的,通过口头传播的民歌、民谣。歌词简单、质朴,具有平谷土语化、口语化等特点。这些歌谣控诉了日本鬼子暴行,歌颂了共产党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英勇的抗敌斗争事迹和乐观主义精神。代表性作品有《挖壕歌》、《鬼子太无理》等。……[详细]
  平谷驴皮影雕刻技艺,是伴随冀东皮影戏传入平谷域内,在与当地文化融合过程中传承、发展而成今日样貌。传统“皮影人”制作,以驴皮为主要原料,包括设计、镂刻、染色等流程。如今,“皮影人”制品也由最初作为皮影戏的演具,发展为同时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平谷区从事驴皮影雕刻的老艺人主要有2位,一是兴谷街道中罗庄村贾和顺,另一位是金海湖镇胡庄村胡长友。……[详细]
  平谷方言,是指在平谷地域形成的,在北方话基础上,具有独特语音、语调,并对人、事、物等多方面的名称和称谓具有独特表达的语言。它是地理位置、独特水系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平谷方言主要特点有:一声与二声相反;三声和四声变化不大;语音偏重且发“艮”;“儿话韵”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以及本土特色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平谷方言透着一股朴实、厚重、劲朗的乡音,它是平谷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详细]
  丫髻山传说,源起于著名道教胜地丫髻山。丫髻山位于刘店镇北部群山中,庙宇初建于唐,兴于元明,盛于清。清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曾御驾莅临并御赐匾额。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丫髻山地区产生了大量传说,包括历史知名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人神妖鬼横贯其中,或以地名物产为中心,风闻而言事。主要出版物有《神鬼丫髻》、《丫髻山传说》。……[详细]
  金海传说,是以金海湖镇域为核心,依托于金章宗携王妃到双泉寺史实、公主坟等史迹遗存、药王庙等宗教信仰而产生。但其内涵并不局限于金海湖镇域,而是包括平谷区在内的大金海宽泛的概念。金海传说以其口头创作与传播方式跨越时空传承至今,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出版物有《平谷民间文学大观》《平谷民间文学集成》《金海拾遗》。……[详细]
  平谷村落域名传说,是流传于平谷地区村落中的掌故与传说。平谷,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据考古发现,早在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始建平谷县,迄今2200余年历史。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村落,从村落形成时间、村落名称、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名特产品,无一不蕴含许多历史文化信息。……[详细]
  北辛庄村高跷秧歌,是平谷区王辛庄镇北辛庄村的一档民间花会,组建于清末民初,是集北方农村传统舞蹈与民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由十二位高跷演员分别饰演不同角色、手拿不同道具、因角色性格不同,表演不同舞蹈动作,民间俗称“十二妖仙”,表现内容为渔樵耕读的生活。北辛庄村高跷秧歌音乐,在当地秧歌曲调中融入一些佛乐音律,具有古风古韵特点。代表作有《天官赐福》《五哈哈》等。……[详细]
  仁义胡同传说,依托于平谷区平谷镇和平街村的仁义胡同。其故事源于明代,一墙之隔的金家、倪家因雨后院墙倒塌发生争执,最终两家各让一墙之地,形成一条五尺宽的小巷,为来往行人提供方便。“仁义胡同传说”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至今。……[详细]
  轩辕黄帝传说,是以平谷区山东庄镇山东庄村墓陵山和其附近的轩辕庙为依托和载体,在平谷地区广泛流传的关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传说。典型传说有《阪泉大战传说》《龙卧的故事》等。轩辕黄帝传说既是北京地区历史悠久而丰富的见证,同时,表达了黄帝后裔对始祖的缅怀崇敬之情。……[详细]
  平谷调,又称“平谷大鼓”。由平谷鼓书艺人王宪章创建于1880年左右。在其传播过程中,曾出现过“铁板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铁片大鼓”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平谷调主要流传和影响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等地。……[详细]
  平谷区金海湖镇黑水湾淘金习俗,最初以传统淘金技艺为表现形式,后经历史发展,涵盖淘金生产习俗,淘金生活习俗以及与淘金相关的传说、故事等口头文学。黑水湾村淘金始于清末民初至公元2003年,历经“民采”“国矿”“集体”“个人”和“封硐后”五个历史阶段。它以群体传承为主要特征,并对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广泛影响。……[详细]
  丫髻山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丫髻山位于北京平谷县境内西北隅的群山之中,因山的最高处有两个自然突起的岩峰,远望犹如古代女孩子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故名丫髻山,人们称之为“东山”,与妙峰山齐名。据《平谷县志》记载,丫髻山庙会为京东最大庙会,明嘉靖时即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代以农历四月十八为进香日,会期5天,清初改为四月初一至四月二十,会期20天,是北京地区娘娘庙中最长的庙会。庙会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