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民俗文化

保定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高阳河西村昆曲具有4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戏曲史和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初创期,清朝末代和民国初年的兴盛期,日伪统治时的衰落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转型期,历经数代兴衰叠替,曲折坎坷,表现了民族传统戏曲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和高阳人民的聪明才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河西村昆曲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戏曲艺术的养料,并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程式严谨……[详细]
  河北省曲阳县涧磁、北镇、燕川一带,方圆20华里,总面积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米,是当年定瓷的发源地。定瓷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是北方大地上繁衍几代而影响深远的一个窑系。因曲阳古时属定州辖区,故名“定瓷”。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归潜志》有联语“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史载:江西景德镇……[详细]
  贤寓调是碰板调的变体,起源于光绪34年(公元1908年),产生于保定市定兴县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贤寓村。据传贤寓村产生贤寓调前曾有花会十几道,其中村北头有落子会,村东头有小车会、旱船会、南乐会等。村中有两个戏楼,也分东头北头,村两头的人就形成了竞争的状态。1908年春节落子会登台演出有故事情节的戏,有《借女吊孝》、《王定保借当》等,加上板胡、笛子、笙,很动听,有了戏的迹象,村东头也相继排演了《王定……[详细]
  十不闲是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常以花会面目出现,主要道具是一个架子,上面拴着锣底鼓、钹等打击乐器,表演时由一人操作,演员手打脚踩,可谓手脚不什闲(一齐忙),故名十不闲,又称什不闲。又另一种说法是最早十不闲架子上拴着十种乐器所以得名十不闲。《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对十不闲的解释是:清代曲艺种,清康熙时在北京等地流行,原为凤阳花鼓。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十不闲凤阳妇人歌也”。后渐与莲花落融合,称为“彩……[详细]
  保定是一所历史文化古城,地接京津,咽控南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直隶官府菜是伴随着保定地区物产的逐步开发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演变,而产生、发展和提高的。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以保定府为中心形成的官府菜肴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低到高,不断进步与发展,到清代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直隶官府菜系是在吸纳中华饮食文化、京师满汉全席等皇帝御宴及江浙菜、安徽菜等地方菜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菜肴……[详细]
  河北省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保定市东南部。该区域是河北省有名的产棉区,高阳素有“纺织之乡”的美誉,辐射周边数县,为高阳手工印染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高阳民间染织技艺是流行于高阳县域及周边县市的民间手工技艺,该技艺始于明末,兴于晚清,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纺织史和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高阳民间染织业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初创期,清朝末代和民国初年的兴盛期,日伪统治时的衰落期,以及新中国成……[详细]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保定老调剧目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编流行在当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呼家将》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剧目,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请清兵》等。保定老调又移植……[详细]
  横岐调相传是明万历年间由河北中部大清河以南的刘姓逃荒者,流落至横岐村所授,后以村名命名为横岐调。横岐调属弦索系统的罗罗腔,代表作有《砍柴》、《小姑贤》、《摘星楼》、《秦香莲》、《杜鹃山》、《刘胡兰》等。音乐结构属板腔与曲牌混合体,但以板腔为主,唱腔结构比较简单。唱腔音乐分为“调”与“腔”两大系统,属于“调”系统的有[老调]、[平调]、[尖调]、[悲调]、[狂调]等;横岐调的“腔”主要是唱[耍孩儿]……[详细]
  白沟镇是隶属于高碑店市的副县级建制镇,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高碑店、雄县、容城、定兴四县交界处。白沟泥塑,俗称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最早起源于镇西的北刘庄,发端于清乾隆年间,从数家糊口之末技,到风靡一方之特色手工艺,至清末,白沟一带竟发展成为北方的泥人之乡。到清朝末期,白沟的南、北刘庄,辘轳把等村,几乎家家以此为业。古镇街干石桥段渐次形成别具特色的泥人市场,产品远销华北及东北各地。泥人……[详细]
  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是杨禄禅老先生在清王府内传给掌握重权的载濂、载漪、富周的一系列太极-,由府内派传人萧功卓中兴于保定。由于传习地点和修习者的身份原因,此系列-被前辈命为“府内派”。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是一套系列-,包括:《十三总势》、《大架》、《老架》、《小架》、《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太极长拳》、《太极剑》、《武当养生功》、《太极推手》等。-内容和动作规格要领与其它太极拳有明显……[详细]
  擎阁起源于唐朝末年,分布于西北部山区的韩家村、灵山村、野北村、朱家峪村、郭家庄村、南雅握村、北雅握村等地。擎阁最初是木架擎阁,始于唐末,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拄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开始只是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童男童女代替。由此擎阁发生了实性质的改变。后来,擎阁成为民间文艺的一种形式,开始具表演性,成为庆丰收、赶庙会、过春节等庆祝活动的节目。元代,戏曲兴起,擎阁受其影响,剧目增多,戏曲性增强……[详细]
  九曲黄河阵灯会的发源地在定兴县金台陈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陈村的老艺人都会用高梁秸杆、木板、彩纸、松柏枝、泥等材料做出灯阵,让大家渡过一个欢乐的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会传承至今,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传说始于商朝末年,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九曲黄河阵逐步成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集观赏性和娱乐为一体的灯会。现该村仍有黄金台土石遗址和后人所造的燕昭王庙。九曲黄河阵灯会是以244个耙子,并在每个耙子上顶灯体现……[详细]
  定州市花张蒙村至今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道教音乐。长久以来,该村有许多村民信仰道教,清朝同治年间,定州西关城隍庙道士把道教音乐传给花张蒙道教信众,成立了道教乐班,至今已有140多年。现在,道乐班成员有三十余人,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弟子,他们并无固定的宗教场所,既是道士,又是农民,居住在花张蒙及附近的南车寄、阜头庄等村中。花张蒙道教音乐属于全真道乐乐派,包含声乐、器乐两部分,有独唱、齐唱、……[详细]
  北宋村古乐又名“常春会”历史悠久,据本村挖掘出土观音寺碑文记载,名嘉靖年间,观音寺内香火旺盛,碑林成行,丝竹管弦伴随着僧侣们的诵经响彻周边百里,那时便有了“常春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常春会”又增加了适合时代的曲目,成为了一支既用于敬神拜佛,祭奠祈祷,又可用于各种庆典活动的古乐队,曾多次到保定及周边县市出会表演,且兴盛多年。上世纪50年代“常春会”一度被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北宋村音乐会……[详细]
  鼎棋是一种三人同枰而弈的象棋,其各方子粒、作用和名称与中国象棋雷同。此类三人棋古已有之,清代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已失传。鼎棋与清代徐珂记录的“三国象戏”基本相同。当时,将该棋“示人,皆不晓行法,棋后散失,局亦无存。”关于三人棋的玩法和评价,清代著名文学家梁绍壬谈到:“起手大抵两家合攻一家,然危急之际,亦须互相救援,缘主将一亡,则彼军尽为所吞,以二攻一,势莫当也”。1987年,定州青年杨永在与石家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