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鹿城区民俗文化

鹿城区十大民俗文化

温州绸塑
  以绸制服饰,装扮泥塑或木雕、石膏塑的人物,是集雕塑、纸扎、脸谱、剪纸、彩绘于一身的综合性工艺晶。温州绸塑历史悠久,早年著名民间艺人郑岩斌曾以整套活动的三十六行绸塑作品,在江心屿展出,轰动一时。建国后,绸塑题材扩大到神话戏剧故事,多有广阔的背景和场面,展出时配以电光装置,颇具艺术魅力。绸塑代表作有《水浒108将》、《西游仙境》和《东瓯佛国》。曾在温州,杭州、上海、承德展出的梁山水泊,根据108将的不同技能、特点及其有关故事情节,巧妙安排,得到观众喷啧赞赏。绸塑的材料以青泥、绫、绸、缎、丝、棉布、铅丝、稻秆等为基材。从构思到设计造型,从塑胚到选择衣饰,每道工序都需要一定的技艺支持。制作者不仅要懂得雕、刻,还要懂得泥塑等多种技艺,要想玩转这个艺术活,并不轻松。第一道工序,构思。要对所塑造对象的特征……[详细]
竹丝镶嵌
  竹丝镶嵌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白桃木或翻簧刻成人物、花鸟等浮雕,以暗榫紧扣,镶嵌在底纹上的工艺品,这种温州特有的工艺品,为1882年(清光绪八年)温州艺人潘阿明所首创。一度失传。建国后,温州市艺雕厂仿效郑板桥笔意制作的竹镶嵌屏风、挂屏,精致美观,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竹丝镶嵌缘于四川江安,故又称做江安竹丝镶嵌。据说早在北宋时期,江安人民就开始利用楠竹编织箩筐、背篼、椅子、蒸笼等日常生活用品。后来,逐渐由粗到精,在筷子头上雕刻狮子、龙凤。将楠竹削去外皮仅留一层竹心、竹 ,用胶贴在木板或铁片上,然后把图案雕刻在竹 上,制造各种用具和装饰品。历经世代相传,今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竹簧工艺美术产品。这些竹簧工艺品,质优工细,深得人们赞……[详细]
温州划龙舟
  温州各乡都有龙船,各庙宇设香官神,专管划龙船。每逢端阳节,有些地方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船。各地乡风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开殿门,祭神后即开划,俗叫“上水”,龙船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并把河龙船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保存,还要祭时官神,相传这香官神是喜欢玩弄人的小儿神,所以俗语说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在划龙船地区内,都要出龙船费用,请划龙船的人吃酒,还要放鞭炮,设祭迎接,叫“摆香案”。有的在船身绘画龙鳞,头尾安置活动的龙头龙尾,形状较小,有的船身稍画上几笔龙鳞,亦无头无尾,但形状较大。每乡龙船,各有固定颜色的旗帜,一乡之内,有几支龙船的话,也要用旗色区分标志。以温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风俗为例,有的旗用蓝色,龙头、龙尾和船身都是蓝色,叫做“青龙……[详细]
  温州发绣始于元代,传承至今,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传承基地建在温州大学(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头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发绣作品具有浓郁的民俗内涵和独特的传情魅力,是爱情、亲情和友情的艺术表达,被认为是距离人的情感最近的手工艺术。温州发绣是以人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在绷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创造形象的民间手工艺。就用发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色发绣,即以同一人种的头发为材料进行创作;另一种是彩色发绣,即用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或做底补色。温州发绣以“应物施针、法随心意”为创作理念,巧用针脚的疏密变换、叠加复层来塑造形象,不同于传统丝线绣的密针排线封底密透。绣面丝理清晰,质感独特,素色淡雅,变化微妙,展现出精致细腻、高贵典雅的艺术气质,具……[详细]

全部鹿城区民俗文化>>>