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民俗文化

沧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一个是深奥文雅的古典音乐,一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两者,却不可思议地连在了一起。不信?等你听过任丘梁召乡辛安庄的音乐会之后,就不会再怀疑了。奇妙的辛安庄音乐会辛安庄音乐会是由管子、笙、曲笛、云锣、大镲、小镲、大鼓、小鼓、铛子等9种吹打乐器合成的一种中国民间古典音乐表演形式,演出时分文、武场。具有古朴典雅、情韵悠扬、绵绵不绝的艺术特点。它是任丘市目前保留曲牌最完整、演出阵容最……[详细]
  沧州市任丘大鼓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任丘大鼓最初是受宋代“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启发孕生,用于抵御外侵,鼓舞士气。现在,敲大鼓成了任丘人民逢年过节、农业丰收之后,表达喜悦心情的最为传统的庆典方式。任丘大鼓较其他地区的鼓类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明显的特征表现为:一是个儿大。一般鼓直径在2米左右,用整张黄牛皮精制而成,用铁钉1600余枚,可由8到10人同时敲打……[详细]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近日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沧州市沧县捷地乡,发现了7名大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并对号子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和整理。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发现并记录大运河船工号子。据参与普查的河北省沧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国介绍,沧县捷地乡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北通天津,南接山东,为运河上的咽喉。自隋末大运河通行,沧县捷地就出现了拉纤船夫。船工号子是纤夫们为了在拉纤中步调一致、提高劳动效率而自然……[详细]
  明永乐二年(1404年)刘氏家族迁移落户现太平镇崔庄村,以种植及捕鱼为生,为其生计,在娘娘河滩种植了很多的冬枣树。娘娘河滩是弘治元年(1487年)朱佑樘(当时太子)原配沧州兴济都督同知张峦之女,因姿出众,知书达理被选为太子妃。当年太子继位(孝宗),册立为后,人称张娘娘。张娘娘为眷顾家乡,帮助其两胞弟从事贩运私盐,命人以从南运河连接处(兴济)由西向东开挖出一条河,途经太平镇崔庄等村,流入渤海,人称娘……[详细]
  养气功是依真气运行规律而编制的一套1。通过学习掌握这套1,以达到调息、顺气、养气、培育真气的目的,使人体阴阳调和,经络畅通,气顺血活,身体健康,祛病延年。养气功是我根据前人的传授,将几种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的1、自己几十年的自我修养和临床实践经验,综合整理而成的。养生之道在民间流传的派别众多,方法繁杂,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具体要领也不外是松、静、自然。30年代初,北京孔教会普照老人就给我教……[详细]
  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诗经》十五国风是先秦口头文学的经典代表之一。初传《诗》多家,鲁、齐、韩三家《诗》失传,只有《毛诗》一家传下来。毛诗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传于世间,其发祥地就在今河北省河间市。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家经典多遭焚毁,荀子的弟子毛亨来到河间国武垣县(即现在的河间市)隐居。他在整理古文《诗经》的基础上,开始作《诗经诂训传……[详细]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呵呵腔”,流行于河北省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石家庄及山东省的惠民、德州地区。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庆年间北京钞本《杂曲二十九种》所收《西厢记•游寺》和北京“百本张”钞本中均有该曲。哈哈腔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当地的民间歌舞、民间小戏两个阶段,最后定型为以弦索小曲“柳子”为唱腔曲调的小戏。在不……[详细]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早在清康、雍、乾时期,冀中一代流行着许多说唱艺术,诸如弦子书、渔鼓道情等,西河大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河间一代有不少说唱艺人,他们根据当地的小调、民歌唱出一种新的调子,并用犁铧片击拍,这就是西河大鼓的雏形,故曰“犁铧片”,后又称“河间大鼓”。后来马三峰……[详细]
  沧州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2年,沧州被正式命名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详细]
  吴桥人练杂技有古老的传统风俗。据记载,吴桥是庙会盛地,过去吴桥境内庙宇林立,庵寺错落,庙会繁多,至今从庙宇命名的村就有张仙庙、霸天庙、双庙王等不下十个,以寺命名的村就有大悟寺、张朝寺、石佛寺等也有十多个,以庵命名的村也有董家庵、牟家庵、大小马家庵等不下十个。庙会上,除了做法事之外,都要举行娱乐性的表演。其中以扮演奇禽怪兽的马戏最盛,并出现了狮子舞。传说狮子是避邪的神兽,佛教也把它当做护法神看待,百……[详细]
  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流传于沧州地区,尤以沧县、南皮县为盛,据查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冬季农闲时排练,正月十五前后演出,以示人们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落子系秧歌类型的民间舞蹈,内容多是表现男女爱情和人民生活的。唐山落子发展成为现在的评剧。落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1935年改称今名。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详细]
  沧县的狮子舞素以火爆、热烈、凶顽、技多、逼真、英姿而著称。狮子头以纸浆粘制而成。有的狮子头下巴可活动,舞狮人在狮头内控制能完成张口咬球、打哈欠等动作;有的狮子用铁片制成眼皮,能完成睁、闭眼动作。无论何种类型,狮子头都是锯齿獠牙,两目圆瞪,血盆大口,鲜红长舌头耷拉口外,一副凶猛之相。狮身用麻编制,将麻染成红绿黄三色,用绳线贯穿其中,固定于黄披布上。狮背上有一弹簧上连大绒球,狮子走动时绒球颤动不止。尾……[详细]
  沧州木板大鼓自产生至今流传了几百年,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名录。在首届“巴黎中国曲艺节”上,由沧县木板大鼓老艺人王振义、刘凤鸣表演的《贾宝玉夜探潇湘馆》获得了最高奖“卢浮”金奖。沧州木板大鼓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华人艺术节。在沧县礼堂年年举办免费供人欣赏的“古韵书场”活动,已经成为沧县独特的地域精神文化象征。2009年10月中国曲协正式批准命名沧县为“中国曲艺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