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梆子是现在的河北梆子的雏形,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山陕梆子,经商人传入今河北海兴一带,当地人结合本地的哈哈腔、罗罗腔、柳子戏、渔鼓戏、秧歌剧及地方民歌、鼓词等说唱艺术兼容武术、杂技、舞蹈等民间技艺,形成了西路梆子,并迅速传播开来。唱腔高亢、激昂、曲回跌宕,尤其善于表现悲腔,明显具有山陕梆子向直隶梆子过渡的特征。清道光后期,定名“西路梆子”,与山东同样由山陕梆子演变而成的东路梆子并称。西路梆子传统剧目多表现当地民风民俗,且大多来源于当地的传说及故事。演出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积德行善、勤劳耕织、尚文进取等。西路梆子“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内容丰富,角色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尤以武生、武丑、刀马旦戏份最重。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粗犷,念白多用海兴一带方言土语,主弦伴奏与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