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唐山市民俗文化

唐山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铁画又叫铁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工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起源于唐代,它是以剪为笔以铁为墨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马口铁为材料经过剪、钻等方法制成轮廓清晰、黑白分明、风格素雅大方的铁画。唐山铁画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章法布局,融民间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首饰锻造等多种技艺于一炉,以铁为原料,依据画稿,经过煅打、剪裁、修钻、焊接、整形、退火、烘漆等工序制成花卉、人物、山水、草虫等各种画面,素雅静……[详细]
  唢呐是流传于民间,历史悠久的民间吹奏乐器,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于民间秧歌舞蹈伴奏、戏曲演唱伴奏和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中。唢呐吹咔,就是靠气息调整、声带振动,再结合唢呐器件不同使用方式,用唢呐吹奏模拟人声,比普通唢呐演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滦南唢呐吹咔技艺是滦南县境内的优秀民间传统音乐,技艺持有者——“高氏三兄弟”高永勤、高永俭、高永平,是滦南县长凝镇大高庄村人。“高氏三兄弟”高永勤、高永俭、高永平不仅是……[详细]
  河北省玉田县位于京、津、唐三角地区,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周末期,周景王之孙阳翁伯为避战乱从洛阳迁至无终山(山在今玉田境内),带来了灿烂的中原文明。后来,阳翁伯的善行广为传诵,演绎为“阳伯雍种玉”的传说。传说梗概如下:家在洛阳的阳伯雍,为避战乱来到麻山,开出一片荒地,种下从中原带来的玉米种子。山区缺水,又逢大旱,他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挑来泉水浇地。但是,当他看到逃难的百姓……[详细]
  评剧的前身是冀东莲花落。莲花落起源于唐代佛曲“莲花”、以名“散落花”,是佛教募化或宣讲时之唱曲。清光绪年间(1875左右),冀东莲花落盛行于唐山附近,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十四年(1908年)两度“被禁演。莲花落艺人失去了生存的权利,滦南县以成兆才、任善庆等为首的莲花落艺人,于困境中崛起,吸收其它戏曲剧种的分场演出形式,把莲花落原有的“单口”、“对口”、“拆出”,改编成分场的大戏,丰富了文武场……[详细]
  迁安皮影雕刻继承了传统的制作手法,造型精美,做工精细,是雕刻和绘画等艺术的完美结合,作品具有美观大方,形象夸张、刻工精湛、细腻,色彩明快、雅俗共赏等特征。迁安皮影造型介于唐山皮影东西两路(有学者认为的东路昌滦乐,西路丰玉遵)之间。如正白脸造型,东路昌、乐地区皮影眼大嘴大,造型夸张;西路丰、玉地区皮影眼小嘴小,端庄雅致;迁安取大眼小嘴,极尽影人俊俏之能事,俏丽而不失典雅,端庄而灵动。如净角脸谱造型,……[详细]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是近百年来新兴的北方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唐山市滦南县。评剧是滦南县绳各庄村民成兆才先生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歌舞蹦蹦基础上,借鉴、吸收皮影戏、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成就逐步发展而成的。评剧发展大致经历了“莲花落对口、拆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评剧的繁荣兴旺”、“评剧的改革出新”等几个时期。成兆才是评剧的创始人,也是评剧的第一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详细]
  建昌营镇位于唐山市迁安市北18公里处,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长50米,两人相对走来可擦肩而过。建昌营西大街与其南边的鸡市街本不相通,有了这个仁义胡同两街才沟通了,从而方便了这一带的居民。“仁义胡同”顾名思义是由“仁义”而来,其来历是,明朝时期建昌营西街有两大户人家,是隔壁邻居。东家人姓任,西家人姓梁。梁家欲盖东厢房,想占隔墙为基。任姓闻知,言说此墙……[详细]
