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铜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唐宋时期的金银器上就刻有精美的文字与图案,但那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艺而存在,并未成为一门独特的‘刻铜艺术’。直到清朝同治初期,在北京的秀才陈寅生自书、自画、自刻书画于铜质的文房器具上,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刻铜艺术才逐渐流传开来。至同治年间,陈寅生首次将刻铜艺术施于墨盒,其“盖上或携篆楷,或镂花木,字有作蝇头楷者,如兰亭叙如柏庐家训”。方便实用的器物与精妙的工艺相结合,立刻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喜爱,铜墨盒凭借轻巧灵便、保持墨色滑润和黑亮的优势,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连历来备受文人推崇的端砚,也尝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自来水笔的流行,墨盒才退出了历史舞台。刻铜是刻铜艺术用钢刀在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