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是我国六大门派太极拳之一,她发祥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素以乾坤正气和搏击风采威震武林,是武林中的珍稀拳种,曾受雍正帝“乾坤正气”御笔褒扬。历经岁月沧桑,以“硬如钢,软如棉,滑如鱼,黏如鳔”为重要特征的赵堡太极拳,经过拳师们的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赋予了赵堡太极拳勇于创新的活的灵魂,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拳宗,特别是清代以来的陈清平、和兆元、和庆喜、郑悟清、宋蕴华等杰出传人。20世纪中期,赵堡太极……[详细] |
永新二十四式通背拳形成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距今已有158年历史。当年,宜兴埠人温长勇在省隶武举大赛中摘取葵丑科武状元,荣获头等侍卫封号,可佩刀入宫,曾任山东青州营参将,咸丰皇帝下旨拨款建“状元及第”,清政府每月发给俸银,从此温家在宜兴埠发迹,并在镇内推动民众习武。劳作之余在田间地头、村间空场,都有习武者的身影,后来温家晚辈敬赠“武魁”大匾一块悬于温家正厅。由于镇内民间习武盛行,太祖通背拳第……[详细] |
永长高跷会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由赤盐滩(现东丽区)传入宜兴埠五街(村),由街(村)内德高望重者组织,村民自愿加入,非家族性组织。由于当时宜兴埠民间花会较多,又多以“永”字打头起名,故称永长高跷会,寓意着永远长久。此会至今已有270多年,曾参加清末、民初及解放后历届民间盛会。永长高跷继承和发扬了北方文跷的表演风格。永长高跷出会时,由数十面刀旗簇拥着两面门旗,会旗(行称“后图”)在后,在门旗的指示下,演……[详细] |
天津大数子,也有人称为“时调大数子”。因此,提大数子,就不能不提到天津时调。天津时调在清代被称为时兴小曲,后统称时调。正式命名为天津时调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改革“靠山调”而开始的。但也有专家考证,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灌制的唱片中就已经出现了“天津时调”的字样。天津时调是天津的地方曲种,产生于清代,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那时,随着漕运和天津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人口流动,各地的民歌小调也流入……[详细] |
宜兴埠诚音法鼓始建于清代乾隆末年(1790年),正值社会昌盛国泰民安时代,法鼓已从单独的酬神祭仪中分离出来,逐渐向民间群众娱乐活动过渡,并走向兴盛。古镇宜兴埠建于永乐二十年,与城区一河之隔,地理位置优越。受城内妈祖皇会和漕运文化影响,先建药王庙后建碧霞宫,为诚音法鼓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法鼓为庙中娘娘出巡时随驾会,诚音法鼓意为诚音之乐。诚音法鼓使用五种打击乐器:鼓、钹、铙、铛铛、镲铬。鼓是……[详细] |
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源于清光绪23年(1885年),自回民闫富生创立起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期间受战乱、解放后公私合营及文革等影响,闫记酱制品几经销声匿迹,但其制作技艺并未因此受到损失而是在闫氏家族几代人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天穆村是回民聚集区,已有600年历史,祖辈保留着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以贩运、宰杀牛羊和蒸煮牛羊肉为主要谋生手段,而且牛羊肉酱制品是当地民众的主要食品。回族的生……[详细] |
王秦庄同议高跷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当年由村内宋宝珍、柴庆祥、高凤林等人,组织聘请邻村(上蒲口村)刘庆云师傅授艺,建立同议高跷会,意为同商共议。会址在北仓镇王秦庄村东华佗庙内,四有围墙,内有厅房五间,宽大的场院是演出的场所。王秦庄同议高跷会设会头一人,负责组织和会务等事宜。高跷队由头锣、二锣、头鼓、二鼓站在排尾,头棒为先导,后边依次是青蛇、白蛇、许仙、渔翁、樵夫、傻公子、傻妈妈(老座子)、傻……[详细] |
