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 > 临西县民俗文化

临西县十大民俗文化

临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临西尖冢手工空心挂面系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尖冢镇地方特产,主要分布在尖冢村。万历初年,尖冢镇王氏二十八世祖王垣,始创手工空心挂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二十九世祖王廷铨公使工艺日臻完善,传进皇宫,万历帝食用后喜其爽滑可口,柔软清纯,随口呤联一副“宫廷玉液酒,尖冢空心面”,封为贡面。当地流传至今有“一京、二卫、三尖庄”之说。后世承其祖业,代代相传。因利润菲薄,时产时停。第二十二代传人王敬达,在此技艺濒危的状况下,秉承祖传工艺,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将其发扬光大,使生产工艺、更加科学化、成熟化,精心研发出贡面、福面、空心面等系列面,成为地方著名传统特色食品。临西尖冢手工空心挂面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国家行业标准,选用当地无污染、无杂质的优质小麦“白芦芦头”、“大白芒”为原料,面粉经过特殊……[详细]
临西乱弹
  乱弹分东、西两路传入河北省和山东省,东路乱弹分布是以临西为中心呈扩散状。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帝王观赏故称銮坛,后流传到民间,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故称乱弹。后乱弹沿运河南下分为东西两支,西路扎根南宫,东路落户临清。临西乱弹剧种古老,底子较厚,剧目多为朝廷忠奸戏,经过初步发掘的传统剧目就有一百多个,有《曹操杀宫》、《李渊辞朝》、《临潼山》、《杨家将》、《杨金花夺印》、《大刀王怀女》、《扫北图》、《李闯王进京》等,另外还有神话剧《赵公明下山》以及《女状元》等少量生活戏。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主要曲调有慢乱弹、猛一碰、一股头、慢二股头、快二股头、大哭腔、哭迷子、起板、原板等四十余种,其道白和歌词都用普通话,伴奏乐器以唢呐、笙、月琴、笛子等管乐为主,唱腔高亢悠远,末尾翻高以……[详细]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以临清潭腿为代表。临清派正宗潭腿-奇特,精招实用,变无形象,出奇制胜,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钩、决、镢、镗、带为本派的主要器械。“拳打三成、脚踢七”是临清派正宗潭腿特色之一。临清潭腿始创于唐末宋初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五代时期后周著名将帅昆仑大师,当时大师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为宋所灭,大师回军路远,又因大势所迫,自知难以挽回,当即解散军队,“0”其身,实则在山东临清龙潭寺(即现在的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法号昆仑。大师身怀绝技并且医术精通,他将武术同医术共溶一炉,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拳脚——潭腿。潭腿的潭字是借用发源地临清龙潭寺的潭字所命名,故称之为“临清潭腿”。唐末宋初时期的临清龙潭寺在临清古县城南七……[详细]
  “正月十六赶明晨,十字路口聚村民。路边捡柴燃篝火,祛病健身信自真。三姓兄弟轮问话,相互帮衬钦鬼神。”临西因为万和宫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以及附近的村民。县里也把万和宫作为一个重要文化基地,适时组织各乡镇高跷队、舞狮班、武术队等民间艺术团体到这里表演亮相。突然从四面八方涌进许多看热闹的人,绿色的麦田里站满了披红挂绿的大姑娘、小媳妇、俏孩子,那是一幅漂亮的乡村油画。卖糖葫芦的、卖风车的、买串串香的,嘴里冒着白气吆喝着来凑热闹。这画不是寂静的,而是瞬间变化的,而且还不时发出锣鼓声和喝彩声,那油画就变成“立体彩电”。元宵节的灯影还在眼前晃动,舞龙的鼓点还在耳边飘飞。下半夜,村民又到村外聚集“点火”了。因为时间过了夜里十二点,所以当地称此项活动为“正月十六烤百灵”。村民们不约而同地从家里向村外走,刚开始是……[详细]

全部临西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