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洞头县民俗文化

洞头县十大民俗文化

洞头妈祖祭典
  洞头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外,由103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与福建相邻,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得人们对“妈祖”极其信奉。明末清初,福建莆田渔民来洞头打鱼,带来“妈祖”信俗。东沙“妈祖宫”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浙江省尚存规模最大、构建最完整的妈祖庙,有近300年历史,是浙江妈祖庙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县六个乡镇建有“妈祖宫”11座,妈祖与陈十四娘娘共奉的庙也有11座,平均每4.5平方公里有一座妈祖庙。洞头渔民每逢造新船,要在船中舱设龛供奉妈祖。渔汛开始和结束,要到妈祖庙祭拜。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与九月初九,各妈祖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主要有祭拜、“做供”、妈祖巡游以及“迎火鼎”、做戏等民俗文化活动,参与信众遍及全县93个渔村,为洞头渔区……[详细]
洞头贝雕
  在洞头海岛五彩缤纷的民间工艺中,贝雕作品最为绚丽多姿,它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专项保护名录。贝壳是大海对人类的一份馈赠,贝雕则是海岛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贝串、贝堆、贝雕画到圆雕,洞头一些执著于贝雕工艺创作的民间艺人,吸收了木雕、石雕等姐妹雕刻艺术的长处,创作了一批贝类圆雕的艺术品。这些作品突破了原来贝雕画屏依附于底板、外框的局限,着眼于贝壳的整体造型,以透、镂等创作手法,精雕细刻,呈现立体形、全方位的艺术美,受到行家和消费者的推崇。比之贝堆工艺品,贝雕画屏的创作技法和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光是图纸,就分设计总图、白描组合图、贴料分解图多种。而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的生产加工,则需在贝壳原料选定后,先经砂轮割磨打粗坯,再进行面块粗雕,继之以线刻、点刻、劈刻等多种技法精凿,还需……[详细]
洞头七夕成人节
  七夕成人节,是洞头民间在七月七为年满16岁的丁口举行的成人节。洞头的七夕成人节有请七星亭、祭拜七星夫人,做巧人儿饼、红圆、红龟和姑娘乞巧、拜床母和十六岁成丁等内容,当晚的祭拜也有特指的含义和固定的程式。“七夕”成人节不但是海岛居民的传统节日,它还包括民间手工纸艺(扎七星亭)、民间木刻(巧人儿印模)、刺绣、等工艺的展示。尤以16岁成人仪式为其特色。“七夕”成人节在洞头已有300年历史。早期应追溯到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民间的流传。300多年前洞头区操闽南语居民的先人从闽南入迁,由此带来了这种习俗沿袭至今,成了洞头民间独具特色、文化意蕴丰富的节日习俗。近年来,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非常重视,多次举办“渔家乐”民俗风情节,把“巧人儿”饼作为特色小吃推出,把该习俗保留较完整的东……[详细]
陈十四信俗
  陈十四娘娘名“进姑”,亦名靖姑,福建古田县临水村人。生而聪颖,幼悟玄机。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正月十四日出生,故名陈十四。生前由于除妖护民,催生扶幼,人们膜拜为女神。洞头全区有12座陈十四庙宇,霓屿太阴宫是洞头区历史最悠久的陈十四庙宇。数百年来,洞头海岛祭祀陈十四娘娘已经形成当地人们的信仰习俗。每年正月十四日陈十四娘娘诞辰之日均有信男信女成群结队前往宫庙祭祀。而霓屿逢60年一届的“太阴圣母陈十四娘娘平安出巡”活动,盛况更是空前。出巡一般定在正月十五左右。先要在太阴宫内演七天七夜的《南游》大戏,内容即“陈十四收妖”,大门、三盘等乡镇称“唱灵经”。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坐金旦(坛)”,先将陈十四娘娘金身请出神龛,安置在大殿中央的圣位,再挑选一位本地最有福气的最年长者坐“金旦”。出巡队伍……[详细]
洞头八大巧
  木头船为什么用火烧?驾舟怎么要靠双脚?东海之滨,瓯江口外,“百岛洞头”除了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外,由于岛上居民的先辈,三分之二来自福建的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三分之一来自温州的周边县,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交融,使得这里有着浓郁的海洋民情风俗,而其中“洞头八大巧”尤为有趣——“木船用火烤,驾舟靠双脚,纸灯浪上漂,动物满船跑。鸡鸭桌上叫,熟饭用粉包,猫耳朵下水煮,美人儿任你咬。”这是长期以来在洞头海岛沿袭的生产、生活风俗,用一曲民谣传唱,前四句是渔业生产中的“巧”,而后四句是指渔村生活中的“巧”。周末不妨来洞头探寻奇妙的“洞头八大巧”海洋民俗吧,不仅可以体验海岛渔家风情,还可以租艘船出海,自己动手捕捞,吃上一顿海鲜大餐。“木船用火烤”木头船怎么能用火烧呢?而且是好好的一条船。其实,这是渔民在给船做“……[详细]
东岙普度节
  东岙村地处洞头区东部,西临国家一级渔港——洞头渔港,其域内有红黑石滩沙滩、狮身人面像镇海而坐。该村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每年的“普度节”会举办放“水灯”、“迎头鬃”等活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深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海风徐徐吹来,空气里弥散着海岛独特的咸湿气味,海岛渔村纯朴、宁静的气息让游客回味无穷。……[详细]

全部洞头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