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民俗文化

张家口市民俗文化介绍第3页

  墙围画,也叫炕围画,是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具体步骤分打底、画边、画空、罩面等几道工序。墙围画历史渊源比较悠久。怀安县地处寒温地带,过去农村中家家户户都有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一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避免弄脏衣物。实用性有了,但无美感,于是人们又以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墨……[详细]
  蔚县的西北山一带有丰富的天然瓷土,当地俗称“矸子土”,此土带有粘性,是制作青砂器的唯一原材料。经过细碾过滤后细腻、柔软,可塑性强,具有单一配方成型的特点,用它可烧制成各种各样的青砂器。蔚县青砂器由来已久,明清时期,“京城皇宫里就有蔚县砂锅、砂壶,为皇上熬煎中药供名贵人家沏茶,做饭菜所用,被视为珍品”据此推断。蔚县青砂器的历史至少也有500多年的历史。蔚县青砂器是蔚县传统的手工艺特产,俗称砂锅、砂壶……[详细]
  上苏庄淳朴的民风培养了一代代善良、正直、勇敢的子孙,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独特的民俗活动。除夕午夜祭冰灾。相传,这一民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从未间断。目的是祈求天公赐村民以甘霖,免百姓于雹灾。每年的除夕午夜十二点,由村长、村副(现在由村委书记、主任)携村里办事人员等,洗手后,带上祭品、祭文,排队从三元宫出发到村西北角处,一路上不能说话。到达目的地后,先摆供品烧香磕头,然后点旺火(用柴禾、柏枝点起……[详细]
  一天两次换穿戴:沽源的夏季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偏低,而正午日光强烈,天气炎热,经常可以看到,穿棉衣戴草帽的现象,也正是因为温差较大,这里的农作物含糖较高,品质优良。土豆做饭又做菜:土豆和莜麦(裸燕麦)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百姓们喜欢土豆,可以用土豆为原料制作出许多美味佳肴,既可以是饭也可以是菜.金色莲花满山开:每到夏季,金莲花满山遍野竞相开放,颇为壮观,金莲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以外,还具有相当高的……[详细]
  沽源距内蒙很近,所以有一些习俗与蒙古族的习俗较为相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常有酒,酒是表达礼仪的佳品,宴请宾客时通常酒席上肉和酒都是主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老舍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沽源人真诚、豪爽的酒文化。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草原人在设宴欢迎客人时,总是要斟满酒杯,捧出洁白的哈达,唱起悠扬的祝酒歌,送去一份美好……[详细]
  蔚县暖泉镇位于张家口市蔚县西部,与山西省广灵县接壤,因镇中心有一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打树花”是暖泉镇古老的节日社火之一,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交通便利,商业、手工业发达,地处蔚县通往山西各地的交通要道,因此受古老的晋文化影响较深,逐步形成了具有暖泉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暖泉镇内曾有3处铸造业摊点……[详细]
  蔚县上苏庄村拜灯山是民间民俗社火活动的一个种类,经历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孕育雏型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与民间社火、戏曲相结合的丰富完善期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拜灯山活动的基本内容有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唱大戏等四部分。点灯山时,首先准备好祭祀供品和点灯山用的灯捻儿、灯盏、麻油等。点灯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组成,在灯山楼内的层层木架上由上向下将数百个灯盏摆出花边儿和文字……[详细]
  涿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地,天赋其娇,地孕其美,华夏之源,神州之根。涿鹿中华三祖文化是以黄帝、炎帝、蚩尤为代表的中华先民经过长期探索、碰撞、磨合、深化,历经釜山合符而共同创造流传下来的,以中华民族共认图腾--龙为象征,以民族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为“本源”的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理念和意识形态。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的政治、军事、文化等主要活动都在涿鹿进……[详细]
  地点:三祖文化广场和中华合符坛简介:涿鹿县提出“炎黄蚩是共祖,各民族是一家”的“三祖文化”命题,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如今,“三祖文化”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而“涿鹿祭祖”更为海内外华人所瞩目。……[详细]
  阳原县竹林寺寺庙音乐源远流长,据《阳原县志》载:阳原佛教始于汉代、兴于六朝;而道教则起源更早。但因记载不详,确切时间还待研究,寺庙音乐是与佛道两教同时产生的宗教艺术,明万历年间,阳原境内的佛道儒三教融合相继形成,时任边关总兵的梁尚文(阳原县东城镇人)告老还乡,用其俸银在当地建三教合一的竹林寺,并住持修道,信民间宗教,以道为主,佛次之。经卷、乐本中佛道内容均有,寺庙音乐雏形渐备。据东城镇水峪口村有“……[详细]
  产于河北蔚县。一“熏”,即将厚纸样或新设计草图,贴白纸上,然后燃烛烟熏,使于白纸上留下清晰的黑样;二“焖”,即将窗花所用宣纸多次折叠至三五十层,然后用水淋湿,以手压实,使之形成一块整体,以待刻制;三“刻”,即将黑样放于焖好的纸块上,用刀刻制;四“染”,即在刻出的白样上点染着色,点染毕,逐张揭开即为成品。乡土气息极为浓厚。构图空白不多,线条粗犷有力,少纤细条纹;敢于变形与夸张;装饰性强。设色大胆,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