  老马识途这一成语故事,几乎世人皆知。然而,这一典故发生在何处,知者却不多。其实这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河北省迁安市,原名安喜县,《金史地理志》载:“迁安县本汉令支县故城,辽以所俘安喜县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金世宗年号为大定,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将安喜县更名为迁安县。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应燕庄公之邀,率师北上,举行了救燕伐山戎之役。在打败无终、令支……[详细]
  乐亭地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民间舞蹈。清光绪以前,乐亭秧歌主要是以跑套路的大场秧歌为主,到宣统年间,小场秧歌逐渐增多。大场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串街和打场两种。串街秧歌是沿街串巷进行表演的舞蹈形式,串街秧歌动作简捷,注重整体效果,气氛热烈红火,伴奏曲牌一般使用平缓的中板。常用队形有一条龙、二龙出水、二级登楼、编花等。场子秧歌是固定在某一场所进行表演的舞蹈形式,有大场、……[详细]
  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的发祥地——河北省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也是乐亭大鼓的发祥地。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是由始创人刘俊老先生,在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祖上卤煮肉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并以此而成名。据《乐亭县志》记载:1897年由乐亭县海边小村李各庄迁至县城南关的刘俊与其祖父刘崇挂起了”刘记烧鸡铺》的牌匾,开始了店铺经营,生意红火……1905年,当时在光绪帝身边任二品……[详细]
  玉田县鸿源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玉田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林南仓古镇。早在辽金时代,统治者就在该镇后湖附近建有行宫和御林。明清时期已成为水旱码头,商贸集镇。“丰年牌”玉田老酒的前身----玉田老酒,经历代传承,已成为乡土艺苑中的一块瑰宝。玉田老酒是用优质高粮等为主要原料,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人工老窖、陶瓷坛陈贮3年至5年以上,科学勾兑而成。本品具有无色或微黄透明、浓酱兼香、酒香浓郁、绵软甘洌、后味爽净的特有……[详细]
  篓子灯,又称“椅子灯”,流传在河北东部的丰南区、丰润区等环渤海地区。因面具是用鱼篓和太师椅制作,表演时面具内燃蜡烛而得名。其产生无文字可考。篓子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遗留在民间的傩舞,是河北东部一带驱鬼逐疫活动的遗存。丰南区傅庄子村的篓子灯,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具有地域性特色,是河北东部一带为数不多的民间傩舞,可谓古燕赵“乡人傩”的活化石。传统的篓子灯表演由六名男子分别扮演五个小鬼和一个判官(钟馗……[详细]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唐山市管辖。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刻艺术。滦州驴皮影在全国影戏中占有突出地位,重点分布流传于唐山、秦皇岛地区,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影界传滦州人黄素志是个落魄的生员,多才多艺,为了发泄不平,抑恶扬善,他自刻影人、写影卷,后来流入东北游学,再后来又带影戏回家乡,形成……[详细]
  乐亭皮影,俗称乐亭影和老呔影,是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说唱为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成形于金代,盛行于清中晚期,发展于建国后。影人和场景均用驴皮雕刻,又称驴皮影。清代初期已遍及永平府各州县,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得到朝廷的确认,清中晚期至民国初,乐亭影戏风靡盛行,班社蜂起争奇斗艳,代表性的班社有:杨寡妇班、庆丰堂班、崔家大小班等五十余个。乐亭影的唱腔源于境内的民歌、民谣、……[详细]
  乐亭大鼓,约1845年起于滦州(滦南县原属滦州—今滦县)、乐亭乡间。它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又吸收了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用乡音说唱,以三弦、铁板、鼓伴奏。1845年,滦南人冯福昌(冯铁板)废木板,改用铁板击节伴唱,唱腔、板式得到更新,乐亭大鼓因此名声鹊起,冯福昌成为乐亭大鼓重要创始人。乐亭大鼓发展史上的滦南人,即是一部完整的乐亭大鼓发展史。王德有、戚德旺、杨久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