王秦庄村已有近300年的习武历史,清康熙末年(1720年),村内就曾有刘姓和景姓两家组成的保镖为主的习武会馆,习武人员达30余人,曾经威震一方。村民们也在劳动之余,习武健身,切磋武术技艺,王秦庄村成为北运河畔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漕运文化和妈祖文化的影响下,河北省沧州少林功力拳师王大友,闻名来到王秦庄落户,住宿于村内慈善组织抬埋会馆。抬埋会是无偿为村内贫穷无能力掩埋……[详细] |
上蒲口同乐高跷起源于清嘉庆21年(1816年),经海下(现津南区咸水沽镇)海乐高跷传教上蒲口村。同乐高跷兼文跷、武跷之精华,渔、樵、耕、读广泛参与。文跷主要以唱曲及简单动作为主,教授曲目20余首(目前采集到的词曲16首,少部分已失传)。武跷则表演“扑蝴蝶”、“大劈叉”、“登天梯”、“拉骆驼”等各种高难度动作。上蒲口村位于北运河西岸,当年,北运河是贯通京津及南方水路的主要通道,漕运盛行,过往船只行人……[详细] |
穆氏传统戏法是由戏法大师穆文庆在20世纪20年代末创建的,它继承了民间戏法的特色,利用“声、光、电、化、物”等原理进行表演,在我国大江南北独占一孤,传承人杨晓亭、穆成玉、穆成科、郑少义、王文、王武、陈亚南、陈亚华、王殿英、杨发清、马国良、张映敏等均成就显著。在表演中“捆、绑、藏、掖、撕、携、摘、解”的技巧,对于演员自身的技术要求极高。能熟练掌握,实属不易,目前,全国能够表演中国戏法武活“胆、剑”;……[详细] |
芦新河少林长拳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刘兴安创立,历经百年传承至今。光绪年间,有为青年刘兴安亲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的场景,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苦于无力,只好愤愤作罢,立志习武。于是他投奔嵩山少林寺,经过近10年的刻苦磨练,练就了一身好拳脚。1904年下山之后,曾在当天津洋钱场护院、保镖,并自立门派,其人不仅功夫好,人品也很好,武德造诣极深,在天津一带小有名气。在清宣统元年(190……[详细] |
刘园祥音法鼓会是乐舞结合的民间花会,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会员多为当地居民。清代,天津法鼓因妈祖娘娘祭祀而盛行,每逢“皇会”,民间的法鼓会、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祥音法鼓会原为庙中“娘娘”出巡时的随驾法鼓会,前面是仪仗队,由前彩和乐队两部分组成,由引锣指挥。前彩是娘娘出巡时警示人们回避和随身携带的起居用品的编队,包括两面大门旗、……[详细] |
霍家嘴平音法鼓始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原为庙中“娘娘出巡”随驾进香礼仪的半副銮驾。霍家嘴平音法鼓由仪仗队和乐队组成,表演形式分设摆(固定表演)和行会(行进表演)。设摆时看演奏者的表演。行会时主要看茶炊子的表演。平音法鼓属半文半武的法鼓,设摆造型深受五方观念的影响,以大鼓鼓箱为中央,演奏人员与仪仗道具,分别布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鼓箱的前面是钹、铙的演奏者,呈八字形,分左右站立……[详细] |
上善道乐是一门古老的道教音乐,俗称“老道经”。清同治年间,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入 ,导致国人吸食成风,白银外流,国力日衰,民不聊生,偷、抢、, 、淫相继大量滋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家墅村志士忧国忧民,每日苦思扶国救民之策。故请来静海县独流镇北会的华主持向本地青年人传授上善道乐的演奏方法与- 吟诵方式,成立了韩家墅上善会,并以严格的会规,约束规化入会青年,崇德崇善,主动 当时恶劣社会现象的影响,……[详细] |
北仓随驾狮子建于清乾隆32年(1767年),是北辰区久负盛名的一道传统花会,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历经10代传承至今。北仓随驾狮子老会前身为“大鼓会”(始建于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表演者头戴战盔,身穿铠甲,肩负大鼓载歌载舞。明末,尹儿湾(北仓村前村名)建立娘娘庙。到了清乾隆32年(1767年),北仓村开始举办东顶娘娘出巡、散福、庙会及花会赛事等活动。为使皇会队伍雄伟壮观,按照娘娘真实出巡的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