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龙舟竞赛又称“出大标”或“出科”,是深受乡民爱好又广泛开展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前(农历四月尾)乡民从龙舟坞挖起龙舟,洗净淤泥,扎好龙根,每天下午扒到张围河,三只或两只进行非正式竞赛。一河两岸,人山人海,助威的人声、炮竹声响彻张围河,热闹非常。端午节当天,各只龙舟先在本村各个里的河段扒节龙,然后划到庙宇前的河段贺庙;乡民在庙堂前击锣、放鞭炮、递茶水(或饮料)给运动员,……[详细] |
木版年画是民间庆祝春节的一种传统民俗作品,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而夸张的手法,表现欢乐、幸福和吉祥等题材。新会区司前镇雅山龙安村是继佛山后现存的第二个民间生产作坊地,在用纸、颜料、刻板以及画面造型等都有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格。印制年画要经过数次套色,先用模板把人物线条勾勒出来,接着用附件来印制人物的头饰、衣服的金边、身上的挂件等细部。现在,只剩下龙安村关伯一家有木版年画刻板,仅剩的一套……[详细] |
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故乡——新会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建制至今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美誉。新会葵艺历史久远,从东晋起,新会就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新会人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葵艺产品的加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葵艺最兴盛时期,新会有300多家葵艺厂,5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同治末年……[详细] |
“蔡李佛拳”,岭南拳术一大流派,为广东新会崖西京梅人陈享于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蔡李佛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18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合共193套。技击手法有30种,掌法有28种,桥法有29种,槌(拳)法有35种,身法有14种,腿法有16种,步法有18种。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详细] |
詠春拳,康熙年间,广东籍女子严詠春拳初创,传至梁赞,达于化境,他承前启后,把詠春拳发扬光大,成为詠春拳一代宗师。梁赞在佛山开设“赞生堂”做医药生意,传授武艺,现活跃于佛山,广东各地,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詠春拳传人,皆出自梁赞门下。梁赞的第三代传人叶问在香港设馆授徒,扬威国际的功夫影帝李小龙也是他的弟子,他的另一个弟子梁挺,于1973年创办“国际詠春拳总会”,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分会达40……[详细] |
荷塘镇位于江门市东北部西江主航道下游的江心岛。有常住人口4.3万多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近4万人。篁湾村是荷塘镇一条自然村,常住人口5800多人。荷塘纱龙就是起源于篁湾古老的民间艺术。相传,明代时由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融合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屡经改进、创新,发展至今。荷塘纱龙全长50多米,以竹蔑、木板等材料作龙身骨架,头、身、尾用四条粗绳连接;以纱布作龙衣,彩色布贴作……[详细] |
鹤山狮艺分布在沙坪、古劳、龙口、雅瑶、桃源、鹤城、共和等地,还有享有狮艺之誉的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各地。鹤山狮艺,由1852年出生于鹤山沙坪越圹大朗村的冯庚长所创。冯庚长自幼随其身为少林俗家弟子的父亲习武,打下了深厚的武功底子,后师从在佛山开医馆、武馆的同乡冯了性学武艺、狮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立了鹤山派醒狮,遂与佛山醒狮成为代表南国醒狮的两大派。冯庚长与师弟胡沛从猫的嬉戏、玩耍、捕捉等行为中悟出了……[详细] |
“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的音乐的总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架,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八音班,多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人们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到清朝中叶,八音班实行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的道路,使八音班逐步走上成熟。八音班一般在年节、盂兰会、跳禾楼和红白喜……[详细] |
台山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元代以来涌现了很多著名诗人、歌手和作品。唱法大体上是“问字取腔”或“按字取音”;演唱者灵活地按二句词为一段在原来基本曲调基础上,用不断重复、压缩变化、延长变化、加花等方法,使曲调唱得自然宛转。种类繁多,主要有木鱼歌、禾楼歌、卖鸡歌、新娘歌、牧牛歌、龙船歌、咸水歌、客家山歌等。题材多样,主要反映风俗习惯和劳动生活,对于研究台山的历史人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左图为台山民歌……[详细] |
岭南古琴,至迟在汉代便逐渐发展起来,历代都出现不少有名的琴人,写作了不少琴学的典籍,创造和保藏了不少有名的古琴乐器和琴谱。早在南北朝时期,广东曲江人侯安都(518-562年),就有很高的琴艺造诣。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帝-南迁至冈州崖山,中原琴艺也在冈州留下一批琴谱,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在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明代时,广州府著名琴人辈出,有陈白沙、邝露、陈子壮、陈子升等;藏琴丰富,有琴曲流……[详细] |
广东恩平市城乡流传着一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地方风味浓郁的传统音乐,这就是“恩平民歌”。“恩平民歌”还在美国、委内瑞拉、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恩平人侨居地流传。恩平民歌曲种繁多,数百年来,它以悠扬的音韵、优美的节奏、真挚的感情,在岭南歌坛别树一帜,饮誉远近,是祖国文艺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据《恩平县志》、《恩平文史》等资料记载,明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在恩平民间开始兴起使……[详细] |
730年前的1278年(宋祥兴元年、元至正十五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南宋末代少帝昺及杨太后,在太傅张世杰、丞相陆秀夫等一班文武1护卫下,率10万多军民,被元军追逼,最后退守新会崖山。1279年正月,元军追到,正月十三日至二月初六日,在崖门海面上,发生了一场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海战—宋元崖门海战。这场海战最后以元军获胜、宋军失败,南宋王朝覆亡而告终。从南宋末代朝廷驻跸崖山到最后灭亡,在新会前后7个半月,……[详细] |
陈梦吉,明代新会一个足智多谋的传奇式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新会及其周边地区广为传颂,并经过民间的口耳相传而广泛流传于粤、港、澳地区以至国外。至今,仍有一些人(多为老人)会讲出他的一些故事来,以作消遣取乐。陈梦吉这个影响至深的人物,相传出生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祖居新会县会城浐湾街大康里,系南宋陈凤台第七子陈仁的后裔,其祖籍鹤山市凌村(古属新会)仍存其衣冠冢。其父亲陈宗伯(一说陈……[详细] |
浮石飘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娱乐艺术,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是迎合浮石民间节日活动而产生的,是台山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每架飘色由两个八至十岁的儿童(俗称“色仔”)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由村民用“色柜”抬着出游,属人物造型艺术。飘色中的人物,站在色柜面上凌空而起的称为“上色”,也叫做“飘”,坐在色柜面上的称为“下色”,也叫做“屏”。人物主要靠一条精心锻造的纤幼钢枝支撑,这……[详细] |
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乡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泮村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泮村乡彩旗蔽日,炮竹声声。四十多个村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乡群众,簇拥着三米多高的大花灯,以罗伞开路,龙狮伴随,从早晨到黄昏,游遍全乡。泮村灯会起源于明朝。由于当时官场1,社会黑暗,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泮村邝姓十三世祖健斋便前去拜见曾在泮村学校执教的名儒陈白沙先生(1428—1500),求取消灾避祸的办法。……[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